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9)
2023(13319)
2022(11270)
2021(10496)
2020(8547)
2019(19294)
2018(18948)
2017(35409)
2016(19100)
2015(21424)
2014(21008)
2013(20581)
2012(19493)
2011(18109)
2010(18477)
2009(17235)
2008(17118)
2007(15337)
2006(14200)
2005(13357)
作者
(53281)
(44303)
(43815)
(42144)
(28434)
(21130)
(19920)
(17102)
(17010)
(16010)
(15215)
(14718)
(14373)
(14200)
(14102)
(13759)
(13236)
(12806)
(12777)
(12685)
(11408)
(10862)
(10601)
(10244)
(10054)
(9982)
(9941)
(9894)
(8913)
(8788)
学科
(83503)
经济(83412)
管理(52611)
(50699)
(39190)
企业(39190)
中国(30649)
方法(26946)
(26009)
数学(23147)
数学方法(22868)
地方(22631)
业经(19368)
(19252)
(19118)
贸易(19098)
(18579)
(17981)
农业(17083)
(16674)
银行(16665)
(16266)
(15351)
金融(15350)
(15087)
(14516)
(14117)
环境(13525)
地方经济(12268)
技术(12169)
机构
学院(269111)
大学(266383)
(120411)
经济(117972)
研究(101638)
管理(98446)
理学(82002)
中国(81439)
理学院(81003)
管理学(79864)
管理学院(79321)
(58413)
(56966)
科学(56689)
(50914)
中心(46129)
研究所(45364)
(43343)
财经(43120)
(40800)
(39132)
(38531)
北京(38298)
师范(38246)
经济学(37297)
(36522)
(34610)
经济学院(33339)
业大(32838)
财经大学(31529)
基金
项目(165745)
科学(132153)
研究(128555)
基金(119850)
(102872)
国家(101976)
科学基金(87251)
社会(83397)
社会科(79164)
社会科学(79153)
(63204)
基金项目(60895)
教育(59043)
(53715)
编号(52822)
自然(52001)
自然科(50805)
自然科学(50793)
自然科学基金(49894)
资助(49622)
成果(45022)
(41524)
课题(38342)
重点(37899)
(37635)
国家社会(34906)
发展(34553)
(34493)
(33995)
(33443)
期刊
(147881)
经济(147881)
研究(93215)
中国(63818)
(42258)
管理(40519)
(40247)
教育(36711)
科学(35493)
学报(34328)
(34325)
金融(34325)
农业(27395)
大学(27064)
学学(24777)
经济研究(24697)
业经(24593)
技术(23412)
财经(21784)
问题(19021)
(18997)
(18195)
国际(16779)
世界(15895)
(14909)
图书(14333)
(13691)
论坛(13691)
技术经济(13114)
现代(12718)
共检索到445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封安全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世界经济发展低迷,加强地区间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应对危机和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方式。CPTPP是美国退出TPP后由日本主导的新贸易协定。与TPP相比,CPTPP在全球的规模和影响力有所弱化,但其仍保留了TPP大部分原始条款,依旧是高标准、高水平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CPTPP的生效对亚太区域经贸格局和中国对外经贸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全面、理性地认识、评价并从容应对CPTPP的高标准贸易规则十分重要。加入CPTPP有利于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但也面临知识产权、劳工规则、环境保护、数字经济领域的挑战。为此,需要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和贸易自由化进程,推进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铁成  刘松萍  
新发展格局对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和消费体系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会展业一方面应从供给侧发力,通过举办贸易类展会,发挥会展业的创新功能,推动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加速实施;另一方面应从消费端切入,通过举办消费类展会,发挥会展业的消费引领功能,助力我国消费体系完善和消费升级。本文在新发展格局视阈下,以创新性的展会分类为起点,系统探讨了消费类展会的作用、消费类展会的兴起对会展业核心属性的影响、发展消费类展会的根本目的、需要做出的范式改变和高质量发展策略等问题,提出了推动会展融合创新、补上消费互联网短板、建立新型零售生态思维和探索会展拉动消费的政策保障等发展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冠源  徐建斌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中国以往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调整,亦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当下,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着受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大、人口红利效应弱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下降等困境。广东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紧紧抓住新发展格局这一契机,调整经济发展策略,重点是要以新内需型循环经济为导向优化发展模式、以高素质劳动力重塑区域新核心竞争优势、以多链条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全面协同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莉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循环、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区域经济活跃度的有效方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务服务效能仍然不高、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尚未形成、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有待提高、发展要素保障不足、部分惠企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等。下一步,我国应从如下方面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健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雪云  
自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把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新发展阶段之"时",度国内外环境之"势"做出的战略抉择,它的提出既具有现实层面的必要性又具有理论层面的科学性;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核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党为"舵",以企业为"桨",以乡村为"指南",形成构建主体的耦合机制融入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远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阎志军  杜玉兰  
跨国公司 2 0世纪 90年代在中国的投资与品牌扩张行为 ,直接促使了中国名牌的崛起。我国加入WTO ,则标志着中国名牌与跨国公司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的开始。目前 ,跨国公司正在实施新的市场扩张战略 ,形势要求我国名牌企业也需采取新的应对和发展策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名牌的国际化具有广阔的前景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提高 ,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俊玲  杨保华  
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实现新发展格局,是国家顺应时代要求采取的全局性战略决策。新发展格局下的职业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职业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后续问题,包括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需求下降与需求外移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加强供给侧与需求侧互动反馈,促进供需良性互动,避免政策失灵;畅通供需反馈,把握新旧动能转换良机;捋顺供需调控,实现职业教育“双属统效”。发展策略是:需求侧与供给侧协同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供需协同创新,促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供需协同拉动,引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供需协同共进,鼓励职业教育先行先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蒙天成  周利国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文章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现代流通体系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体系的演进与内涵、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成效态势,分析制约现代流通体系质量升级的堵点和短板,提出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基于"双循环"加强新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流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流通体系国际竞争力,增强内外贸新动能;鼓励流通商业模式、业态创新转型升级;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助力流通智慧化转型;整体推动流通体系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依绍华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居民消费稳定恢复并呈现新的特征:2021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势头明显,基本与网络零售额增速持平;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乡村之间差距较大;居民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和服务类消费支出占比均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降低,20—24岁大学生结构性失业较为突出,新消费业态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导致消费质量降低等,是影响居民消费恢复性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打好提振居民消费的政策组合拳,创新财税政策以提升政策效率,增加在职和转岗培训,多渠道增加就业,提升农村消费设施供给水平,以顶层设计+底层设计方式提升监管效果,提升消费质量,从而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修志  谭艳斌  
深入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提升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层次,对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CAFTA启动建设6年来,中国和东盟贸易合作成效明显。以此为基础推动双方的相互投资,从而优化区域分工格局、促进区域技术进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资本配置效率,有效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就成为CAFTA建设的重点和新突破,对自由贸易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温军  张森  王思钦  
持续深耕国际科技合作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意。"十四五"时期,我国国际科技合作进入"瓶颈期"与"窗口期"并行的新局面。如何突破瓶颈、抓住机遇以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与韧性,进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简要地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历程、经验教训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与技术—经济范式转变,据此提出了"思维意识转变—合作模式转变—重点任务转变—评价体系转变"四位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提升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小华  
激发居民旅游消费潜力,对于夯实国内消费市场基础,构建更高效的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基于耦合度模型定量评估了现阶段我国省域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消费需求与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匹配现象,东部沿海地区和人口大省呈现普遍的"供给不足"型特征,中西部省份呈现明显的"消费不足"特点。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有利于缓解这种供需不匹配问题,促进我国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在空间上的高效联动。因此,应该加快构建更高效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贞  
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培育软实力的重要土壤。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持续优化边境口岸营商环境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在已经实施生效的RCEP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背景下,中国-东盟相互间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且随着国际经贸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以及外贸经济在疫情之后面临的诸多困难,各地政府如何通过优化边境口岸营商环境,营造便利条件来刺激市场活力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中越边境口岸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对外贸易背景下中越边境口岸营商环境的不足,从金融服务、政务程序、基础设施、营运成本等方面,提出中越边境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柳菲  
新发展格局下,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及国内外资本流转速度不断加快影响,中国外贸企业汇率成本压力开始直线上涨。由此,作为能够缓减外贸企业汇率压力的有效路径之一,人民币结算被国家及各地政府大力推崇。但从现实角度出发,当前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仍面临外贸企业自主选择结算货币话语权缺失、资本双向流通渠道不畅通、金融媒介平台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有鉴于此,为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应借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深入推进DCEP研发、增强商业银行服务能力、推动出口产品技术聚能、优化人民币跨境结算流程四方面着力,逐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盛朝迅  周晓阳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双循环战略在供给端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对于推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认识不断提升,循环体系已基本建立,循环动力与能效正稳步提升。但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金融体系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不够均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存在脱节、金融科技产业三者之间未能充分融合、区域协同与整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形成循环中的堵点痛点。论文建议多措并举,加快提升金融体系服务能力、保障科技产业金融的均衡发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完整转化平台,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政策支持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