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6)
2023(3588)
2022(2975)
2021(2725)
2020(2116)
2019(4691)
2018(4490)
2017(8512)
2016(4522)
2015(4931)
2014(4895)
2013(4662)
2012(4336)
2011(4050)
2010(4112)
2009(3693)
2008(3700)
2007(3600)
2006(3249)
2005(2858)
作者
(12646)
(10616)
(10515)
(9935)
(6747)
(5108)
(4841)
(4100)
(4002)
(3714)
(3681)
(3540)
(3437)
(3432)
(3346)
(3326)
(3286)
(3065)
(3052)
(2917)
(2656)
(2596)
(2523)
(2427)
(2380)
(2379)
(2377)
(2203)
(2096)
(2058)
学科
(24012)
经济(24002)
管理(13312)
(12848)
(11273)
企业(11273)
地方(10452)
地方经济(7297)
方法(6274)
中国(6117)
数学(5121)
业经(5056)
数学方法(5053)
(4990)
(4154)
(3983)
(3886)
环境(3804)
(3797)
农业(3605)
(3416)
贸易(3414)
技术(3402)
(3335)
(3334)
(3258)
理论(3099)
(2861)
经营(2835)
(2798)
机构
学院(66796)
大学(64902)
(27641)
经济(26987)
管理(25244)
研究(23935)
理学(21683)
理学院(21348)
管理学(21062)
管理学院(20897)
中国(17223)
科学(14546)
(13717)
(11661)
(10823)
(10742)
师范(10691)
研究所(10679)
(10475)
中心(10126)
(9164)
财经(8844)
(8617)
师范大学(8606)
北京(8517)
经济学(8142)
(7887)
(7514)
科学院(7417)
业大(7202)
基金
项目(44356)
科学(36041)
研究(34027)
基金(31656)
(27261)
国家(27050)
科学基金(23376)
社会(22466)
社会科(21213)
社会科学(21208)
(17871)
基金项目(16508)
教育(15441)
(15228)
编号(14359)
自然(14095)
自然科(13743)
自然科学(13741)
自然科学基金(13479)
资助(12059)
成果(11495)
(11361)
重点(10492)
课题(10463)
发展(9538)
(9402)
(9375)
(9365)
国家社会(8987)
规划(8788)
期刊
(34083)
经济(34083)
研究(19669)
中国(12703)
管理(10588)
科学(9026)
教育(9010)
学报(7736)
(7418)
(6987)
技术(5957)
大学(5916)
业经(5871)
学学(5484)
经济研究(5304)
(5129)
金融(5129)
农业(4900)
财经(4345)
资源(4231)
问题(4071)
(3965)
论坛(3965)
(3816)
(3747)
商业(3714)
现代(3496)
改革(3428)
(3428)
(3397)
共检索到100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杜志远  
与以政治失和与战略短视为特征的"旧区域主义"战略不同,"邻国优先"政策是一个以政治和谐与政治共同为特征的"新区域主义"战略。该战略是印度在传统邻国政策失效、周边安全环境恶化、中印战略空间重合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做出的关键之举。莫迪政府正基于印度自然地理优势、政治关系、经济互补性和共同文化,采取地理互融、政治互动、经济互依和文化互联等措施推进其"邻国优先"政策。无疑,这将有助于重塑印度与邻国的安全架构、缓冲周边安全战略压力以及促成地区一体化和政治化。同时,"邻国优先"政策依然面临中央和地方分权与制约、政府换届所致的政策动荡、印度"地区干涉主义"心态时而出现、南亚小国注重"平衡外交"以抗印度以及中印战略竞合的不确定等诸多挑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树生  刘厚俊  
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大国之间重要的竞争战略形式,中国作为潜在的大国,在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也具备推进合作的条件,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对东盟、日本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同时要注重国内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勇  
二战之后的区域主义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区域主义被称为“新区域主义”。“新”除了有时间上的意义之外,更指它与“旧”区域主义的差别。与经济全球化并进的新区域主义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在区域合作领域中的积极态度和进取行为表明了研究新区域主义的价值和必要性。为此,本文主要对涉及新区域主义的概念、理论和特征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学良  
本文在介绍新区域主义内涵、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相关理论,并着重介绍了轮轴—辐条理论、新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关系。文章同时也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在各地区的实践。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高梓菁   蒋旭栋  
日本推进中东区域战略是准区域间主义的具体表现。准区域间主义是区域间主义的类型之一,是指单一国家行为体与特定区域内区域组织或区域集团的互动。本文在区域间主义既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日本与中东关系的实际特征可知,日本中东区域战略的基本功能包括制度制衡、制度建设、议程设置、规则/规范的扩散四个方面。从历史演变上来看,日本的中东区域战略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才正式开启以中东区域为整体的战略推进。新时期,日本的中东区域战略布局逐渐成型,呈现出“主权国家化”模式、“官民联合”推进、“功利性”以及“南北合作”不对称性结构弱化的基本特征。从准区域间主义出发对日本中东区域战略的历史与现实演变进行解读仍为较新的视角,其基本态势值得关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盛斌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区域主义开始新一轮浪潮。区域贸易协定增长迅猛,重叠交错,形成了复杂的"意大利面碗"效应。区域经济合作正彰显出规则化、巨型化、跨区域、多边化和机制化等特征。区域贸易安排的内容也逐步由市场准入问题向规制融合问题扩展。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霞  孙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兴起,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RTAs)在全球不断涌现。在分析新区域主义特征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和非经济效应两方面对RTAs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带来了"轴心-辐条"效应和复杂的原产地规则网络,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殷为华  沈玉芳  杨万钟  
回顾总结了西方国家从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演化过程,并重点阐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所积极倡导的"多种涵义的区域空间、多层治理的决策方式、多方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等主要论点。在此基础上,应对于自1990年代起我国空间发展呈现出的"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趋势特点以及区域规划领域存在问题,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有益理论视角,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主要通过树立正确的区域观念和更新区域规划理论依据、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规划思维、协调各类区域规划及其相关政策的空间效应,来加快推进区域规划实现功能、模式及体制等方面的重大战略转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超,魏清泉  
文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点:①关注区域特性,研究方法注重系统分析与实地调研;②直面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③综合平衡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④重视物质规划以及不同层次物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目标及区域规划方面的启示,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实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道田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涌现,日益呼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治理不完全,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在治理主体结构中缺位或虚位。通过新区域主义视角的评估,显示我国的区域治理实际上是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应该适时推动区域政府管理走向区域治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贾彦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新区域主义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区域化的进程,本文在分析新区域主义产生和对比新旧区域主义的基础上,建议长三角地区应该以新区域主义理论为指导,完善考核体系,形成协调机构,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促进区域化的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华军  乔列成  石印  
本文测度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生态效率,比较二者的空间格局、区域差距、无效率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两大战略区域生态效率均呈现"U"形变动趋势,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在加速赶超黄河流域;(2)在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上,长江经济带"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而黄河流域"西高东低、南北均衡",且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更为明显,多数时期的整体差距高于长江经济带;(3)在无效率的来源上,两大战略区域极具相似性,生态无效率主要来自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4)两大战略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禀赋特征,为两大战略区域生态效率提供了差异化提升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鹏  曾刚  
文章用新区域主义的发展理念和内涵来解读或考量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探讨新区域主义在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治理方面的主导思想,旨在给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开展以及今后的治理提供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