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4)
- 2023(13966)
- 2022(11504)
- 2021(10333)
- 2020(8517)
- 2019(18841)
- 2018(18506)
- 2017(35249)
- 2016(19109)
- 2015(21161)
- 2014(20830)
- 2013(20570)
- 2012(19064)
- 2011(17087)
- 2010(17727)
- 2009(16876)
- 2008(17057)
- 2007(15825)
- 2006(14331)
- 2005(13529)
- 学科
- 济(86592)
- 经济(86461)
- 业(86347)
- 企(78311)
- 企业(78311)
- 管理(76510)
- 业经(31075)
- 财(29559)
- 方法(28422)
- 农(28353)
- 中国(25949)
- 制(22897)
- 地方(21562)
- 务(21261)
- 财务(21230)
- 财务管理(21198)
- 技术(20831)
- 农业(20306)
- 企业财务(20128)
- 数学(19825)
- 数学方法(19665)
- 体(16650)
- 银(15971)
- 银行(15952)
- 和(15915)
- 理论(15779)
- 划(15606)
- 策(15597)
- 行(15441)
- 融(15164)
- 机构
- 学院(276794)
- 大学(269969)
- 济(119335)
- 经济(116968)
- 管理(109752)
- 理学(92308)
- 研究(92193)
- 理学院(91383)
- 管理学(90364)
- 管理学院(89816)
- 中国(74561)
- 财(60298)
- 京(57671)
- 科学(51083)
- 江(45795)
- 财经(45677)
- 所(45624)
- 农(43607)
- 中心(42009)
- 经(41113)
- 研究所(40044)
- 北京(36811)
- 州(36174)
- 业大(35821)
- 经济学(35352)
- 范(33923)
- 师范(33633)
- 院(33580)
- 农业(33441)
- 财经大学(33209)
- 基金
- 项目(170092)
- 科学(136584)
- 研究(131591)
- 基金(122491)
- 家(103917)
- 国家(102869)
- 科学基金(90772)
- 社会(86002)
- 社会科(81599)
- 社会科学(81583)
- 省(69232)
- 基金项目(64298)
- 教育(59285)
- 划(55480)
- 自然(55155)
- 自然科(53882)
- 自然科学(53870)
- 编号(53103)
- 自然科学基金(52973)
- 资助(48406)
- 成果(43405)
- 发(41735)
- 创(40573)
- 制(38228)
- 重点(38084)
- 课题(37845)
- 业(37717)
- 部(37473)
- 创新(37100)
- 国家社会(35354)
- 期刊
- 济(149492)
- 经济(149492)
- 研究(89609)
- 中国(65033)
- 财(51112)
- 管理(49580)
- 农(43344)
- 科学(35318)
- 学报(33795)
- 教育(32122)
- 融(31797)
- 金融(31797)
- 农业(29386)
- 大学(27629)
- 业经(27254)
- 技术(26973)
- 学学(25936)
- 财经(23583)
- 经济研究(22568)
- 经(20383)
- 问题(18797)
- 业(17503)
- 技术经济(16142)
- 现代(14603)
- 贸(14447)
- 商业(14095)
- 财会(14080)
- 世界(14067)
- 科技(13562)
- 会计(13478)
共检索到448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迪 徐政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比重持续稳定和结构不断升级。我国制造业比重虽出现过早过快下降趋势,但结构保持升级态势。制造业新旧动能顺畅转换,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是稳增长促升级的关键。基于现有官方数据,文章从乐观和客观两种情形测算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新动能成为制造业增长重要支柱两大关键节点,并从乐观情形、基准情形、谨慎情形分别测算两大节点制造业比重范围,得出以下结论:在短期内我国制造业比重有望保持在25.02%~25.89%;乐观情形下,到2036年,新动能作为制造业发展中流砥柱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客观情况下,需要到2040年实现;制造业比重保持在16.69%~27.42%。为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顺畅转换、充分发挥新动能引领作用,可从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新旧动能转换堵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制造业增长注入新鲜血液;并在人才培养、制度环境等方面提供有效政策保障,多方协同,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升 李云峰
创新引领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制造业技术创新可以形成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动能。基于1995-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我国创新引领下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实证发现两者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并存在长期均衡。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明确不同因素的作用机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罗文
召开第五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级新区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一年来新区建设情况,研究推动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与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同志对国家级新区改革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强调国家级新区要在稳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 国家级新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丽娜 宋慧勇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利用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取系统GMM方法考察创新能力、人口结构变动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口结构变动通过劳动力成本效应、年龄结构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显著影响制造业发展质量。具体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构成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压力,东部地区的表现尤为显著,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尚未对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同类型区域应制定差异化指导政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曾晓茹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深圳前身的宝安,历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已发展成产业大区、智能制造强区,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结构,从"世界工厂"蜕变为"产业创新高地",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创新百强区中,宝安位列第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淑艳 林媛媛
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建设制造强国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密不可分,数字经济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源泉和新依托。本文以云浮市“数字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例,在科学分析云浮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入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引领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从政府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提出云浮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该研究对云浮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机理 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遥 刘苏阳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方针。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应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
关键词: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金融支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军先 吴晓明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交通银行积极探索,多举并措,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为深入推进党中央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积极落实两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交通银行高度重视、主动布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支持制造业发展力度,增强信贷投放能力,优化行业投向结构,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截至2019年6月末,交通银行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4.5%,占全部公司贷款19.1%,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长4.9%,信用贷款较年初增长1.5%。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刚
金融要支持制造业"聚合力"、支持制造业"强科技"、支持制造业"绿转型"、支持制造业"综合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遵循发展规律、抢抓战略机遇的必然选择。2016年泰州市获批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钱翠翠 郭孝菊
管理层利用在职消费从事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已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0~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实证考察在职消费如何作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在职消费阻碍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表明,在职消费降低了投资效率和管理效率,进而抑制了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在职消费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显著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弱化了在职消费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影响。企业应通过多种激励制度安排的整合协同效应满足管理层的多样化需求,促使管理层积极履行职责,加强对管理层寻租行为的监管,减少滥用在职消费的行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性的动力。
关键词:
在职消费 高质量发展 投资效率 管理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优平 夏博辉
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是国际产业竞争博弈的焦点,是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点,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以服务制造业、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的金融行业,应积极拓宽资金供给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普惠性,为现代制造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信贷投放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连钢
在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金融支持要做到以制度为保障、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以合作搭平台,提高服务精准性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新发展阶段,金融要以全面践行政治性、人民性为目标,提升专业性,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 精准服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任继球
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广,出口规模快速提升,产业升级加快,逐步向发达国家核心利益领域迈进。但是,装备制造业对进口装备依赖较大,陷入"全球化"困境,国内成套设备需求不足,集成厂商陷入"干中学"困境,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割裂,集成商和核心零部件企业陷入"合作型"困境。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推动产业政策支持方式转型,集中攻关一批核心技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发动国产装备需求革命,有效整合产业链资源,增强集成厂商与核心零部件企业组织粘性,紧抓产业发展之中的"变",追赶发达国家。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小甜 文宗瑜
文章基于2015—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值,并计算两者耦合度,分别检验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耦合度均有助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采用更换变量、缩减样本以及工具变量法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增加创新投入和提升人均创利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不存在财务困境的企业及新产品开发经费较高的省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国斌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动力。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了2019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第一位,并强调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的大事,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迎来了
关键词:
制造业 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