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7)
- 2023(5042)
- 2022(3894)
- 2021(3958)
- 2020(2869)
- 2019(6502)
- 2018(6424)
- 2017(10030)
- 2016(6760)
- 2015(7732)
- 2014(7802)
- 2013(6659)
- 2012(6100)
- 2011(5636)
- 2010(5819)
- 2009(4893)
- 2008(4670)
- 2007(4496)
- 2006(4055)
- 2005(3635)
- 学科
- 教育(19442)
- 济(13587)
- 经济(13576)
- 中国(11724)
- 管理(10522)
- 业(7706)
- 理论(7401)
- 教学(7030)
- 学(5841)
- 企(5709)
- 企业(5709)
- 农(5620)
- 发(5051)
- 发展(4606)
- 展(4484)
- 业经(4087)
- 研究(3741)
- 思想(3702)
- 农业(3673)
- 地方(3608)
- 政治(3585)
- 学法(3559)
- 教学法(3559)
- 革(3549)
- 学校(3545)
- 技术(3525)
- 高等(3388)
- 思想政治(3380)
- 政治教育(3380)
- 治教(3380)
- 机构
- 大学(80405)
- 学院(78221)
- 研究(32479)
- 教育(28197)
- 范(22626)
- 师范(22541)
- 济(20266)
- 管理(20064)
- 经济(19434)
- 京(18902)
- 科学(18873)
- 师范大学(18506)
- 中国(17118)
- 理学(16716)
- 理学院(16388)
- 所(16100)
- 管理学(15881)
- 管理学院(15712)
- 职业(15149)
- 技术(14762)
- 研究所(14708)
- 江(13679)
- 中心(13158)
- 北京(13022)
- 院(12215)
- 州(11050)
- 教育学(10769)
- 职业技术(10362)
- 财(10327)
- 研究院(9859)
- 基金
- 项目(48934)
- 研究(46094)
- 科学(39271)
- 教育(30089)
- 基金(29176)
- 社会(24961)
- 家(24408)
- 国家(23981)
- 社会科(23254)
- 社会科学(23247)
- 编号(22969)
- 成果(22157)
- 省(21811)
- 划(20615)
- 课题(20060)
- 科学基金(19082)
- 年(17785)
- 规划(14270)
- 基金项目(14169)
- 项目编号(13735)
- 重点(13086)
- 性(12877)
- 度(12797)
- 发(12654)
- 研究成果(12092)
- 部(11917)
- 阶(11355)
- 段(11300)
- 阶段(11274)
- 年度(11198)
共检索到132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焕芝
新加坡高等教育枢纽包括学生枢纽、高技能人才枢纽和知识创新枢纽三个层次。新加坡通过制定外来人才与创新创业政策、全球校园计划、生物医学科学计划、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校园计划以及与著名大学合作组建大学联盟等举措推动高等教育枢纽建设。与此同时,新加坡在建设亚洲高等教育枢纽进程中,面临着国际学生招生数量不断萎缩、国内民众的反移民情绪不断高涨以及如何处理国家高度干预与学术自由、基础研究与科研成果商业化的关系等诸多挑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莫家豪
为了将香港打造成亚洲教育的枢纽,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取得卓越的成绩,香港的大学在全球大学中排名领先,并成为国际标杆。本文旨在探讨香港建构亚洲教育枢纽的经验,重点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廖青
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世界各地争相打造教育枢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比较研究显示,共同的国际背景和不同的目标定位使得两地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都把打造区域教育枢纽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新加坡引进世界顶级大学,致力于打造知识/创新枢纽,而中国香港则通过多方合作吸引非本地学生,并且不断调整学生枢纽的结构。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打造区域教育枢纽是两地应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重要举措,但具体的实践过程则依不同的战略定位和体制而呈现不同的形态。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国香港 知识经济 区域教育枢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韩模 刘巍 张舒
欧盟、东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均是为了推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是,英国脱欧说明,构建区域共同体在现实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意识的差距,为此,形成教育共同体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丽芳 李盛聪
大规模网络课程(MOOCs)在全球范围的兴起促进了现代远程与开放教育的蓬勃发展。一方面,MOOCs释放了开放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力,使网络教育更加深化和有活力。另一方面,MOOCs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并引发了关于未来学校基础教育的讨论。然而,从国际研究来看,关于MOOCs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研究大部分来源于MOOCs运动起源的美国。欧洲关于MOOCs的实践与研究晚于美国,但由于欧洲在经济文化、教育制度以及管理框架等方面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致使欧洲的MOOCs实践与研究有了自身的特点。文章以欧盟资助的H
关键词:
MOOCs 欧洲 高等教育 ECTS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焕芝
马来西亚与非洲高等教育的互动空间日益扩大。在国家层面,马来西亚采取在非洲直接推广和在南南合作框架内利用马来西亚“援助之手”间接推广等策略,推动马非高等教育合作。在大学层面,高等教育机构通过与非洲同行开展研究合作、提供跨国高等教育(国际分校和远程学习课程)等策略开展合作。发展至今,马来西亚与非洲国家逐渐形成相互信任与理解的关系,马非高等教育合作具有精准合作、多层次深入合作、服务于马非外交等特点。但马非高等教育合作也面临品牌推广和品牌承诺交付不一致、在非创办国际分校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不确定等挑战。
关键词:
马来西亚 非洲 高等教育合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志青 胡时霖
全球面临气候危机挑战的背景下,以纽约和伦敦等为代表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积极采取行动,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贯彻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积极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本文通过构建绿色金融评估指标体系,对标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提升绿色金融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打造有一定创新和推广价值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气候投融资等绿色金融重点领域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文斌 庞燕
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在物流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归纳法等多种方法,对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家最新的政策法规,提出长沙市物流枢纽建设的基本思路。从新起点、新挑战、新任务与新举措四个层面,对长沙市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提出长沙建设国家物流枢纽要大力培育枢纽产业体系,要以长沙都市圈融合发展为契机,推动物流基础设施融合发展,产业布局协同发展,促进物流要素自由流动,努力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推动综合枢纽优势向产业竞争优势转变。
关键词:
物流枢纽 战略 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诗明 王艳芬
世纪之交 ,被人们认为在一个多元化的舞台上 ,最有可能成为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亚洲趋同的现代化国家—澳大利亚 ,适时地提出了“融入亚洲”的口号。对于澳大利亚这样一个移植欧洲文化价值观念又与亚洲有着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来说 ,融入亚洲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融入亚洲 ,不仅符合澳大利亚长远的国家利益 ,也对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澳大利亚 融入亚洲 机遇 挑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杰美尔·萨尔米 李强
本组文章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举办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外国专家的发言。文章在得到作者授权后,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放 张幼铭
加入WTO在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之中去的同时,也给文化教育等层面带来了影响和冲击。WTO不仅将极大地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生长、运行的环境,还以其全球化“游戏规则”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柯伟林 谢喆平
在任何一个机场商店,随处可见宣告"中国世纪"即将到来的各种书刊,"龙醒了"、"中国崛起"、"崛起的中国","中国上升"等题目到处可见。但是,崛起不必然等于领导。领导力的构成要件究竟是什么?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国正在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建设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体系。过去四百年中,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均为世界提供过文化、思想和教育等领域的模式。比如17世纪路易十四治下的法国、18世纪乾隆治下的清朝、19世纪的英国和德国、20世纪的美国。现在,中国希望培养全球精英。那么,中国的大学是否蓄势已待,在21世纪领导世界?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国世纪 清华大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黑田东彦
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也将面临增长停滞的挑战,未来亚洲经济能否维持强劲的增长值得思考。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的这篇文章,分析了亚洲未来或将面临的三大"增长陷阱",指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将成为维持亚洲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关键,而生产率的提高则将有赖于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市场友好型环境的建设以及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本刊组织编译了该文,供读者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益平
自东亚危机以来,亚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降低货币危机的风险,包括执行保守的汇率政策,实现经常账户盈余,积累外汇储备,减少外部债务,谨慎开放资本市场和展开地区金融合作,这些改革使亚洲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远胜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但亚洲货币依然受到了严重冲击,而且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异性。这既是亚洲的开放经济所决定的,同时也在三个方面对下一步的亚洲汇率政策提出了挑战:第一,汇率体系究竟应该浮动还是管制?第二,到底多少外汇储备才是最佳规模?第三,地区金融合作能否增强亚洲汇率的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