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
2023(1093)
2022(968)
2021(1007)
2020(769)
2019(1910)
2018(2006)
2017(4210)
2016(2471)
2015(2715)
2014(2802)
2013(2885)
2012(2784)
2011(2636)
2010(2572)
2009(2365)
2008(2359)
2007(1966)
2006(1675)
2005(1562)
作者
(6122)
(4909)
(4903)
(4849)
(3298)
(2446)
(2317)
(1878)
(1878)
(1776)
(1756)
(1729)
(1569)
(1561)
(1557)
(1534)
(1522)
(1488)
(1427)
(1325)
(1322)
(1196)
(1190)
(1187)
(1160)
(1147)
(1103)
(1086)
(986)
(981)
学科
(8877)
经济(8862)
方法(4963)
数学(4684)
数学方法(4654)
管理(3654)
(3226)
(2853)
贸易(2851)
(2828)
(2710)
金融(2710)
(2527)
企业(2527)
(2265)
银行(2261)
(2208)
(2058)
理论(1754)
(1749)
中国(1746)
(1684)
(1647)
业经(1525)
世界(1493)
期货(1082)
市场(1061)
农业(1051)
(981)
制度(977)
机构
大学(32915)
学院(31482)
(15247)
经济(14910)
中国(11972)
研究(11972)
管理(10421)
理学(8413)
理学院(8311)
管理学(8207)
管理学院(8152)
(7907)
(6737)
(6475)
金融(6410)
(6255)
财经(6174)
中心(5908)
(5849)
(5681)
银行(5680)
科学(5648)
经济学(5498)
研究所(5479)
人民(5211)
(5179)
经济学院(5007)
国人(4862)
中国人(4851)
中国人民(4802)
基金
项目(17665)
研究(13780)
科学(13653)
基金(13057)
(10987)
国家(10914)
科学基金(8948)
社会(8611)
社会科(8204)
社会科学(8203)
教育(6684)
基金项目(6431)
资助(6354)
编号(5651)
(5588)
成果(5515)
(5365)
自然(5180)
自然科(5060)
自然科学(5059)
自然科学基金(4997)
(4611)
教育部(4161)
(4078)
重点(3953)
课题(3932)
中国(3794)
大学(3785)
社科(3774)
人文(3723)
期刊
(15062)
经济(15062)
研究(11827)
(10042)
金融(10042)
中国(6097)
(5484)
管理(3956)
教育(3802)
(3632)
学报(3320)
国际(3255)
财经(3082)
科学(3034)
世界(2878)
经济研究(2804)
大学(2751)
(2741)
(2631)
农业(2514)
学学(2501)
理论(2218)
技术(2118)
实践(1975)
(1975)
问题(1970)
(1826)
上海(1529)
现代(1494)
图书(1481)
共检索到53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文  李华罡  
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新加坡曾出现了较长时期的本币升值趋势。借鉴新加坡货币升值的经验,对把握人民币的升值不无裨益。一、新元升值提升新加坡国际竞争力新加坡长期坚持货币坚挺的政策。1967年,政府规定1新元= 0.290299克黄金,即使在美元与黄金脱钩并贬值的情况下,也没有改变;其后,其货币逐渐升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骏  余燕  杨声  
首先对日本、德国、美国和东亚国家货币升值对各自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国际比较,然后对1990年后日本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与1990年代的日本经济存在巨大的差异,人民币适度升值不会引起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大幅下降,人民币升值应遵循主动性和渐进式原则。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侯青  张永军  
目前人民币处于升值过程中,这种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的情况有类似之处,本文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在本币升值背景下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他们在本币升值时货币政策的得失,并提出了可供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参考的若干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蒋阳  夏冰  
一、新加坡期货市场建立的背景 1.巩固和加强新加坡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1984年以前,金融期货主要以美国为主体,东南亚没有回避风险的期货市场。美国交易时间一过,正值东南亚的白天,市场的波动、价格的风险就无法加以控制。而且,新加坡作为亚洲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实行自由港政策。各跨国公司及金融机构纷纷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深  
加密货币是区块链上的记账单位,有假名化、防篡改的特点。但是,加密货币价值不稳定,迄今难以替代货币,更像资产。新加坡不禁止加密货币,而是监管相关商业活动,审批加密货币经营机构的牌照,体现了鼓励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平衡。近年来,加密货币体现了鼓励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平衡。近年来,加密货币业务创新迅速加剧投资风险,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相应不断增强投资者保护。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国栋  胡德  
本文从日元升值的背景及原因、升值的效应、应对升值的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泡沫等方面展开了分析,认为中国在对待升值问题上,应以主要出口行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否受影响来确定合适的升值幅度;在宏观政策选择方面,应采取在小幅升值情况下加息的政策组合;应防止银行贷款规模过度扩张;在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海外投资方面的好处时,要防止升值过快而诱发国内产业空心化和内需不足等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茂兴  冯铭  杜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将自己的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电子政务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期,其中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学习和借鉴其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李晶  
新加坡独立建国仅四十余年就利用外资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其成功某种程度上与长期以来注重以法律规范执业、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执业监管、强调绩效审计密不可分。研究借鉴新加坡注册会计师(CertifiedPublic Accountant,简称CPA)审计的经验,有助于我国规范会计服务业市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凌志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各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赖于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高端人才的不断增加。怎样更多、更好地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必须认真考虑和积极实践的重要一环。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全球化竞争,我国毋庸置疑地应当建立自己的人才战略。在此,新加坡人才立国的实践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贾辰  李朝阳  陈启宁  
在城镇化和机动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稀有的土地资源已无法满足公众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品质和拓展公共活动空间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40年来成就瞩目。通过介绍新加坡"空中花园"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各类空中花园的设计特点,从政策、法律、技术、管理、细节等层面探讨了对我国城市空中花园,尤其是屋顶花园规划设计的有益启示,以期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傅安智  
一、新加坡政府对金融业的监控现状新加坡的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达27%,仅次于制造业而高居第二位,是新加坡的5大经济支柱之一。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对金融业特别是对银行业的监管,为了保证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特设了两个监管机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银行公会。新加坡未设立中央银行,而是在财政部名下于1971年成立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除了不发行货币外,全面行使一般中央银行的职权,包括督导金融业、监督银行的各项经营行为。而新加坡银行公会(The Assoc-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林静敏  
新加坡在1963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后,开始独立探索其会计发展道路。由于新加坡的经济外向型和开放性定位,使得新加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风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加坡的和谐教育政策:理想的教育目标,教育分流制度,双语教育政策、课程政策和共同价值观指导下的国民教育政策,从中得出一些对构建我国和谐教育的有益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宏伟  孙艳艳  
新加坡的德育教育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和新加坡同为亚洲国家 ,有相似的文化根基 ,都面临全球化趋势下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因此我国可以借鉴新加坡成功的德育经验 ,并在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这对于提高我国德育教育的效果有很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