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4)
2023(5947)
2022(4532)
2021(4481)
2020(3274)
2019(7498)
2018(7213)
2017(12099)
2016(7736)
2015(8648)
2014(8635)
2013(7427)
2012(6906)
2011(6395)
2010(6551)
2009(5674)
2008(5604)
2007(5046)
2006(4528)
2005(4227)
作者
(17381)
(14546)
(14040)
(14017)
(9252)
(6707)
(6633)
(5697)
(5488)
(5264)
(4954)
(4712)
(4601)
(4584)
(4429)
(4418)
(4413)
(4284)
(4201)
(4121)
(3716)
(3625)
(3368)
(3328)
(3324)
(3278)
(3226)
(3195)
(2937)
(2841)
学科
(20355)
经济(20339)
教育(19944)
管理(16788)
(14196)
中国(12872)
(11771)
企业(11771)
理论(7940)
方法(6883)
(6791)
(6639)
(6467)
教学(6383)
(5698)
数学(5687)
数学方法(5585)
业经(5523)
发展(5142)
(5020)
农业(4553)
技术(4482)
(4455)
财务(4452)
财务管理(4444)
企业财务(4275)
(4013)
思想(3973)
政治(3866)
研究(3759)
机构
大学(97009)
学院(93395)
研究(36142)
(30264)
教育(29804)
经济(29359)
管理(27414)
(24946)
师范(24872)
理学(23593)
理学院(23180)
管理学(22684)
管理学院(22445)
(22278)
师范大学(20668)
中国(20043)
科学(19504)
(17095)
(15626)
研究所(15472)
北京(15303)
(15239)
中心(14843)
职业(14608)
技术(13868)
(13427)
财经(12298)
(11873)
教育学(11528)
(11312)
基金
项目(59413)
研究(54505)
科学(49132)
基金(39413)
教育(34010)
(32860)
国家(32362)
社会(32356)
社会科(30281)
社会科学(30275)
科学基金(27281)
编号(24884)
(24389)
成果(23531)
(22974)
课题(21250)
基金项目(19419)
(18544)
规划(16004)
(15485)
重点(15435)
(15233)
资助(15137)
项目编号(15064)
(14850)
教育部(14354)
自然(14331)
自然科(13954)
自然科学(13950)
(13899)
期刊
教育(51066)
研究(41208)
(34174)
经济(34174)
中国(27979)
职业(12749)
(12417)
技术(11828)
学报(11200)
大学(10448)
科学(9903)
(9546)
管理(9417)
技术教育(8450)
职业技术(8450)
职业技术教育(8450)
学学(7967)
农业(6887)
(6751)
金融(6751)
财经(6420)
(6275)
论坛(6275)
经济研究(5964)
高等(5937)
(5879)
业经(5656)
(5617)
成人(5271)
成人教育(5271)
共检索到151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岑宇  
作为移民国家,新加坡中小学在建立学生一致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和具有自身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时,采取法治约束与德治教化相结合、显性课程传授与隐性课程涵养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共育的实现路径,有效解决各民族所固有的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新加坡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加强国家主权意识教育、进行全面的法治教育、改造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巩固道德教育核心地位和注重多元民族和谐教育。"德法并举"提高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学科间相互配合形成价值观教育合力;学校、家庭与社会融为一体构建全方位价值观教育网络是新加坡的实践经验。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于丹  周先进  
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开始大力倡导融合新时代特征的、以现代新儒学为主的东方价值观,把对全体国民的东方价值观教育作为"治国之纲"。并且从保障性、监督性、惩罚性三个角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东方价值观教育制度性支撑体系,推动了新加坡的快速健康发展。认真研究这一成就,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与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茂庆  柴恋琪  
作为多元文化国家,加拿大学校价值观教育以国家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为根基,从认知导向、情感驱动、行为转变等方面引导学生塑造多元文化观、陶冶包容性精神、实现个体社会化。提升个人素养与培育合格公民高度结合、传递道德精神与加强品格修养相辅相成、注重权利意识与凝聚多元共识有机共在是其价值观教育的显著特征。为了提高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加拿大通过构建基于系统课程的教化涵养、基于社区活动的实践培育以及基于家校联动的合作共育等路径,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与社会发展的学校价值观教育之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成功崛起打破了现代化的"西方模式",在精神层面确立起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文化价值观,这得益于新加坡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本文重点剖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儒家伦理课程的开设与当代传统文化课程的发展,并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明智的文化战略对新加坡现代化的成功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儒家传统文化是消除现代人精神层面问题的一副良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必将成为现代文化价值观的有益因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卓  
"尊重"作为六大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新加坡的品格与公民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参照《新课程标准》,基于对小学《好品德好公民》教科书的分析,可以发现"尊重"价值观教育具有如下特点:在编排体例上,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六个层面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在教学内容上,"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与公民道德相关的技能"两大技能与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在教学过程上,"身份""人际关系""抉择"三大概念逐级深入、依次递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招启东  
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教育一直成为职业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厘清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内涵,认识职业教育中树立教育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并从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等途径践行教育价值观提供有价值建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素贞  
当前全民进入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作为自媒体的"原住民",与自媒体深度融合,深受自媒体影响,尤其是自媒体空间的话语冲突,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本文通过调研和深度访谈,透析自媒体空间话语冲突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特点,解读大学生对高校开展自媒体价值观教育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有效运用自媒体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金鹏  
借鉴"生活世界"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切实走进人的生活世界,回到人本真的生活和时代的生活,实现人的思维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生活化,寓传授教化于无形,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和渗入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洪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系统的工程。对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他们认知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教育引导"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当今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交融、交锋已成为价值观较量的新常态。时下中国,思想意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彩华  
高等教育要完成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就需要以矛盾论、主体意识、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监督升华,将外在教育融合到自我教育中,促进自我教育升华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园媛  
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知识,通过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与融合,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对大学生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广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以价值教育校本化为主线,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历时七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培育了一支"知行合一"的研究团队,研发了面向教师的"五位一体"心灵成长课程和面向学生的"五学并举"文化习养课程,探索了学校实施的"四条渠道",营造了"三个协同"文化育人氛围,提出了新时代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教师预设拟要培养的,而是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教师预设拟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表现为抽象、孤立,从而使其功效呈现为虚位、臃肿与标签化;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明确,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而作为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至少有三:一是洞察知识创生之意,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奠定根基;二是遵循情知互动之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指明路标;三是彰显精神成人之本,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灌注命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教师预设拟要培养的,而是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教师预设拟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表现为抽象、孤立,从而使其功效呈现为虚位、臃肿与标签化;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明确,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而作为作者/编者创生知识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至少有三:一是洞察知识创生之意,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奠定根基;二是遵循情知互动之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指明路标;三是彰显精神成人之本,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灌注命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葛春  李会松  
近年来,为了应对我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问题,国家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在此构建过程中,学校价值观教育承担了重要角色。在美国,价值观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已经形成了许多实施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成熟方法,这些方法层面的有益经验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少有着三方面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