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2)
- 2023(10295)
- 2022(7738)
- 2021(6826)
- 2020(5775)
- 2019(12526)
- 2018(12384)
- 2017(24367)
- 2016(12715)
- 2015(14158)
- 2014(14073)
- 2013(13555)
- 2012(11833)
- 2011(10190)
- 2010(10657)
- 2009(10657)
- 2008(9913)
- 2007(9208)
- 2006(8297)
- 2005(8047)
- 学科
- 业(70725)
- 企(65465)
- 企业(65465)
- 济(58369)
- 经济(58294)
- 管理(51594)
- 业经(26551)
- 融(25468)
- 金融(25468)
- 中国(22947)
- 银(22775)
- 银行(22770)
- 方法(22242)
- 行(22167)
- 农(22140)
- 财(21824)
- 务(17778)
- 财务(17751)
- 财务管理(17738)
- 农业(17143)
- 企业财务(16827)
- 制(15979)
- 技术(14938)
- 数学(14851)
- 数学方法(14793)
- 理论(12959)
- 地方(12582)
- 体(12572)
- 策(12498)
- 和(11109)
- 机构
- 学院(182284)
- 大学(174077)
- 济(82163)
- 经济(80771)
- 管理(74171)
- 理学(62786)
- 理学院(62295)
- 管理学(61659)
- 管理学院(61336)
- 研究(54124)
- 中国(51623)
- 财(40199)
- 京(35392)
- 财经(31655)
- 农(29166)
- 江(28915)
- 科学(28783)
- 经(28664)
- 中心(26961)
- 所(26021)
- 经济学(25527)
- 州(23448)
- 经济学院(23204)
- 财经大学(23186)
- 业大(23143)
- 研究所(23001)
- 商学(22767)
- 商学院(22564)
- 农业(22539)
- 北京(21993)
- 基金
- 项目(112518)
- 科学(91148)
- 研究(87214)
- 基金(82774)
- 家(69295)
- 国家(68560)
- 科学基金(61738)
- 社会(58609)
- 社会科(55775)
- 社会科学(55763)
- 省(45967)
- 基金项目(43673)
- 教育(38219)
- 自然(37158)
- 自然科(36388)
- 自然科学(36381)
- 自然科学基金(35819)
- 划(35651)
- 编号(35173)
- 资助(32301)
- 业(30065)
- 创(27521)
- 成果(27308)
- 发(25917)
- 重点(24866)
- 创新(24725)
- 国家社会(24500)
- 部(24388)
- 制(24031)
- 课题(23714)
共检索到285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林沛
新加坡金融业的现代化林沛新加坡金融体制的现代化改革,是在60年代末(1968年发出第一张亚洲货币单位准证,新加坡随后逐步发展成为亚元市场的中心)、70年代初(1971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成立井全面和集中地行使货币发行以外的所有中央银行职权,统筹执行货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玲子
新加坡金融业的发展特色福建社科院玲子新加坡政府早在60年代末期就决心把新加坡建成"东方的苏黎世",制定了"积极扶持发展新加坡金融业,进而带动外国投资发展本地工业,改变单纯依靠转口贸易的经济结构的政策,从此,新加坡的金融业开始了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如...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元池
新加坡金融业发展中的外资利用策略刘元池大力引进外资是战后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历届政府都非常注重外资引进。纵观新加坡经济的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一部外资利用史,而其金融业的发展,又与成功利用外资密切相关。从目前新加坡金融市场银行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海鸣
新加坡是亚洲金融中心,其金融业的发展直接受到国际金融大环境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短期的扩张、许多国际性大银行因房地产及股市滑坡而受到压抑;以及银行为符合国际清算银行关于资本充足的规定而使内部经营管理趋于保守化等等,均对新加坡金融业迅速恢复增长产生阻碍作用。在经过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后,新加坡金融业的发展自去年以来已明显放缓,1992年上半年该业的增长率从1990年的19%降为3.8%,新加坡的金融业面临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童晓军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岛国,除主岛新加坡外,还有周围54个小岛。新加坡的金融业十分发达。目前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离岸金融、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中心,新加坡作为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外汇交易量从1987年开始超过香港,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和亚洲第二大外汇交易市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王群
新加坡能跻身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之一,与其简明宽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针对性的金融业税收制度密不可分。本文在对中、新两国的金融业税制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加坡金融业的税制特点和中国金融业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中国金融业税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新加坡 金融业 税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胜刚 杨翔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并于11月13日获克林顿总统的签署而正式生效。这一法案被誉为本届国会通过的最为重要的法律,也是美国在过去半个世界以来最为重要的金融法律。它废除了1993年《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和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的部分内容,取消了在金融领域内有关分业经营的限制性规定,允许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互兼并并且进行综合性金融服务。这不仅会对美国金融制度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将促使国际银行业乃至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制度发生重大转折。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王敏 张辉
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本文结合新加坡近十年预算报告中发布的金融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内容,分析了新加坡最近几年金融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特点,并探讨了对我国金融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 金融业 税收优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棣华
最近,笔者曾在新加坡考察金融业务,历时一个多月。对金融业在新加坡的地位及其为新加坡经济腾飞作出的重大贡献,深有感触。对照新加坡金融业的发展,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深受启迪。一、金融业在新加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加坡土地面积为639平方公里,九二年人口约282万。九二年国内生产总值644.16亿新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3.968亿新元。国际贸易总额2504.56亿新元,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89倍。其中出口1215.59亿新元,世界排名第十七位。进口1288.98亿新元,世界排名第十五位。九二年末官方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涛
新加坡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建国之后探索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治理模式,在规划编制、治理体制、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我国应当借鉴新加坡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有益经验,通过完善治理体制、健全治理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扩大居民参与、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等措施推进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新加坡 城市治理 现代化 借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关山
亚太金融市场近几年呈现出值得关注的动向,这就是,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地位上升,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对下降,两个金融中心间的竞争日趋加剧。新加坡的金融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发展速度较为迅猛,政府利用它处在东南亚地区中心这一位置,有目的地逐步把新加坡建成为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自1968年开始,新加坡就借助与欧美金融界的密切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会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肩负着"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艰巨任务和重大责任。近几年,黑龙江省深入实施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农业的快速发展也给金融服务提出了新挑战。黑龙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自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尤其是"两大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展以来,黑龙江省正快速向现代化大农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鸟山
现代化国家当有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经济少不了现代化商业银行。最近在新加坡近一个月的学习考察,笔者涉猎了该国银行金融业的方方面面,思索了我行改革发展的前前后后,对现代化商业银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开始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地处东西方要冲,是个天然良港、国际商贸中心,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思懿 姚荣
受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新加坡开启以大学自主改革为核心议题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其具体改革举措包括:确立大学公司法人制度;实施弹性拨款机制;引入绩效协议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机制等。基于此,新加坡高等教育治理的"均衡器"开始形塑,国家规制、学术自治、管理自治、利益相关者引导、竞争等治理机制之间开始形成彼此界分和动态制衡的互动关系。其中,传统的国家规制开始转型,学术自治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而管理自治、利益相关者引导以及竞争等治理机制持续强化。新加坡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经验表明,五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