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68)
2023(16711)
2022(14141)
2021(12956)
2020(11085)
2019(25049)
2018(24735)
2017(48176)
2016(26604)
2015(29360)
2014(28794)
2013(28607)
2012(26535)
2011(23754)
2010(23994)
2009(22764)
2008(23052)
2007(21028)
2006(18533)
2005(16614)
作者
(77457)
(64838)
(64800)
(61283)
(41455)
(31191)
(29237)
(25286)
(24302)
(23287)
(22086)
(21449)
(20802)
(20617)
(20434)
(19829)
(19829)
(19174)
(18826)
(18773)
(16384)
(16027)
(15823)
(14754)
(14753)
(14521)
(14402)
(14378)
(13056)
(12915)
学科
(115021)
经济(114894)
(102358)
管理(90452)
(90072)
企业(90072)
方法(54065)
数学(44707)
数学方法(44319)
(36444)
(35965)
业经(33249)
中国(28407)
(25541)
财务(25512)
财务管理(25468)
农业(25136)
企业财务(24213)
(23118)
(22887)
贸易(22879)
(22241)
技术(21908)
(20119)
地方(19976)
(19465)
理论(18665)
(18663)
(18065)
(17619)
机构
学院(384508)
大学(380180)
(163807)
经济(160702)
管理(152854)
理学(131908)
理学院(130558)
管理学(128593)
管理学院(127895)
研究(125178)
中国(97335)
(78222)
(77279)
科学(75983)
(71771)
(64111)
财经(61308)
(59348)
业大(58972)
中心(57930)
研究所(57862)
农业(56868)
(55740)
经济学(50016)
北京(48670)
(46500)
(45616)
经济学院(45412)
财经大学(45230)
师范(45077)
基金
项目(251597)
科学(199355)
基金(184579)
研究(180400)
(161448)
国家(159991)
科学基金(137969)
社会(116688)
社会科(110792)
社会科学(110759)
(99405)
基金项目(97518)
自然(90471)
自然科(88512)
自然科学(88483)
自然科学基金(87032)
(83135)
教育(82847)
资助(75586)
编号(71497)
成果(57105)
重点(56615)
(56061)
(55947)
(54031)
创新(51782)
(51185)
课题(49280)
科研(48677)
教育部(48155)
期刊
(180535)
经济(180535)
研究(108939)
中国(72821)
(65471)
(63395)
学报(60499)
管理(59725)
科学(55872)
大学(45322)
农业(43899)
学学(43395)
(38224)
金融(38224)
教育(33766)
技术(33068)
财经(31402)
业经(31349)
经济研究(29180)
(27009)
(26118)
问题(23893)
技术经济(21715)
(20208)
商业(19121)
(18437)
统计(18123)
现代(18003)
科技(17770)
世界(17584)
共检索到569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会玲  
新劳动政策所体现的制度安排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雇佣关系。理论上在短期新劳动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小企业雇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双方达成帕累托有效结果。新劳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维护中小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但在短期却因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而使劳资双方利益共同受到损失。不过从长期的演化分析看,新劳动政策将促使中小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改善等内涵式的发展消化新增的劳动成本,从而达到劳资双方利益共享的帕累托有效结果。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詹婧  
一国劳动关系模式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表现;雇佣调整策略是企业在经营不景气或感觉冗员较多时主动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方式。因此,本文通过对日、德、美三国不同劳动关系模式下企业所选择不同雇佣调整策略的总结,梳理出各国雇佣调整策略的特点及其与本国劳动关系模式的关系。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指出这些雇佣调整策略对于我国的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富  
非典型雇佣方式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企业雇佣方式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并使企业劳动关系变得更复杂。劳动关系实质上是企业合约中难以涵盖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简化和外部化为管理权向劳动关系领域的扩张奠定了基础,并直接导致了劳动关系的自由化。过去30年,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企业及劳动力市场都获得了太多的创新空间,但公共力量的创新过于滞后。嵌入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对劳动关系自由化过程的干预性介入。复合型劳动关系体系是与雇佣方式多元化趋势相适应的,三层次劳动关系框架的设计是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颖  周智力  
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上市非金融企业的数据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劳动雇佣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企业金融化降低了实物资本投资和创新水平从而影响劳动雇佣。不同工种、不同文化层次的劳动雇佣均被挤出。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负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相对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芬芬  王满仓  吴建銮  袁映奇  
文章考察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理论机理,并基于2010—2019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一方面,数字金融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使得企业劳动雇佣增加,数字金融通过促进新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了新企业创造的劳动雇佣,通过减少企业退出市场防止了退出企业缩减劳动雇佣。并且,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劳动雇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从帅  刘晔  王治华  刘睿智  
逐步推广的"营改增"改革相当于一种"自然实验",本文选取了239家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政策对企业投资、劳动雇佣以及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促进了企业总投资,不过在房地产市场及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干扰下,对设备类固定资产及部分无形资产投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不过人均资本量却得到了显著提高;"营改增"对劳动力雇佣没有实际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工资水平;同样,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企业研发投入。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也对"营改增"后续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牧  韩兆洲  
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对员工经济权利的保护,《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规范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劳动者的经济权利。本文以广东省部分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成本影响及社保费用支出与企业业绩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保支出的增加能显著解释企业经营业绩的改善,但受到企业规模差异的影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刚   熊正韬   蒋尧明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如何“稳就业”“保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治理层面极为重要的研究话题。职工董事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代表和维护着企业员工的利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其如何影响企业劳动力雇佣决策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中国2007年至2021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设立职工董事能够促进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提升;机制检验表明,职工董事能够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以及提高企业声誉,从而提高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职工董事在发挥促就业效应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从企业内部治理的视角,揭示了职工董事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拓展了职工董事相关的研究文献,同时也为解决“稳就业”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鲁汉玲  
本文以组织社会化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分析,发现中小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与组织社会化程度相关,建议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社会化程度,以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玲玲  余明桂  钟慧洁  
本文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经济后果。以上市公司是否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增加,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这种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主要影响机制。最后,企业劳动雇佣的增加还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不仅有助于从企业劳动雇佣视角丰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而且还可以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视角拓展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还可以提高经济绩效,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预期目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和扩大就业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心宇  
可雇佣性已成为世界各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的热门话题,可雇佣性开发也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战略的支柱之一。从可雇佣性视角解构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瓶颈和大学生就业困境,探讨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与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有利于从供求匹配角度探索为实现中小企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良性互动的有效对策。中小企业人才瓶颈突破和大学生就业困境突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高校、家长与学生、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的全方位介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凌云  董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凌云  董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帅   王亚男   秦睿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本文以国务院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地方政府欠款治理对民营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显著扩大了民营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并且上述效应在财政压力较大、法律制度环境较差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裕的地区和盈利能力较弱、融资约束较高、劳动雇佣需求较大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促使地方政府偿还了拖欠民营企业的账款,并显著缓解了民营企业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一步讨论发现,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主要扩大了民营企业对硕士学历员工和非生产员工的劳动雇佣规模。此外,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显著扩大了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但却降低了资本密集度,且对员工工资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相对于投资规模,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对民营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的扩大作用更大,而且并不是员工工资的结构性变化所致。本研究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视角厘清了地方政府欠款治理的微观经济效应,能够为整改地方政府欠款现象以稳定社会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柯玲  
文章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并搜集湖北省内330家中小企业的相关数据,使用了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分层线性回归等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多维度的检验,得出了有关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建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