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8)
2023(12622)
2022(10084)
2021(9508)
2020(7617)
2019(17387)
2018(17216)
2017(32073)
2016(17994)
2015(20207)
2014(20366)
2013(18506)
2012(16535)
2011(14612)
2010(14407)
2009(12552)
2008(12137)
2007(10357)
2006(8960)
2005(8075)
作者
(44597)
(37186)
(36953)
(35536)
(23677)
(17627)
(16970)
(14605)
(14502)
(13072)
(12654)
(12397)
(11828)
(11613)
(11514)
(11389)
(11219)
(10878)
(10664)
(10606)
(9262)
(8982)
(8841)
(8716)
(8410)
(8349)
(8170)
(8022)
(7356)
(7254)
学科
(66839)
经济(66774)
管理(47968)
(45405)
(38215)
企业(38215)
方法(31652)
数学(27195)
数学方法(26777)
中国(24187)
教育(20563)
(18820)
(17884)
业经(16390)
理论(15918)
(14244)
农业(12397)
(12014)
地方(11662)
技术(11304)
(11159)
财务(11115)
财务管理(11092)
(10757)
企业财务(10601)
(10294)
贸易(10290)
(9966)
(9797)
(9723)
机构
大学(240736)
学院(235693)
(92574)
经济(90681)
管理(89819)
理学(78547)
理学院(77712)
研究(76645)
管理学(76205)
管理学院(75735)
中国(51639)
(50451)
科学(43310)
(43209)
(39888)
师范(39628)
财经(35319)
中心(35143)
(34725)
(34531)
教育(34383)
师范大学(32661)
(32431)
研究所(31752)
北京(31413)
业大(30661)
(30371)
经济学(29982)
(28344)
经济学院(27140)
基金
项目(163276)
科学(132675)
研究(127886)
基金(118646)
(101573)
国家(100632)
科学基金(88203)
社会(82293)
社会科(77853)
社会科学(77836)
教育(66646)
(63682)
基金项目(61860)
(55228)
自然(54214)
编号(53241)
自然科(52995)
自然科学(52985)
自然科学基金(52029)
资助(46551)
成果(44388)
课题(38803)
(38533)
重点(38359)
(35899)
(34836)
教育部(34679)
国家社会(34234)
人文(32740)
项目编号(32694)
期刊
(94535)
经济(94535)
研究(75895)
教育(56200)
中国(49219)
(34251)
管理(33397)
学报(31588)
科学(30164)
(27313)
大学(27154)
技术(25580)
学学(23996)
农业(18943)
财经(17909)
(16986)
金融(16986)
(15531)
业经(15280)
经济研究(15154)
职业(14690)
问题(12871)
(10750)
图书(10579)
(10573)
(10479)
论坛(10479)
技术经济(10233)
(9883)
技术教育(9739)
共检索到341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思懿  姚荣  
受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新加坡开启以大学自主改革为核心议题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其具体改革举措包括:确立大学公司法人制度;实施弹性拨款机制;引入绩效协议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机制等。基于此,新加坡高等教育治理的"均衡器"开始形塑,国家规制、学术自治、管理自治、利益相关者引导、竞争等治理机制之间开始形成彼此界分和动态制衡的互动关系。其中,传统的国家规制开始转型,学术自治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而管理自治、利益相关者引导以及竞争等治理机制持续强化。新加坡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经验表明,五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海民   满莹  
我国义务教育历经扩容增量、重点建设的教育普及,达成固本增速、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进而要转向改革创新、质量导向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优质均衡是一种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状态和结构上的优化与升级,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征。优质均衡的实质是追求优质的学校教育,其学校实践框架是:实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文化、德育工作、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队伍建设、学校治理和学生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包括:明确优质均衡导向,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创新多维协同模式,以学校变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坚实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贵生  李一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编者按: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高等教育界必须回应的历史命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立平  刘承波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注重完善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坚持和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高等教育治理是解决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组织、公民群体和个人参与办学和管学问题的举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高等教育治理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但二者高度相关、相辅相成。治理体系包括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建立起来的参与办学、参与管学和参与治学的所有组织及其结构关系,治理能力是对高等教育治理主体的要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又能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充分的物质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引导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方向,支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蓝洁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契合并化解现代职业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体系建设与质量保障等方面。从问题切入,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包括内外部两个层面,外部治理涉及职业教育机构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主体关系,内部治理则是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在职业教育中的调整和分配,并相应地统筹带动职业教育内部要素改革。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是设计合理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配合治理结构转型发展进行科学协调、统筹规划。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蓝洁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契合并化解现代职业教育问题的过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体系建设与质量保障等方面。从问题域切入,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外部治理涉及职业教育机构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主体关系,内部治理则是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在职业教育中的调整和分配,并相应地统筹带动职业教育内部要素改革。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是设计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配合治理结构转型发展进行科学协调、统筹规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上海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研究》课题组  朱益明  
教育现代化将为上海城市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目的则在于,寻找国际和国内大城市具有公认度、敏感性、可供比较的教育发展指标,通过评价工具和手段判断上海教育所处的位置和水平,监测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以便连续不间断地推动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专题刊发的三篇文章系2006年度上海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上海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期望引起读者关注和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涛  
新加坡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建国之后探索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治理模式,在规划编制、治理体制、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我国应当借鉴新加坡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有益经验,通过完善治理体制、健全治理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扩大居民参与、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等措施推进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春琳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治理形态和先进的教育制度等要素。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构建以高校为主体,全社会共建共享的高校治理组织形态,完善协同发力的教育制度,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理念、方式和制度的系统性变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刁玉华  闫治国  
加强和完善各级政府对区域高等教育统筹协调机制和治理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央政府应根据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精准施策,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地方政府应立足省情,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亚平  陈良雨  
生态位视角下,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标准主要体现在:治理主体的异质性、治理禀赋的互补性、治理地位的稳定性以及治理疆域的限定性四个方面。但由于现代化本身是一个长期过程,且在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治理也面临转型问题,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生态位困境,诸如高等教育治理生态位重叠困境、生态位宽幅失衡以及生态位"碎片"倾向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错位参与、恰适宽度以及包容治理等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而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则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总目标。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先进性、科学性、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体系的引领,这个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并在依法治教的理念下,从增强制度自觉、提高制度能力、加强对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强化高等教育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从"管理"走向"治理"不但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型,也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根本转变。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决策权力的分配,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系统层级的治理、大学层面的治理和基层学术组织的治理。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回答的十个问题是:政校分开、社会问责、举办体制、法人治理结构、大学董事会、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学术权力、大学内部组织构架、基层学术组织自治和大学章程建设。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变革是外部动力驱动的,它反映了环境中最强劲的行动者的利益和权力,国家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育国家制度能力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