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9)
- 2023(6027)
- 2022(5278)
- 2021(5042)
- 2020(4194)
- 2019(9820)
- 2018(9672)
- 2017(17636)
- 2016(9885)
- 2015(10894)
- 2014(10894)
- 2013(10585)
- 2012(9695)
- 2011(8792)
- 2010(8923)
- 2009(8799)
- 2008(8924)
- 2007(7656)
- 2006(7157)
- 2005(6981)
- 学科
- 济(32830)
- 经济(32761)
- 管理(32263)
- 业(27130)
- 企(24747)
- 企业(24747)
- 税(21717)
- 税收(20278)
- 收(20103)
- 财(17369)
- 制(14907)
- 中国(11344)
- 体(10733)
- 方法(10279)
- 体制(9431)
- 务(9012)
- 财务(8996)
- 财务管理(8970)
- 业经(8794)
- 数学(8614)
- 农(8613)
- 企业财务(8528)
- 数学方法(8518)
- 银(7885)
- 银行(7879)
- 融(7659)
- 金融(7657)
- 行(7518)
- 财政(7517)
- 贸(6153)
- 机构
- 大学(129558)
- 学院(127971)
- 济(56038)
- 经济(54904)
- 研究(47497)
- 管理(45837)
- 中国(38427)
- 理学(38057)
- 理学院(37611)
- 管理学(37189)
- 财(37066)
- 管理学院(36907)
- 京(27593)
- 财经(25966)
- 科学(24754)
- 所(23659)
- 经(23402)
- 江(21395)
- 中心(21075)
- 研究所(20307)
- 财经大学(19047)
- 北京(18073)
- 经济学(17805)
- 院(17154)
- 农(16753)
- 范(16228)
- 州(16158)
- 师范(16107)
- 经济学院(15778)
- 省(15709)
- 基金
- 项目(76779)
- 科学(60960)
- 研究(60509)
- 基金(56114)
- 家(47953)
- 国家(47551)
- 科学基金(40848)
- 社会(39408)
- 社会科(37322)
- 社会科学(37316)
- 基金项目(28902)
- 省(28489)
- 教育(28101)
- 编号(24818)
- 划(24390)
- 自然(23895)
- 自然科(23309)
- 自然科学(23303)
- 自然科学基金(22907)
- 成果(22631)
- 资助(22284)
- 制(22019)
- 部(18136)
- 性(17807)
- 重点(17767)
- 课题(17713)
- 国家社会(16904)
- 创(16412)
- 教育部(16192)
- 发(16038)
共检索到226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蓝相洁 李迪
新加坡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和2001年以来两个阶段的税制改革,构建了比较成熟而完善的现代税制体系,积累了成功经验。本文建议在我国推进税制改革时,借鉴新加坡税制改革经验,逐步完善治税体系,加快推进税收立法,稳定宏观税负,适当调整税制结构,增强税收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从而建立现代税收制度体系。
关键词:
新加坡 税制改革 税制结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伟 赵新 杨牧 余菁
个人所得税家庭课税制融合了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和综合个人所得税制的优点,既有利于及时监控税源,又符合量能课税的原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个人所得税税负横向不公平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本文介绍了新加坡个人所得税家庭课税制的主要内容、征管制度和征管保障体系,并结合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现状,提出了推进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新加坡 个人所得税 家庭课税制 改革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马伟
新加坡财产税是调节贫富差距、补贴低收入者的重要手段,实施普遍征收,按物业年值计税,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和优化资源配置。本文通过比较中新两国财产税税制、征管体系、保障体系和强制执行措施等,为我国的房产税税制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财产税 税制 税收管理 新加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王群
新加坡能跻身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之一,与其简明宽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针对性的金融业税收制度密不可分。本文在对中、新两国的金融业税制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加坡金融业的税制特点和中国金融业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中国金融业税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新加坡 金融业 税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向 常榕生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两地生产技术水平大体相当,各拥有训练有素的熟练劳力,生活水准也十分接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超过1万美元。两地都属外向型经济,出口结构相似,出口市场也互相交错。并且,两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利用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制定低税政策来刺激经济,吸引外资和促进出口。从比较角度看,两地税收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即T/GNP的比值)都很低,香港T/GNP比值低于10%,新加坡为17%左右。而经济发达国家税负比值大多数超过30%(如美国31%、日本27%、德国37%、英国40%、法国49%、澳大利亚3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在20—30%之间。这些许多共...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吕冰洋
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各个领域改革大幕拉开,税制改革也迅速走上前台,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税制改革共有三个方向:一是完善地方税体系;二是推行六大税种改革;三是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这三个方向的税制改革将对我国税制体系进行大幅度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应是有节奏的,对其前后顺序、轻重缓急的把捏考验着政治家的智慧和魄力。总体来讲,完善地方税体系涉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利益的调整,攸关中央与地方权力格局的划分,历来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改革起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倪红日 谭敦阳
历经30年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税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作为财政收入方式之一的不完全税收制度,发展演变成为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为财政收入主体方式的全面税收制度。目前中国税制仍处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本文总结了我国税制改革的经验并就建立科学而简明的税收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
税制改革 进程 展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付敏杰
本文将分税制改革的目标界定为稳定的中央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量比重、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经济、促进区域财力均等化、国家财政职能的转变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六个方面,认为目前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基本理顺,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量比重不断上升,全国统一市场经济基本建立,区域财力均等化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得到了基本保证,但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功能还未能建立,并应当成为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分税制改革 政府间关系 财力均等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罗志恒 晁云霞
在分税制改革三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成就与经验,剖析当前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回顾和总结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经验,提出准确理解分税制的四点认识,分析了目前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革方向。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仍不清晰、地方实际支出责任过重、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未来改革方向: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避免政府职能无限扩张引发的政府支出责任持续膨胀;二是强化中央政府职责,加大垂直管理力度,上收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过重;三是完善税收体系,稳定宏观税负,进一步优化政府间收入划分,重新认识地方税体系;四是明确转移支付定位,尤其是厘清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的定位,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勇
本文从与1994年改革比较的视角,展望税制改革前景。1994年税制改革基本框架仍是有效的,但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决定了税制改革只能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加以推进。税制改革方案的选择应在尊重税收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关键词:
税制改革 宏观税负 公共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楼继伟
回首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在朱镕基主持下,1993年拉开序幕的持续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这一轮改革涉及价格、财税、金融、外贸、投资、企业、社会保险、住房、农业等多个领域,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①综合配套、整体性的改革。其中,1993年准备、1994年全面推开的税制和分税制改革作为这一轮改革的启动部分,奠定了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财政制度框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国琴
新加坡政府基于反福利主义的就业导向型社会保障制度理念,将始于殖民地时期仅具养老储蓄功能、低覆盖率的中央公积金,逐渐改制为覆盖大多数国民、兼具多种社会保障储蓄功能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储蓄计划。新加坡养老金制度并非为再分配目的设计,其政策目的旨在减少老年人的绝对贫困问题。政策制定者认为,在工作期间通过强制性储蓄计划——中央公积金累积的有形资产(住房)及金融资产,能够为公民年老时提供足够养老收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具有公共财政投入低、收入关联性、不完全覆盖等特征的养老金制度也面临着公平性与可持续性问题。在坚守原制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金 公平性 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