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7)
2023(6152)
2022(5375)
2021(4866)
2020(4319)
2019(10027)
2018(9837)
2017(19250)
2016(10682)
2015(12213)
2014(12584)
2013(12595)
2012(11988)
2011(10960)
2010(11058)
2009(10463)
2008(10583)
2007(9886)
2006(8421)
2005(7421)
作者
(32763)
(27614)
(27579)
(26395)
(17300)
(13340)
(12819)
(10902)
(10295)
(9639)
(9413)
(9254)
(8831)
(8748)
(8683)
(8650)
(8583)
(8237)
(7974)
(7903)
(6963)
(6769)
(6714)
(6331)
(6241)
(6233)
(6153)
(6078)
(5581)
(5549)
学科
(52745)
经济(52706)
管理(27394)
(26076)
方法(24452)
数学(22130)
数学方法(21960)
(19783)
企业(19783)
地方(14391)
(13425)
中国(12057)
(11041)
(10972)
(9059)
贸易(9059)
地方经济(8995)
农业(8968)
业经(8883)
(8718)
(8027)
(7911)
环境(7533)
(6790)
金融(6788)
(6571)
银行(6550)
(6463)
财务(6450)
财务管理(6426)
机构
大学(162951)
学院(162261)
(68269)
经济(66795)
管理(60169)
研究(56046)
理学(51894)
理学院(51222)
管理学(50334)
管理学院(50019)
中国(41415)
科学(36153)
(34257)
(29818)
(29534)
(29495)
研究所(27051)
中心(26021)
业大(25217)
(24849)
财经(23884)
农业(23779)
(22583)
师范(22384)
经济学(21817)
(21523)
北京(21411)
经济学院(19852)
(19748)
(19641)
基金
项目(107308)
科学(83729)
研究(77623)
基金(76637)
(66899)
国家(66374)
科学基金(55712)
社会(48921)
社会科(46160)
社会科学(46141)
(42729)
基金项目(41034)
(36287)
教育(35746)
自然(35521)
自然科(34611)
自然科学(34598)
自然科学基金(33963)
编号(32201)
资助(31150)
成果(26333)
重点(24787)
(24515)
(23973)
课题(22258)
(21841)
科研(20884)
创新(20543)
教育部(20058)
计划(19991)
期刊
(74003)
经济(74003)
研究(45060)
中国(28485)
学报(26805)
(26405)
科学(23955)
(23144)
大学(19393)
管理(18753)
学学(18303)
农业(17660)
教育(15951)
技术(13926)
(12885)
金融(12885)
财经(11948)
经济研究(11917)
业经(11849)
问题(10320)
(10283)
(9632)
技术经济(8859)
统计(8423)
资源(8423)
(8326)
商业(8141)
(8041)
理论(7983)
(7574)
共检索到232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勇  
二战之后的区域主义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区域主义被称为“新区域主义”。“新”除了有时间上的意义之外,更指它与“旧”区域主义的差别。与经济全球化并进的新区域主义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在区域合作领域中的积极态度和进取行为表明了研究新区域主义的价值和必要性。为此,本文主要对涉及新区域主义的概念、理论和特征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路宇立  
在Viner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由于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收益和封闭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因而对APEC实践的解释力不足。本文以新区域主义的核心理论为基础,从全新的视角深入分析了APEC合作模式的独特性和合作内容的创新性,尝试为APEC合作提供适用的理论基础。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学良  
本文在介绍新区域主义内涵、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相关理论,并着重介绍了轮轴—辐条理论、新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关系。文章同时也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在各地区的实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宇丹  郄萌  王雅鹏  杜自强  
区域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如何应对区域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成为西部地区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文章运用新区域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背景、制度和治理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在区域化背景下推动西部地区区域合作和共同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实施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城镇化发展战略、区域协作的协调机制、制度创新和制度厚度培植、学习区域构建、城市与乡村合作和统筹发展、多目标发展战略和开放式合作等是区域化对西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挑战的应对之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霞  孙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兴起,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RTAs)在全球不断涌现。在分析新区域主义特征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和非经济效应两方面对RTAs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带来了"轴心-辐条"效应和复杂的原产地规则网络,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殷为华  沈玉芳  杨万钟  
回顾总结了西方国家从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演化过程,并重点阐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所积极倡导的"多种涵义的区域空间、多层治理的决策方式、多方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等主要论点。在此基础上,应对于自1990年代起我国空间发展呈现出的"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趋势特点以及区域规划领域存在问题,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有益理论视角,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主要通过树立正确的区域观念和更新区域规划理论依据、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规划思维、协调各类区域规划及其相关政策的空间效应,来加快推进区域规划实现功能、模式及体制等方面的重大战略转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超,魏清泉  
文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点:①关注区域特性,研究方法注重系统分析与实地调研;②直面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③综合平衡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④重视物质规划以及不同层次物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目标及区域规划方面的启示,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实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道田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涌现,日益呼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治理不完全,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在治理主体结构中缺位或虚位。通过新区域主义视角的评估,显示我国的区域治理实际上是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应该适时推动区域政府管理走向区域治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贾彦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新区域主义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区域化的进程,本文在分析新区域主义产生和对比新旧区域主义的基础上,建议长三角地区应该以新区域主义理论为指导,完善考核体系,形成协调机构,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促进区域化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淑芬  张克军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与讨论是近年来的重要现象之一,本文初步评述了太原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特点,研究认为区内创新体系的主要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一般,投入不高,产出偏低,资金资源与人才资源均有待提高和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鹏  曾刚  
文章用新区域主义的发展理念和内涵来解读或考量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探讨新区域主义在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治理方面的主导思想,旨在给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开展以及今后的治理提供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淳  
随着"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试图超越基于比较优势、资源重新配置和效率的传统分析框架,探讨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以外的因素,如贸易与生产率的关系、动态比较优势和贸易需求增加带来的效率增加等。对传统一体化理论研究框架和"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特别是从贸易生产率关系、不完全竞争、投资效应、利益集团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方面进行了综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1990年代以来,"区域主义"在西方学术界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并且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主流。本文通过新区域主义这一视角,阐述"没有郊区的政府"、"城市区域"和"区域同盟"等新的大都市区管治理念与模式,进而分析新区域主义在中国大都市区管治中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