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2)
2023(5592)
2022(4826)
2021(4405)
2020(3554)
2019(7482)
2018(7447)
2017(13936)
2016(7119)
2015(7518)
2014(6919)
2013(6394)
2012(5500)
2011(4994)
2010(4988)
2009(4746)
2008(4220)
2007(3654)
2006(3204)
2005(2673)
作者
(17801)
(14811)
(14683)
(13939)
(9321)
(7064)
(6720)
(5595)
(5584)
(5033)
(5032)
(4997)
(4697)
(4487)
(4445)
(4406)
(4381)
(4342)
(4337)
(4109)
(3679)
(3502)
(3477)
(3405)
(3353)
(3273)
(3268)
(3152)
(2952)
(2906)
学科
(28221)
经济(28196)
管理(19025)
(15259)
(12494)
企业(12494)
地方(10629)
方法(8298)
中国(7744)
(7298)
数学(7108)
数学方法(7020)
地方经济(6904)
(6424)
业经(6421)
(5926)
金融(5925)
(5908)
银行(5906)
(5878)
(5750)
(5279)
环境(5172)
农业(4985)
(4753)
贸易(4750)
(4544)
(4521)
(4404)
理论(4053)
机构
学院(90653)
大学(86968)
(34918)
经济(34084)
管理(32870)
研究(29701)
理学(28198)
理学院(27820)
管理学(27305)
管理学院(27128)
中国(23445)
科学(18822)
(17489)
(16129)
(14381)
中心(13992)
(13489)
(13374)
师范(13268)
研究所(13081)
财经(12872)
(11900)
(11679)
业大(11319)
(11318)
(11221)
经济学(10852)
师范大学(10600)
北京(10492)
技术(9869)
基金
项目(63747)
科学(51071)
研究(48628)
基金(45471)
(39290)
国家(38990)
科学基金(33882)
社会(31844)
社会科(30059)
社会科学(30055)
(26109)
基金项目(23970)
教育(21964)
(21629)
自然(20683)
编号(20666)
自然科(20212)
自然科学(20206)
自然科学基金(19792)
资助(17100)
成果(16021)
(15237)
重点(14880)
课题(14281)
(13772)
(13241)
国家社会(13025)
创新(12900)
(12613)
项目编号(12588)
期刊
(40770)
经济(40770)
研究(25681)
中国(16444)
(12228)
学报(12125)
科学(11958)
管理(11662)
(11442)
教育(11100)
(9280)
金融(9280)
大学(9042)
学学(8590)
农业(8162)
业经(7984)
经济研究(7243)
技术(7083)
财经(5933)
(5155)
商业(4928)
资源(4791)
问题(4548)
科技(4257)
(4180)
现代(4053)
(4045)
职业(3983)
(3975)
(3842)
共检索到131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1990年代以来,"区域主义"在西方学术界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并且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主流。本文通过新区域主义这一视角,阐述"没有郊区的政府"、"城市区域"和"区域同盟"等新的大都市区管治理念与模式,进而分析新区域主义在中国大都市区管治中的应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燕  
从"都市区"与"城市"两个层面,对比研究柏林—勃兰登堡与北京两大都市区在区域管治与跨境合作上的组织模式与发展趋势,阐述不同政治、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国首都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行政管理特点,并指出柏林—勃兰登堡对北京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树伟  
管治对象、管治动机(目标)、管治主体、管治体系、管治过程等组成了大都市区的管治结构。大都市区管治的对象是面向大都市区公共物品和公共事务;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大都市区管治中必须协调政府与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以及市民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构建完善的垂直管治体系和水平管治体系,实现由"后果导向"式管治向"原因导向"式管治的转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中国大都市区迅速生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主体空间,对构建适宜的大都市区管治体系也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区分中西体制背景不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为大都市区管治的改革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安树伟  母爱英  
大都市区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需要关注大都市区管治。目前中国大都市区管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建轻管”和“单一式”的管治理念,“后果导向”和“管家式”的管治模式,部分大都市区管治行政主体缺失,大都市区管治的监督机制薄弱,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普遍,非政府组织独立性不强,公众参与度不高等。为了实现中国大都市区“好的管治”,管治理念将不断地趋向于市场化、民主化、柔性化、信息化、“人本化”和“能本化”;在大都市区管治中必须协调政府与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以及市民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构建完善的垂直管治体系和水平管治体系,实现由“后果导向”式管治向“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振华  
经济全球化带来一种新的地域现象,即全球城市区域。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也许并不能像发达国家早期的国际大都市那样“单独”地形成与发展,而是内生于全球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因此,加强全球城市区域中的合作与协调,将对我国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形成积极的影响,并提高整个全球城市区域的竞争能力和促进其经济效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思东  
区域规划是大都市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工具。区域规划需要法律、制度化的政治和财政为基础,其制度化程度越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就越高。美国双城地区的大都市理事会,作为有效区域规划机构的典型,其发展证明了州政府是区域规划机构有效运行、大都市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衔春  赵勇健  单卓然  陈轶  洪世键  
"治理"是国际上处理区域事务的基本理念,强调多利益协调、多元协同等理念,大都市区治理是区域治理的重要尺度层面,也最能体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关系。在剖析治理、区域治理及大都市区治理等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比较与评述。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理念一致,但由于国情差别,研究领域、关注重点、治理机制和具体实践差别较大。国外较为注重"多元利益协调"基础上大都市区治理问题研究,充分考虑各方面诉求,并关注地区社会公平、公共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较注重"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大都市区治理研究、本土化探讨等,实践中均以政府为主导,对其他利益诉求考虑不充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小龙  沈建法  陈雯  
在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下,对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实体和区域管治进行研究,指出南京都市圈是新区域主义在我国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表明:①南京都市圈建设是从政府到管治过程,因为在决策中引入了非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参与者;②南京都市圈建设也涉及到区域身份与发展愿景的构建,这是区域协调的起点;③在旅游和引资促销,以及交通网络建设上,南京都市圈内的城市合作不断加强。此外,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主义不同于西方的市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主义是由政府主导的,并有企业和非政府机构参与的新区域主义。研究指出,南京都市圈是在既有区域制度和政治地理上出现的新管治尺度,是一种新的区域管治模式。南京都市圈建设的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黎馨  冯长春  
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成熟,良好的区域治理机制愈发重要。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积累了良好的基础,也面临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认识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模式的特征,提出优化建议支撑区域规划落实。论文立足比较研究的视角,以治理机制为核心,围绕参与主体、治理手段、协调机制3个维度建立起比较研究框架,概括总结了京津冀地区、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地区、日本东京首都圈、法国巴黎大都市区等首都所在区域的治理模式特征,并开展横向比较。结果表明:(1)多元主体参与是良好区域治理的基本特征,关键在于建立明晰的主体间权责关系;京津冀相比国外实践,虽主体多元,但权责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以设立承上启下的区域机构为契机,应加快梳理相关关系。(2)行政手段、市场手段与法律手段相辅相成,是保障区域治理效率的基础;京津冀相比之下更侧重行政手段,市场手段有限,法律手段相对薄弱;应优先增强立法建设,进而促使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相互平衡、良性互动。(3)多边协商机制是区域治理有序运行的保障;京津冀在决策中已有较好的协调机制,但矛盾仲裁与动态监管方面仍显不足;应加快健全整体协调机制,贯穿治理实践的各个环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晓梅  
随着人口激增,拥堵已成为"大城市病"的重要表现。2016年岁末,北京或将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北京是否收取拥堵费、怎么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可能对其他城市起到"示范作用"。虽然征收拥堵费在国际一些城市已有先例,但并非是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晓梅  
随着人口激增,拥堵已成为"大城市病"的重要表现。2016年岁末,北京或将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北京是否收取拥堵费、怎么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可能对其他城市起到"示范作用"。虽然征收拥堵费在国际一些城市已有先例,但并非是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政治"碎化"是大都市区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看待大都市区政治"碎化"的态度及其解决方案,文章将大都市区管治理论演进轨迹划分为三次"潮流":主张建立大都市政府的传统区域主义、主张多中心管治结构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主张网络化地方合作的新区域主义,进而分别阐述不同理论"潮流"的核心思想及其应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京祥  
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县行政关系的反复变化,认为这种变化正是我国区域治理体系尚不成熟的表现,不应频繁使用。针对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正在实施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指出应该区别情况对待,而不宜简单划一。在借鉴西方大都市区治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充分利用省直管县、调整地级市职能的机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层制大都市区治理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沛  王超深  
我国超大城市的空间拓展已进入都市区阶段,出行时耗明显延长,利用常规地铁制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市域快轨的诞生有一定的实际需求,但最高运行速度为140-160公里/小时的轨道制式在实践中却鲜有应用。对其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国内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深入。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市域快轨发展现状、制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及市域快轨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主要滞因包括发展政策和建设机制不明晰、地方政府缺少建设动机、都市区土地开发模式及规划设计理论不完善、客流风险大等诸多不利条件;市域快轨是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对我国大都市区而言有着更强的建设必要性,在法定规划和轨网规划中应预留建设空间以降低建设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