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6)
2023(5914)
2022(5147)
2021(5041)
2020(4285)
2019(9769)
2018(9882)
2017(18535)
2016(10546)
2015(12233)
2014(12393)
2013(12239)
2012(11975)
2011(10569)
2010(10777)
2009(10095)
2008(10177)
2007(9395)
2006(8539)
2005(7629)
作者
(31580)
(26504)
(26126)
(25077)
(16600)
(13015)
(11890)
(10216)
(10204)
(9823)
(9204)
(8944)
(8419)
(8165)
(8163)
(7933)
(7906)
(7754)
(7571)
(7504)
(6661)
(6602)
(6424)
(6182)
(6129)
(5902)
(5826)
(5815)
(5415)
(5373)
学科
(40723)
经济(40674)
管理(26386)
(22700)
(16634)
(16082)
企业(16082)
地方(15752)
中国(12153)
方法(11435)
(11331)
农业(11093)
土地(9940)
(9465)
业经(9402)
数学(9285)
数学方法(9000)
(8803)
环境(7108)
理论(6688)
地方经济(6662)
(6389)
教育(6220)
(5962)
(5938)
贸易(5929)
(5759)
资源(5649)
经济学(5632)
(5631)
机构
学院(143233)
大学(141626)
研究(52875)
管理(48983)
(48923)
经济(47213)
中国(42197)
理学(39663)
理学院(39034)
管理学(38027)
管理学院(37772)
科学(35650)
(33103)
(30716)
(28375)
(26362)
中心(26023)
研究所(25243)
(24853)
业大(24238)
农业(23857)
(23350)
(23265)
师范(23151)
(21351)
北京(21022)
(19410)
师范大学(18383)
技术(17752)
财经(17702)
基金
项目(89441)
科学(67737)
研究(67446)
基金(59323)
(51983)
国家(51433)
科学基金(42427)
(39770)
社会(38209)
社会科(35611)
社会科学(35594)
基金项目(32123)
(31336)
教育(30686)
编号(29928)
自然(27920)
自然科(27099)
自然科学(27092)
自然科学基金(26519)
成果(25544)
资助(23846)
课题(22220)
重点(20555)
(20543)
(18467)
(18256)
(17383)
科研(16678)
(16629)
计划(16491)
期刊
(69639)
经济(69639)
研究(44340)
中国(41874)
(30179)
学报(24986)
教育(23076)
科学(22781)
农业(20543)
(20273)
大学(18253)
管理(17612)
学学(16457)
(14113)
金融(14113)
技术(14042)
业经(12232)
图书(11790)
资源(11335)
(10478)
问题(9625)
书馆(8945)
图书馆(8945)
(8399)
(8345)
财经(8256)
经济研究(7846)
(7218)
(7158)
论坛(7158)
共检索到245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云泰  张晓玲  杜官印  
城市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城镇建设经验,城市新区建设理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但现实中,各地新区规划和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对城市新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新区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兵  臧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新形势、新要求下对现行规划的局部调整和完善。在分析该项工作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了河南省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重调整轻稳定、重发展轻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增量轻存量、重拆旧安排轻实施等各种问题,探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适度调整以保持现行规划稳定性、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倒逼存量盘活、合理控制农村居民点拆旧规模等,以期为更好推进该项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兵  臧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新形势、新要求下对现行规划的局部调整和完善。在分析该项工作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了河南省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重调整轻稳定、重发展轻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增量轻存量、重拆旧安排轻实施等各种问题,探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适度调整以保持现行规划稳定性、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倒逼存量盘活、合理控制农村居民点拆旧规模等,以期为更好推进该项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小虎  孙茜  张合兵  
以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方法,分析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2020年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达1899.88亿元,增幅4.29%,并且规划期内生态服务价值加速增加,规划的实施将增加研究区的生态效益;规划期内林地、园地、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呈增加态势,其中林地增加最多,而耕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生态服务价值则不断减少,其中水域损失占主导;由于林地生态服务价值较高,弥补建设占用耕地等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使规划期内研究区生态服务总价值呈增加趋势;规划期内敏感度指数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肖芳  
[目的]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提供思考和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数据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搜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情况相关数据,通过ArcGIS 10.2软件,得到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河南省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2010年占河南省土地总面积的63.12%。20052010年,河南省的耕地转移面积最大,为5.055 4万hm2。其次为水域用地,转移面积2.184 8万hm2。草地转移面积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金璐  
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农业用地面积、政府财政支持、劳动力投入等指标构建了适合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BC2模型,以2010~2014年农业数据为对象,对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进行综合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呈提高趋势,其效率平均值为0.927。其中,河南西部和南部综合效率较高,北部、东部综合效率相对较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本昀  申怀飞  郑敬刚  吴国玺  
利用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类型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分区中;②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作用,造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对较高,景观优势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平原地区,农业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主体地位,景观则呈现较低的多样性性和均匀度,而在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的山地平原过度地区,加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土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晖  郭雪白  赵万东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空间格局状况,以期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基于河南省土地变化特征,通过马尔科夫模型对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河南省土地空间利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河南省建设用地增加幅度最大,耕地、水域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土地空间变换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林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等土地类型之间的变换。由土地利用综合区可知,不同土地类型转换过程中,草地是转换比率最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国玺  曹志刚  申怀飞  
利用土地详查数据和200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对河南省1999-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自然、人口、经济和政策等的影响,河南省近七年来土地利用中耕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居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面积增加。据此,对河南省土地利用进行分区,并对几个典型区空间格局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晖  郭雪白  赵万东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空间格局状况,以期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基于河南省土地变化特征,通过马尔科夫模型对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河南省土地空间利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河南省建设用地增加幅度最大,耕地、水域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土地空间变换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林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等土地类型之间的变换。由土地利用综合区可知,不同土地类型转换过程中,草地是转换比率最小的类型。[结论]河南省的各类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制度、土地政策和土地管理,因此,有必要加强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田燕  
为探讨河南省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用统计法、回归分析法对河南省的土地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耕地面积与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与之呈正相关关系。二、三产业与城镇用地规模具有正相关性;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耕地、城市用地变化分为3个时段,变化由平缓发展到急剧波动再趋于稳定。整体来看,土地利用呈现出由粗放走向集约,利于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说明经济越发达,城镇土地利用越集约,越重视对农用地的保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芦艳艳  樊雷  刘桢  
在2016年延津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的支持下,对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修正,建立项目尺度上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项目区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指数。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系数修正后的项目区耕地自然质量等由5. 73改善到5. 60,利用等由5. 75改善到4. 28;土地整治对项目区土地利用水平影响较显著的因素有表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土壤酸碱度、剖面构型、排水条件。整治后的项目区耕地自然等、利用等均有提升,利用等提升显著,印证了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在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方面具有明显成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研究目的:以河南省传统农区为例,利用获取农户数据,定量评价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研究结果:(1)研究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能源消耗、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0598,0.0561,1.2530,0.3420,农户土地利用中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对环境影响最大;(2)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来源也差异较大,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主要产生于农资生产阶段,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主要来自于种植阶段化肥施用。研究结论:研究尝试从农业生产最基本单位农户体系着手,采用PRA方法获取农户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农户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贵鹏  龙花楼  
物质形态、效能形态和关联形态三维度是解析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良好视角。论文基于上述三维度构建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河南省2010—2020年间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时空格局、变化过程及其内部耦合协调演化态势。结果表明:(1)物质形态在河南全域加速优化;效能形态总体恶化,其主因在于农村居民点的生态性和实际利用效率明显削弱;关联形态稳定优化至较高水平,省会周边及西北山区的关联形态累积优化最多,省会周边的优化代表关联形态的上限开拓,西北山区的优化反映地域短板的大力补齐。(2)至2020年,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隐性形态经有序优化后已有较佳的转型趋势,城乡深入互动的省会一带担任转型引领角色。“物质—关联”形态的优化缓解了效能形态恶化对综合隐性形态的损害。(3)三维隐性形态的耦合及耦合协调态势在时空上持续同步优化,“耦合—协调”组合状态呈现由较低水平分异转为中水平统合,再转为较高水平分异的螺旋上升转型态势。区域三维隐性形态的耦合协调发展并非均质推进,而是要先形成发展极和优势轴带,进而以“分异—统合”的交替格局及过程来带动全域发展。(4)未来研究区需警惕效能形态的恶化倾向,谋求乡村内生发展和生态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人口回流,优化农村居民点的使用效能、生态属性与空间结构,同时完善城乡空间体系、设施配置和生态保育等物质层面的关联组织,追求效能与关联形态的向好转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飞  
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和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构建了河南省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度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城镇化总体发展方面呈现出多个城市处于较高水平,黄淮四市处于最低水平。土地利用效率指数呈现出郑州单极最高的情况。②河南省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合理程度高的城市比例为很低,不合理的城市比重高达41%。③全省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度水平要比耦合协调度水平差。结合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地区分布情况,文章最后给出了差异化推进城镇化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