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2)
2023(3238)
2022(2728)
2021(2798)
2020(2159)
2019(5201)
2018(5363)
2017(7994)
2016(5999)
2015(6872)
2014(7177)
2013(6149)
2012(5882)
2011(5567)
2010(5737)
2009(4821)
2008(4765)
2007(4464)
2006(4093)
2005(3775)
作者
(14021)
(11636)
(11575)
(11294)
(7678)
(5826)
(5623)
(4703)
(4534)
(4465)
(4121)
(3878)
(3868)
(3861)
(3803)
(3794)
(3662)
(3523)
(3477)
(3460)
(3246)
(2984)
(2938)
(2821)
(2760)
(2751)
(2672)
(2583)
(2477)
(2452)
学科
教育(18599)
(14369)
经济(14353)
中国(10440)
地方(6839)
教学(6171)
理论(6161)
管理(6040)
(5559)
(5457)
方法(4688)
(4424)
(4192)
数学(4164)
数学方法(4030)
地方经济(3911)
发展(3748)
(3626)
研究(3338)
(3247)
农业(3190)
改革(3170)
思想(3159)
高等(3080)
政治(3029)
(2916)
企业(2916)
技术(2884)
思想政治(2848)
政治教育(2848)
机构
大学(76311)
学院(71001)
研究(31372)
教育(29971)
(24083)
师范(23986)
师范大学(19994)
(19232)
科学(18757)
(18597)
经济(18518)
管理(16986)
(16116)
研究所(14842)
中国(14648)
理学(14431)
理学院(14016)
管理学(13491)
管理学院(13304)
北京(13022)
职业(12745)
技术(12720)
中心(12614)
(12513)
教育学(11732)
(11143)
(10324)
(9583)
研究院(8943)
职业技术(8757)
基金
项目(44551)
研究(41233)
科学(35977)
教育(28972)
基金(26926)
(22960)
国家(22596)
社会(21848)
社会科(20283)
社会科学(20280)
成果(20056)
编号(19851)
(19148)
(18833)
课题(18357)
科学基金(17557)
(15865)
基金项目(13395)
规划(13268)
重点(12307)
(12131)
(12130)
(11635)
(11563)
项目编号(11339)
资助(11056)
教育部(10967)
研究成果(10515)
(10303)
(10270)
期刊
教育(50346)
研究(33618)
中国(25061)
(21213)
经济(21213)
职业(11953)
技术(10120)
学报(10033)
大学(8617)
(8522)
科学(8495)
技术教育(7742)
职业技术(7742)
职业技术教育(7742)
学学(6166)
农业(6082)
(5983)
论坛(5983)
(5775)
(5705)
成人(5613)
成人教育(5613)
高等(5447)
管理(4807)
高等教育(4799)
发展(4590)
(4590)
比较(4176)
职教(4115)
(3690)
共检索到119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杜祖贻  董江华  
1970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香港大学年会上以"双城记"为题做了一场发人深省的演讲,除了讲述新加坡和香港地区所取得的相似成就与优势以外,还进一步做出预测,表示两地在未来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从一个更为广泛和更具批判性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梳理出二者基本差异,进而再讨论是哪些特定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因素最终导致了二者的不同发展路径和成果。国际研究学者围绕同一主题共同创作了一篇具有独到见解的文章,这使得1970年发表的这篇文章在35年后又被重新提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克·贝磊  马丽明  游蠡  
本文评述杜祖贻教授1970年在首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论文集发表的论文。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这次大会标志着目前拥有42个成员协会的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WCCES)的诞生。第16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将于2016年8月在北京主办,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CCES)承办。因此,这篇原载于香港比较教育学会(CESHK)2005年《比较教育简报》的论文得以重刊,可谓适逢其时。本文从时间和地域两个维度对新加坡与香港地区的比较教育及教师教育进行比较,力图解释对这两个地方不同时期教师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带来的悖论。这些分析也许会激发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讨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廖青  
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世界各地争相打造教育枢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比较研究显示,共同的国际背景和不同的目标定位使得两地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都把打造区域教育枢纽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新加坡引进世界顶级大学,致力于打造知识/创新枢纽,而中国香港则通过多方合作吸引非本地学生,并且不断调整学生枢纽的结构。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打造区域教育枢纽是两地应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重要举措,但具体的实践过程则依不同的战略定位和体制而呈现不同的形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文静  黄嘉伟  
分析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概念内涵,在对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和服务形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内地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不足,并提出统筹协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培育健全的多元化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官方驻外商务机构的作用、开展多层次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等完善我国内地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相关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潘穆忠  
香港,新加坡历史上作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在本世纪最后四分之一时间内成功地从转口小埠迈进举足轻重的国际富都。这诚然得益于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及其自身较为灵活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与港、新政府适时采取的经济与行政干预措施密不可分(以下港英当局称“港府”、新加坡政府称“新府”)。虽然港、新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尽相同,其政府干预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俞平  
香港与新加坡高校人才培养共同点的比较研究俞平香港和新加坡都属“亚洲四小龙”之列。自六十年代以来,他们的经济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香港和新加坡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唯一的资源是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是香港和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江鸣  林宝清  
新加坡和香港的保险监管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对两地保险监管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保险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对新加坡和香港保险监管异同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夏强  
新加坡、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比较与启示厦门大学财金系夏强离岸金融中心又称境外金融市场,是指专门经营非居民之间的借贷、结算、投资、资本流动、期货交易等金融服务,而不受所在国或任何国家的一般金融法规管制的市场。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的离岸金融中心已成为国际金...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健敏  骆海涛  
香港和新加坡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基金管理中心。本文对两地近年基金行业的发展状况展开比较,着重介绍它们在行业基础条件、总体规模、战略定位和政策上的差别以及在产品创新方面的竞争,从中得出对国内基金业发展的若干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晓东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监管制度的比较武汉大学经济学院何晓东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业的发展与成熟是与其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分不开的。但二者金融监管制度在其完善过程中却各有特点,本文试对其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金融业监管提供借鉴。一、二者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向  常榕生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两地生产技术水平大体相当,各拥有训练有素的熟练劳力,生活水准也十分接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超过1万美元。两地都属外向型经济,出口结构相似,出口市场也互相交错。并且,两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利用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制定低税政策来刺激经济,吸引外资和促进出口。从比较角度看,两地税收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即T/GNP的比值)都很低,香港T/GNP比值低于10%,新加坡为17%左右。而经济发达国家税负比值大多数超过30%(如美国31%、日本27%、德国37%、英国40%、法国49%、澳大利亚3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在20—30%之间。这些许多共...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彤  
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都是亚洲区域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二者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借鉴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倩  薛波  
本文以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为基准,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京一样有着强大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趋势和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