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8)
- 2023(2612)
- 2022(2157)
- 2021(2064)
- 2020(1719)
- 2019(4008)
- 2018(3892)
- 2017(8453)
- 2016(4214)
- 2015(4958)
- 2014(5163)
- 2013(5356)
- 2012(5054)
- 2011(4584)
- 2010(4422)
- 2009(4054)
- 2008(4227)
- 2007(4025)
- 2006(3645)
- 2005(3364)
- 学科
- 济(27115)
- 经济(27104)
- 银(15343)
- 银行(15198)
- 行(13984)
- 制(12117)
- 管理(10782)
- 业(9714)
- 业务(9503)
- 度(8612)
- 制度(8611)
- 方法(8488)
- 银行制(8244)
- 企(8101)
- 企业(8101)
- 产业(7866)
- 数学(7385)
- 数学方法(7374)
- 融(7336)
- 金融(7336)
- 地方(5905)
- 业经(5598)
- 地产(5356)
- 房(5356)
- 房地(5356)
- 房地产(5356)
- 结构(5028)
- 中国(4946)
- 农(4102)
- 体(3930)
- 机构
- 学院(59072)
- 大学(58570)
- 济(30222)
- 经济(29691)
- 管理(24457)
- 中国(23502)
- 理学(19751)
- 理学院(19594)
- 研究(19527)
- 管理学(19467)
- 管理学院(19360)
- 银(18248)
- 银行(17508)
- 行(16301)
- 财(14228)
- 京(12344)
- 财经(11269)
- 中心(10624)
- 经济学(10343)
- 经(10192)
- 江(10136)
- 融(9689)
- 农(9524)
- 经济学院(9518)
- 金融(9509)
- 科学(9428)
- 所(9282)
- 州(8677)
- 财经大学(8536)
- 人民(8329)
- 基金
- 项目(35802)
- 科学(28660)
- 研究(27116)
- 基金(26422)
- 家(21786)
- 国家(21651)
- 科学基金(19174)
- 社会(18503)
- 社会科(17882)
- 社会科学(17880)
- 省(14196)
- 基金项目(14102)
- 划(11143)
- 自然(11134)
- 教育(11056)
- 资助(11042)
- 自然科(10867)
- 自然科学(10865)
- 自然科学基金(10697)
- 编号(10017)
- 发(9102)
- 发展(7984)
- 创(7956)
- 部(7928)
- 展(7889)
- 国家社会(7881)
- 重点(7852)
- 产业(7596)
- 成果(7566)
- 创新(7456)
共检索到104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伟
银行积极开拓房地产业务是新加坡金融业发展的一大特点。一、房地产信贷业务1.发放发展商建屋抵押贷款。新加坡从事房屋建设的经营者有两类:一是国家建屋发展局;二是私人房产发展局。前一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建造“政府组屋”,按成本价提供给中、低收入者;后者主要经营商品住宅、商业用房和地盘管理。其中,商品住房的销售对象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万仪
新加坡房地产业简介万仪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解决住房问题较好的国家。1959年新加坡成立自治邦时,有100多万人口,其中有84%的人居住困难,全国有40%的人住在贫民窟里。如今,新加坡已经是世界公认的花园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方米,居民.的居住条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吉伯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房地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对我国经济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引起了投资界特别是银行业的高度重视。银行业介入房地产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利关系以及投资高回报率的效益,有利于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共同繁荣,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房地产业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葛红玲 聂晓曦
中国房地产业和银行关系紧密,在长期合作中由利益驱使形成共生关系。本文从利益分配维度对二者共生效果进行检验发现,中国"房地产—银行"共生系统的收益不稳定,且呈偏利于房地产业的非对称分布,银行在与房地产业的合作中未获得平等的利益分配,"房地产—银行"共生系统运行效率偏离系统环境的优秀水平,共生效果不理想。作者认为,对房地产业与银行共生关系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认识不清,以及偏颇的调控政策是导致中国房地产业与银行长期不能协调共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房地产业 银行 共生关系 共生效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健
新加坡是一个只有620平方公里,250万人口的城市岛国。近20多年来,它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是东南亚的交通和贸易中心。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加坡在通过房地产开发来加速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将有关新加坡城市房地产开发的经验作一综述,以飨读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钱敏 章俏慧 陈明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龙
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GDP的增长做出重要贡献。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一些突出问题: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促成房地产发展过热、房地产业潜在资产负债率过高等暗示着房地产业银行信贷风险加大。提出严格信贷管理,从银行角度防范信贷风险;谨防房地产业经营风险转化为银行风险等建议。
关键词:
房地产 银行信贷风险 景气指标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洁涵
房地产业的金融风险(一)房地产价格不稳定带来的风险房价的不稳定指的是房地产价格短期内波动频繁。房地产业近几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国安 雷泽珩
商业银行信贷配给控制中国房地产业信贷规模和结构,造成供给和需求的规模与结构扭曲,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效果,容易引起房地产业波动。本文通过构建信贷配给模型,测算不同波动时期当中,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与房地产业波动显著相关,信贷配给改变了投资和消费在推动房地产产出过程中的结构,并制约路径依赖对产出的影响,同时影响财政政策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稳定房地产业的效果。本文认为,可以通过逐渐弱化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丰富房地产信贷供给层次和结构,以及加强信贷供给监督来缓解信贷配给的消极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洪先 喻永新
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及建设银行的经营对策孙洪先喻永新一、“八五”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八五”期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五年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610.39亿元,是“七五”完成投资的8.7倍,占全社会“八五”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13.9%。商品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樊志刚 王祺 罗煜
目前房地产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资金流量分析表明房地产又不应成为主导产业。长期来看,城市化、人口增长和存量需求释放等刚性和扩张需求,将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短期内价格暴涨和长时间涨速过快是不合理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短期内出现严重衰退的可能性不大,银行面对的风险仍然可控,但仍需注意政策调整的风险。商业银行仍应将房地产市场作为重要业务领域,有重点、有区别拓展;适度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总量及占比;建立对房地产贷款的全过程监管制度;探索房地产贷款以外的金融创新形式。
关键词:
房地产业 商业银行 房地产贷款 风险防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国安 雷泽珩
商业银行信贷配给控制中国房地产业信贷规模和结构,造成供给和需求的规模与结构扭曲,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效果,容易引起房地产业波动。本文通过构建信贷配给模型,测算不同波动时期当中,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与房地产业波动显著相关,信贷配给改变了投资和消费在推动房地产产出过程中的结构,并制约路径依赖对产出的影响,同时影响财政政策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稳定房地产业的效果。本文认为,可以通过逐渐弱化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丰富房地产信贷供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茂茜 虞克明
在给定概率水平下,为了描述具有尖峰、肥尾、有偏等特性的金融变量之间的非线性相依结构,给出了能够准确刻画金融变量上述特性的非对称Laplace分布,首次推导出了以该分布为边际分布,联合分布由高斯Copula建立的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表明:高斯Copula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能够更全面准确的描述房地产业与银行业股票收益率之间的风险相关关系,对于预测收益率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红莉 何建敏
房地产业和银行业均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风险管理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石。在分析房地产业与银行业风险溢出机制基础上,采用GARCH-EVT模型、VaR-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研究我国房地产业与银行业间风险溢出效应,并基于条件风险价值CoVaR方法测度风险溢出强度。研究发现:a=5%显著水平下,房地产业与银行业之间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房地产业对银行业的风险溢出强度略强于银行业对房地产业的风险溢出强度,前者为36.73%,后者为33.9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