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4)
2023(1601)
2022(1324)
2021(1149)
2020(844)
2019(2042)
2018(1909)
2017(3642)
2016(2092)
2015(2273)
2014(2293)
2013(2346)
2012(2178)
2011(2000)
2010(2164)
2009(1900)
2008(1944)
2007(1477)
2006(1482)
2005(1202)
作者
(6325)
(5211)
(5069)
(4921)
(3520)
(2431)
(2396)
(2104)
(1989)
(1788)
(1776)
(1767)
(1731)
(1648)
(1568)
(1568)
(1505)
(1489)
(1480)
(1407)
(1240)
(1209)
(1198)
(1121)
(1115)
(1102)
(1102)
(1095)
(1091)
(1022)
学科
(11070)
经济(11058)
中国(6649)
城市(5706)
管理(5584)
地方(4815)
城市经济(4052)
方法(2678)
(2657)
环境(2555)
数学(2507)
数学方法(2457)
方城(2392)
(2164)
(1755)
地方经济(1705)
(1586)
企业(1586)
(1567)
(1423)
土地(1407)
资源(1345)
理论(1294)
(1241)
业经(1217)
规划(1204)
发展(1199)
(1196)
人口(1122)
(1106)
机构
大学(30323)
学院(29694)
研究(12734)
(11498)
经济(10944)
管理(10748)
理学(8995)
理学院(8771)
管理学(8627)
管理学院(8553)
中国(8309)
科学(7975)
(7869)
(5880)
(5498)
中心(5317)
研究所(5277)
(5157)
师范(5143)
城市(5079)
北京(4976)
(4561)
(4512)
师范大学(4452)
(4174)
研究院(4106)
业大(3962)
(3835)
环境(3826)
规划(3775)
基金
项目(21376)
科学(17477)
基金(16127)
(14301)
研究(14228)
国家(14211)
科学基金(12699)
社会(9920)
社会科(9469)
社会科学(9466)
基金项目(9094)
自然(8665)
自然科(8478)
自然科学(8476)
自然科学基金(8286)
(7551)
(7486)
资助(5958)
教育(5882)
编号(4924)
(4885)
重点(4699)
国家社会(4327)
(4289)
计划(4071)
发展(3977)
(3945)
课题(3880)
规划(3798)
(3756)
期刊
(13067)
经济(13067)
研究(11728)
城市(7027)
中国(5950)
科学(4415)
(4296)
问题(3715)
管理(3417)
学报(3190)
(3062)
发展(2991)
(2991)
资源(2801)
现代(2599)
地理(2577)
城市问题(2448)
大学(2428)
(2397)
学学(2307)
教育(2083)
技术(1947)
经济地理(1904)
经济研究(1703)
农业(1575)
(1538)
财经(1533)
国土(1439)
人口(1401)
(1391)
共检索到45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冬娟  
新加坡特色的规划蓝图,以建立世界级花园城市和金融导向的大都会为目的,在土地资源运用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65年国家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世界公认的宜居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山川  
回顾了宜居城市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同的定义,简述和评价了城市宜居性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国外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国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应当把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与国内城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致远  
宜居城市就是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城市。作者认为,宜居城市要有充足的就业岗位、是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有个性、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城市,并对宜居城市衡量标准进行了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语潇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朝着大规模、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污染加剧、居住密度过大等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探寻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对于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盛洪涛  
武汉市位于长江、汉水交汇处,是中国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市域面积8569平方公里,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61万。武汉也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武汉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上百座大小山峦,近200个湖泊坐落其间,构成了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晓东  
在阐述"改善金"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加坡发展税的实例研究,从外部负效应的内部化、规划控制弹性及引导城市开发市场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税与城市规划和开发的关系,目的在于结合我国的情况说明这一政策的借鉴意义。结论认为,随着中国城市的不断发展,"改善金"问题将日益凸显,并从现实和未来两个层面提出了在中国借鉴实施"发展税"政策的意义和其实施所需的三个条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任赵旦  王登嵘  
新加坡的城市商业中心规划布局体系是在环状城市和新镇建设两个基本城市空间模式指引下塑造而成的,其中:最高级的城市中心区规模不断扩张,已成为聚合多元功能的中央活动区;3个区域中心有效地实施了分散商业中心战略,增强了城市人口郊区迁居的吸引力;次区域中心成为城市中心区外向区域中心过渡地区的服务节点;边缘中心与城市中心区紧密衔接,承担着分解CBD商务办公需求的职能;新镇内分新镇中心、小区中心、邻里中心3个层次,按标准配置社区商业。新加坡丰富的商业中心等级层次更能适应服务需求的平缓过渡,分散设置商业中心与城市中心区规模扩张并举实现了生活性商业设施和高层次商业设施的合理布局,而在单个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中又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尹卫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志超  李杨  霍文杰  
新加坡是世界上城市规划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且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城市规划起步条件都比较差、都拥有较高的城市人口密度、都是国家控有土地,本文研究希望能从新加坡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示,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出建议。文中从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民主与法治、文化与创新等四个角度论述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成功之处与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希望在比鉴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煜辉  徐嘉  李旭  
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宜居城市的中坚力量,城市总体规划则起着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构建是现代城市建设与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检测、反馈绩效,构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并以重庆市万州区2008年度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为例,探讨该评价体系的实践运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目前,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并渗入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建设行业也不例外,“宜居城市”的概念正是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关于宜居城市,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丽萍  郭宝华  
界定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探讨了宜居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安全诸方面的内涵,剖析了宜居城市的环境系统,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交织、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提出宜居城市的七大判别标准———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阐述了宜居城市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旨在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勇  
对国内宜居城市的概念研究进行了描述,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综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无论从软环境还是硬环境,从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来看,宜居城市最终要落实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曼琦  翁羽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春东  马珂  苏敬瑞  
文章通过对现有生态、宜居城市研究的综述,提出居民满意度是生态宜居城市评价中的一个非常重要但被忽视的因素。为研究居民满意度在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并使评价结果能够正确指导城市建设实践,提出生态指标和宜居指标相结合的、基于居民满意度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