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0)
2023(9201)
2022(7790)
2021(7536)
2020(6062)
2019(13381)
2018(12918)
2017(24339)
2016(12944)
2015(14541)
2014(13866)
2013(13517)
2012(12333)
2011(11402)
2010(11403)
2009(10850)
2008(10565)
2007(9197)
2006(8420)
2005(7772)
作者
(34264)
(28487)
(28413)
(27373)
(17999)
(13551)
(12864)
(11038)
(10825)
(10013)
(9860)
(9516)
(9028)
(8972)
(8922)
(8826)
(8563)
(8334)
(8090)
(7953)
(7142)
(6891)
(6802)
(6555)
(6353)
(6327)
(6315)
(6000)
(5747)
(5611)
学科
(57192)
经济(57129)
管理(34781)
(30249)
(23605)
企业(23605)
方法(20814)
中国(19517)
数学(18471)
数学方法(18259)
(15990)
(13473)
贸易(13465)
(13165)
地方(13084)
(13082)
(12385)
业经(11492)
农业(9996)
(9865)
环境(9678)
(9638)
银行(9636)
(9322)
(9121)
金融(9120)
(8797)
(8133)
地方经济(8103)
(8010)
机构
学院(180922)
大学(180650)
(82818)
经济(81380)
研究(67668)
管理(65176)
理学(55207)
理学院(54527)
中国(54201)
管理学(53736)
管理学院(53381)
(38644)
(37861)
科学(37701)
(33443)
中心(30135)
研究所(30006)
财经(29949)
(27336)
经济学(27332)
(25687)
(25563)
师范(25545)
北京(25171)
经济学院(24461)
(24433)
(24186)
财经大学(22259)
(20832)
师范大学(20772)
基金
项目(116839)
科学(93971)
研究(90202)
基金(86539)
(74856)
国家(74305)
科学基金(63390)
社会(60834)
社会科(57605)
社会科学(57593)
基金项目(44193)
(42596)
教育(41134)
自然(37086)
(36971)
自然科(36208)
自然科学(36199)
编号(35941)
自然科学基金(35525)
资助(35282)
成果(30355)
(27440)
重点(27186)
(26789)
国家社会(26384)
课题(25577)
中国(25146)
(24149)
教育部(24066)
(23356)
期刊
(95609)
经济(95609)
研究(60565)
中国(36321)
(28384)
管理(24710)
科学(24308)
(23817)
学报(23521)
教育(21444)
(18924)
金融(18924)
大学(18441)
学学(17116)
经济研究(16967)
农业(16640)
财经(15558)
业经(14764)
技术(13867)
(13636)
(13053)
问题(12766)
国际(11396)
世界(11179)
(8705)
资源(8349)
技术经济(8155)
统计(7924)
(7906)
论坛(7906)
共检索到281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道田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涌现,日益呼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治理不完全,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在治理主体结构中缺位或虚位。通过新区域主义视角的评估,显示我国的区域治理实际上是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应该适时推动区域政府管理走向区域治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1990年代以来,"区域主义"在西方学术界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并且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主流。本文通过新区域主义这一视角,阐述"没有郊区的政府"、"城市区域"和"区域同盟"等新的大都市区管治理念与模式,进而分析新区域主义在中国大都市区管治中的应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耿云  
20世纪末期以来,新区域主义理论逐渐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跨域合作治理研究的显学。新区域主义理论关注权力与资源的依赖关系、行动规则的构建与网络协作的达成,主张面向空间、功能和部门等纬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间的协调机制。从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审视京津冀区域合作治理的现实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京津冀区域的治理模式仍处于构建阶段,面临着缺乏区域认同、协调方向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有限、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注重顶层设计,从国家首都地区战略的高度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打造决策——协调——执行相衔接的综合治理体系,并加强法制保障建设。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勇  
二战之后的区域主义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区域主义被称为“新区域主义”。“新”除了有时间上的意义之外,更指它与“旧”区域主义的差别。与经济全球化并进的新区域主义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在区域合作领域中的积极态度和进取行为表明了研究新区域主义的价值和必要性。为此,本文主要对涉及新区域主义的概念、理论和特征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霞  孙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兴起,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RTAs)在全球不断涌现。在分析新区域主义特征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和非经济效应两方面对RTAs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带来了"轴心-辐条"效应和复杂的原产地规则网络,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兴中  常芳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他们面临着不同区域社会与工业化水平和谐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问题都预示着人文主义应该有新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和解决上述问题的困境。由此,引发了社会科学的大讨论。在被学者公认或公议的"正义论"哲学思想启示下,很多学科都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理念。区域学科借助社会理念也相继提出了对应的构建"新区域"的"社会空间"建构理念。由于这些学科固有的经济(学原理)导向下的生态持续与社会持续观,很难耦合到社会空间公正价值观的新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区域发展来讲,以社会平等价值为导向的区域公正发展已逐渐成为当前的主要空间矛盾。为此,从新人文地理学人-地和谐思想出发,提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延军  王春梅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本文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学良  
本文在介绍新区域主义内涵、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相关理论,并着重介绍了轮轴—辐条理论、新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关系。文章同时也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在各地区的实践。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树生  刘厚俊  
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大国之间重要的竞争战略形式,中国作为潜在的大国,在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也具备推进合作的条件,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对东盟、日本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同时要注重国内经济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殷为华  沈玉芳  杨万钟  
回顾总结了西方国家从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演化过程,并重点阐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所积极倡导的"多种涵义的区域空间、多层治理的决策方式、多方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等主要论点。在此基础上,应对于自1990年代起我国空间发展呈现出的"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趋势特点以及区域规划领域存在问题,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有益理论视角,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主要通过树立正确的区域观念和更新区域规划理论依据、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规划思维、协调各类区域规划及其相关政策的空间效应,来加快推进区域规划实现功能、模式及体制等方面的重大战略转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超,魏清泉  
文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点:①关注区域特性,研究方法注重系统分析与实地调研;②直面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③综合平衡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④重视物质规划以及不同层次物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目标及区域规划方面的启示,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实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贾彦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新区域主义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区域化的进程,本文在分析新区域主义产生和对比新旧区域主义的基础上,建议长三角地区应该以新区域主义理论为指导,完善考核体系,形成协调机构,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促进区域化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利霞  张虹鸥  殷江滨  王洋  陈彩霞  
针对广东省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合作治理空间——经济合作区,基于新区域主义区域合作治理理论,结合案例研究,首先从制度视角深入分析广东省核心—外围合作模式演变的制度构建,然后进一步分析核心—外围地区合作新模式形成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在21世纪资本的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是地区间合作的起因,资源互补性和地缘关系成为内在和外在主要动力。在资本空间重构过程中交织着各种地域组织的尺度重组,从"对口扶贫"到"对口帮扶",新时期广东省核心—外围地区合作模式无论是形成机理、表现形式、区域效应,还是政府角色都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并形成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和多元参与的自下而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新区域主义在我国的一种体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