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9)
- 2023(15602)
- 2022(13359)
- 2021(12470)
- 2020(10367)
- 2019(23819)
- 2018(23443)
- 2017(44709)
- 2016(24100)
- 2015(27430)
- 2014(27215)
- 2013(27138)
- 2012(25593)
- 2011(23557)
- 2010(23920)
- 2009(22387)
- 2008(22322)
- 2007(20252)
- 2006(18118)
- 2005(16568)
- 学科
- 济(109798)
- 经济(109700)
- 业(70095)
- 管理(62044)
- 农(49655)
- 企(46566)
- 企业(46566)
- 方法(40966)
- 数学(35937)
- 数学方法(35630)
- 中国(34525)
- 农业(32916)
- 地方(26960)
- 业经(25770)
- 贸(23987)
- 贸易(23971)
- 易(23330)
- 财(22929)
- 制(21761)
- 学(20235)
- 银(18654)
- 银行(18624)
- 行(18050)
- 融(17437)
- 金融(17435)
- 发(17390)
- 环境(16181)
- 技术(15284)
- 策(15260)
- 和(15100)
- 机构
- 学院(351195)
- 大学(346773)
- 济(153869)
- 经济(150810)
- 管理(130570)
- 研究(128354)
- 理学(111019)
- 理学院(109698)
- 管理学(107992)
- 管理学院(107322)
- 中国(100064)
- 科学(76295)
- 京(74529)
- 农(73447)
- 财(67137)
- 所(66156)
- 研究所(59655)
- 中心(58604)
- 农业(56687)
- 江(54700)
- 业大(54146)
- 财经(52482)
- 范(47877)
- 经(47611)
- 北京(47539)
- 师范(47462)
- 经济学(46904)
- 院(45098)
- 州(43151)
- 经济学院(42220)
- 基金
- 项目(224684)
- 科学(176541)
- 研究(167888)
- 基金(161886)
- 家(140793)
- 国家(139557)
- 科学基金(118092)
- 社会(107577)
- 社会科(101641)
- 社会科学(101615)
- 省(88031)
- 基金项目(84632)
- 教育(76041)
- 划(73699)
- 自然(72987)
- 自然科(71264)
- 自然科学(71244)
- 自然科学基金(69971)
- 编号(69768)
- 资助(65940)
- 成果(57074)
- 发(54202)
- 重点(50951)
- 部(50569)
- 课题(48516)
- 创(46619)
- 国家社会(44719)
- 发展(44180)
- 创新(43628)
- 展(43487)
- 期刊
- 济(181756)
- 经济(181756)
- 研究(107749)
- 中国(76443)
- 农(74193)
- 学报(53655)
- 科学(51320)
- 农业(50175)
- 财(49799)
- 管理(46462)
- 大学(40809)
- 教育(38774)
- 融(38508)
- 金融(38508)
- 学学(38394)
- 业经(33968)
- 技术(30037)
- 经济研究(28477)
- 业(26028)
- 财经(25729)
- 问题(24910)
- 经(22256)
- 贸(20894)
- 世界(20160)
- 国际(18424)
- 技术经济(18032)
- 版(17812)
- 经济问题(16600)
- 商业(16550)
- 资源(16375)
共检索到548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芳 秦健博 石自忠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谷物、肉类等重要农产品总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稳步提升,很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补充国内农产品结构性供需缺口业已成为客观现实。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口面临的国内外风险与压力不断增大。[方法]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农产品进口现状,研判未来农产品进口趋势,最后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建议。[结果]当前,在保持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同时,中国农产品进口呈持续增长态势;进口结构有所调整,大豆占进口农产品的份额最大;进口渠道呈现多元化,但市场集中度高的现实未得到转变。未来,在国内市场供需“紧平衡”且国内生产竞争优势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进口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口空间尚存,但须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结论]应理性看待中国农产品进口这一客观形势,坚持适度安全原则,进一步夯实国内农产品供给保障基础,加大农产品贸易合作力度,增强不确定性因素应对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流通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流通过程是决定农产品用值与换值实现的关键,针对普通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供给集聚而需求分散的特色农产品流通研究较少。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发展,利用Logit模型根据流通渠道契约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将流通模式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并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流通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流通过程是决定农产品用值与换值实现的关键,针对普通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供给集聚而需求分散的特色农产品流通研究较少。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发展,利用Logit模型根据流通渠道契约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将流通模式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并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全春光 方子玲 吴堪 叶欣
梳理了2018年以来国内外在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品牌、现代化协同四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并立足于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深入剖析了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系统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冷链物流效益低下、品牌竞争力不强以及现代化协同程度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从冷链物流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品牌和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发展对策,其重点在于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化协同运作体系,构建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协同创新模式,以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益和服务质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雅茜 曹冲 布娲鹣·阿布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2—2020年UN Comtrade数据库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修正后的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动分别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双向分解,从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看,出口竞争效应是促进第三阶段出口贸易规模增长的主导因素;出口结构效应的重要性上升,尤其是市场结构效应所发挥的影响显著增强;需求规模效应逐渐疲软。从中国农产品进口方面看,进口竞争力效应一直是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规模增长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供给规模效应对进口逐渐表现出抑制效应;进口结构效应逐渐提升,其中产品结构效应表现为阻碍作用,市场结构效应表现为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学峰 杜锐 杨军
本文基于标准政策偏好函数,测算了小麦、大豆和棉花进口贸易政策对于消费者、生产者、贸易商和政府4个经济主体的偏好权重。研究发现:在总体上进口贸易政策偏好的优先序为消费者、生产者、贸易商和政府,即进口贸易政策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利益。相比之下,政策对生产者及其他经济主体的重视程度较轻,甚至会倾向于减少其福利。在贸易开放进程中,农产品生产者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冲击,亟需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此外,通过比较不同阶段政策偏好权重,本文还发现,农产品进口贸易政策偏好具有阶段性特征,对各经济主体的关注程度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各经济主体形成稳定政策预期。
关键词:
政策偏好 进口政策 经济主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云凤 冯瑞雪 郭天宝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本文通过对农产品的虚拟土地进口量的变化趋势以及虚拟土地的进口效益进行分析发现,整体上,五种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食用油籽,虚拟土地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进口总量呈上升趋势,而食用油籽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食用油籽虚拟土地进口效率最高。进而探讨出合理的农产品进口规模与结构,为我国调整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殿云
双循环发展战略对我国农产品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面对新冠疫情下国内外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各地应进一步增强供应链的可靠性,打造高质量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地缘优势明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年来在确保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保障中贡献突出。安徽省近年来农业生产趋于稳步增长及连接东西部的区位优势,促使其农产品贸易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的大背景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云
本文基于冷链物流发展基础、冷链物流运营能力和冷链物流运行效益三个维度,构建我国省域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2015-2021年的经验数据实证考察了冷链物流发展对我国省域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冷链物流发展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赋能作用,但对不同类型农产品国际贸易(进口和出口)的边际赋能效应强度存在显著差距。相比较而言,冷链物流发展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边际赋能作用更强。最后,从加快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完善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发挥新技术、新基建对冷链物流发展的赋能作用,提升冷链物流体系的数智化水平等方面提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助力农产品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冷链物流 农产品国际贸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邓金
本文以农产品流通为例,在构建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16-2021年样本数据,就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赋能作用,且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正向赋能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从边际效应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赋能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小。进一步的,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边际促进作用最强。最后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弥合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鸿沟,为数字经济赋能流通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空间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亚宁 顾芸 王菡
农产品品牌与流通一体化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构想,在厘清农产品品牌和流通一体化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机制的基础上,综合选取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数据并匹配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门槛模型,分品牌、分区域系统揭示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与农业经济增长差异呈现趋同关系。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农产品品牌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从细分农产品品牌来看,与“地理标志商标”相比,“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产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于农产品品牌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跨过更高的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具有非线性递增现象;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流通一体化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迈过更高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递增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建议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同时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流通体系建设的协同性,以品牌现代化和流通体系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菁
以农产品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模式,有利于持续扩大开放水平,实现国内外消费市场联动,加快内外双循环发展体系的耦合。本文构建了衡量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模型定量评价了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水平。结果显示,由于具备较强的市场、政策和技术基础,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但制约行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扩大趋势。经济基础、对外开放、电商与农业发展以及普惠金融的普及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分别从政策、产业和人才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循环 农产品 跨境电商 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银果 钱薇雯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是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对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运用两阶段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视域下企业质量投入行为的差异,进而结合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探究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农产品品牌互动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相比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一方面使消费者对过去产品质量有更多的观察,这种正向的声誉效应增加了企业质量投入的动机,另一方面其集体属性也会产生负向的“搭便车”效应进而抑制企业的质量投入动机。(2)在引入市场监管力度和品牌规模因素后,品牌声誉效应大于“搭便车”效应的条件是,只要市场存在监管,企业质量投入的激励效应就会呈现:多品类公用品牌>单品类公用品牌>企业品牌。(3)构建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品牌和公用品牌的互动发展路径,为各地区各品类农产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农产品品牌策略和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兴东 高君宇
生鲜农产品流通事关国民生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新要求,剖析了生鲜农产品流通运行的主要问题,重点研究了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运行机理,提出了推动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重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流通体系 运行机理 供需适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冯鹤 陈秧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并降低主要农产品进口风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市场贸易、流通运输、政治经济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了2001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风险水平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口风险总体趋于增加,进口来源高度集中、进口规模巨大;五大主要品种中,谷物、肉类的进口风险趋于下降,奶类进口风险波动较小,油料、糖料进口风险处于高位;进口风险种类包括高对外依存度风险、价差驱动风险、进口来源集中风险、政治经济风险与运输风险;进口风险受金融危机全球贸易网络传导、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与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建议从立足大食物观优化农产品进口布局与政策设计、注重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治理、积极推进自贸区及全球农业经贸合作、强化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运行风险的监测与调控等方面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农产品进口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进口风险 风险评价 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