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26)
2023(17023)
2022(14692)
2021(13790)
2020(11355)
2019(25910)
2018(25720)
2017(48559)
2016(26221)
2015(29467)
2014(29173)
2013(28909)
2012(26785)
2011(24453)
2010(24401)
2009(22415)
2008(21645)
2007(18660)
2006(16520)
2005(14903)
作者
(75153)
(62048)
(61939)
(58508)
(39741)
(29766)
(28183)
(24453)
(23707)
(22161)
(21180)
(21169)
(19714)
(19652)
(19269)
(19133)
(18449)
(18207)
(17782)
(17674)
(15573)
(15367)
(14887)
(14226)
(13954)
(13809)
(13801)
(13677)
(12442)
(12269)
学科
(112334)
经济(112227)
管理(70764)
(66513)
(52761)
企业(52761)
方法(45245)
数学(39209)
数学方法(38819)
中国(34749)
(30194)
地方(28319)
业经(24700)
(24538)
(22875)
(22430)
贸易(22414)
(21736)
农业(20386)
(19527)
环境(18351)
(18071)
银行(18030)
(17588)
金融(17586)
(17448)
(17430)
技术(16512)
理论(16465)
(16177)
机构
大学(369247)
学院(368109)
(152339)
经济(149187)
管理(142049)
研究(132585)
理学(122201)
理学院(120742)
管理学(118751)
管理学院(118093)
中国(100326)
科学(81293)
(80494)
(67126)
(66997)
研究所(61076)
中心(58682)
(58498)
财经(53476)
(53247)
业大(52686)
北京(51759)
(51626)
师范(51173)
(48760)
(48421)
经济学(46180)
农业(45573)
(43558)
师范大学(41604)
基金
项目(250912)
科学(197923)
研究(185691)
基金(181757)
(158608)
国家(157301)
科学基金(134418)
社会(117640)
社会科(111462)
社会科学(111434)
(96508)
基金项目(95939)
自然(85722)
教育(84650)
自然科(83732)
自然科学(83713)
自然科学基金(82189)
(82095)
编号(75649)
资助(74655)
成果(61755)
(57415)
重点(56760)
(55543)
课题(52818)
(51993)
国家社会(48619)
创新(48585)
教育部(47572)
科研(47426)
期刊
(171491)
经济(171491)
研究(113795)
中国(75022)
学报(56297)
(54153)
科学(53941)
管理(52971)
(48001)
教育(44575)
大学(42420)
学学(39566)
农业(38274)
(33615)
金融(33615)
技术(31492)
业经(28375)
经济研究(28373)
财经(25537)
问题(22206)
(21950)
(20333)
图书(20295)
(18623)
科技(17739)
资源(17513)
技术经济(17470)
世界(17335)
理论(17120)
国际(16730)
共检索到554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久文  张皓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缓解区域经济发展矛盾和加强区域间协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区域发展差距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之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着重解决的议题。本文解释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演进,论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沿革,着重探讨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阐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价值,最终展望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方向。本文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在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当前,需要加快缩小东西发展差距,重视南北发展差距新动向,推动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形成协调发展大势,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郑新立  范恒山  董雪兵  张占仓  陈耀  刘亭  
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近年来,南北差距问题逐渐凸显,南北区域发展表露出一些新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次"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们以"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与趋势"为主题,全面分析了南北区域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对如何认识南北区域差距及其扩大的主要表现展开深入探讨,并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经济体制、国际宏观环境、人口与创新、工业化、城市与区域治理等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要理性分析、辩证看待南北差距问题。当前南北差距更多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经济差距,因此应推动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南北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南北各地区动态比较优势,实现协调南北方的区域共同富裕,促进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郑新立  范恒山  董雪兵  张占仓  陈耀  刘亭  
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近年来,南北差距问题逐渐凸显,南北区域发展表露出一些新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次"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们以"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与趋势"为主题,全面分析了南北区域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对如何认识南北区域差距及其扩大的主要表现展开深入探讨,并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经济体制、国际宏观环境、人口与创新、工业化、城市与区域治理等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要理性分析、辩证看待南北差距问题。当前南北差距更多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经济差距,因此应推动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南北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南北各地区动态比较优势,实现协调南北方的区域共同富裕,促进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继源  
总结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南北方协调发展的新速度、新形态、新动力、新方位的“四新特征”,和发展布局、发展原则、发展模式、发展关系的“四个转变”,可明确现代化建设时期南北方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和地位,从全局性、叠加性、差异性的角度客观认识南北方协调发展的实质建议将差距缩小、效率提升、空间积聚、民生改善、保障安全、绿色低碳作为“六大内涵目标”,并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及2035年主要发展思路和愿景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陈银生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 ,表明区际差距呈扩大趋势。作者认为 ,造成区际差距扩大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自然禀赋、物质技术基础差异以及聚集效应等。区际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国家应通过立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专业化的区域发展机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提出要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同时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这两个基本矛盾的关键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慧迪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城乡流通一体化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至关重要。伴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全球疫情的蔓延,我国出口弥补国际市场供给不足,贸易顺差持续改善,国内经济逐渐恢复。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循环视角,从商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方面阐述城乡流通市场发展现状,从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城乡收入来源及收入水平差距、城乡消费习惯及消费水平差距、城乡受教育程度和信息渠道差距等方面探讨城乡流通差距成因,最终从产业结构升级及产业转移、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商贸流通数据化和智能化发展、城乡民生资源分布等角度对城乡流通一体化协调发展给予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充分流通和循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在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目标下被赋予了如区域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性、人民性和尊重经济规律性等新内涵、新特征。之所以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需要着力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要是基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走稳走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适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等现实。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各区域行政主体的合作性有待增强、区域间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协同性有待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联性有待增强等难点,基于此,拟提出如下破解路径:一是,以经济治理的现代化为手段,构建东中西部区域各行政主体协同合作共同体;二是,以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构建东中西部地区各市场主体利益攸关共同体;三是,以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为价值指向,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的共享共富共同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竹莘  
结合中国现实对区域差异发展理论作出比较与评述,分析这些理论产生渊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局限,认为非均衡发展的差异理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从极端的非均衡到均衡,从发散到收敛,从差异到趋同的必然选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景清  周亚娟  林爱文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发展的基本方针,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和抓手。本文在科学合理地分析目前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势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建设、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建设、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健全以及乡村振兴四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建议,为“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丞  
商贸流通业在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研究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异,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阐述了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借助详细的指标体系及因子模型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距,并针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区域差距提出了促进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策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密  盛玉雪  刘秉镰  
文章以非均质空间结构的层次关系为虚拟轴,以区域差距的三种基本形态为纵轴,以竞争与互补的互动关系为横轴,力图构建以区域差距为主的结构分析和以空间互动为主的关系分析相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变异系数变形及考虑空间横向和纵向联系的Dendrinos-Sonis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1978-2008年我国八大区域差距与空间互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1)我国八大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差距包括良性、中性与恶性三种基本类型;(2)非均质空间特征下,我国仍以计划空间为主导,根据纵向联系作用于横向联系带来的互动方式不同,多层次空间互动模式存在差异;(3)恶性区域差距向良性区域差距的协调发展需要形成互补与竞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