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6)
- 2023(11901)
- 2022(9575)
- 2021(8693)
- 2020(7262)
- 2019(16222)
- 2018(16114)
- 2017(31408)
- 2016(17501)
- 2015(19281)
- 2014(19513)
- 2013(18688)
- 2012(17402)
- 2011(15682)
- 2010(16051)
- 2009(15361)
- 2008(15305)
- 2007(13961)
- 2006(12929)
- 2005(12372)
- 学科
- 济(66668)
- 经济(66564)
- 管理(54878)
- 业(49326)
- 企(40083)
- 企业(40083)
- 农(22701)
- 中国(21687)
- 财(21293)
- 制(20764)
- 方法(20041)
- 业经(17307)
- 数学(16669)
- 数学方法(16344)
- 地方(15861)
- 学(14948)
- 农业(14457)
- 体(14186)
- 银(13433)
- 银行(13413)
- 策(13075)
- 行(12863)
- 贸(12206)
- 贸易(12194)
- 融(11983)
- 金融(11980)
- 易(11867)
- 务(11804)
- 财务(11756)
- 财务管理(11726)
- 机构
- 学院(242204)
- 大学(241259)
- 济(100356)
- 经济(97990)
- 管理(89584)
- 研究(86241)
- 理学(74673)
- 理学院(73810)
- 管理学(72523)
- 管理学院(72042)
- 中国(68958)
- 财(53477)
- 京(52164)
- 科学(50045)
- 所(43290)
- 江(41426)
- 中心(40260)
- 农(39878)
- 财经(39572)
- 研究所(38295)
- 经(35611)
- 北京(33154)
- 范(32820)
- 业大(32771)
- 师范(32551)
- 州(32037)
- 院(31732)
- 经济学(30589)
- 农业(30322)
- 省(29271)
- 基金
- 项目(152003)
- 科学(120270)
- 研究(115407)
- 基金(109573)
- 家(94834)
- 国家(93983)
- 科学基金(80405)
- 社会(73946)
- 社会科(69961)
- 社会科学(69948)
- 省(58640)
- 基金项目(56585)
- 教育(52603)
- 自然(49754)
- 划(49682)
- 自然科(48488)
- 自然科学(48472)
- 编号(47892)
- 自然科学基金(47590)
- 资助(44094)
- 成果(41362)
- 重点(34508)
- 课题(34391)
- 部(33768)
- 制(33596)
- 发(33367)
- 创(31003)
- 国家社会(30782)
- 性(30642)
- 创新(29127)
共检索到397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璐 唐正国 张占军 黄厅
西部大开发战略自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进入"十二五"时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充分发挥国家层面赋予青海、甘肃等省藏区的差别化土地政策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有限耕地资源、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发挥"身处一线、贴近实际"的优势,以不牺牲耕地和生态为代价为出发点,开展了西北藏区差别化土地审批政策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根林 施祖麟
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过去土地政策的反思,为破解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而提出来的。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主要体现在土地政策目标、优先用地标准、耕地占补平衡标准、新增建设用地来源与供给、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同等方面。为推动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建设,需要完善我国现有土地法律框架、清理现有土地政策、改革土地政策决策管理机构。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差别化土地政策 土地管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根林 施祖麟
作为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支撑政策,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合理定位受现行土地法律、土地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需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保护土地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并符合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定位有所不同:优化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提升经济总量,保障重点产业的发展;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保护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长发 叶剑平
本文基于公平视角考察东西部建设用地资源配置中的公平问题。当前看似公平的土地政策实际对西部不公平,东、西部地区发展起点不公平的后期连锁效应,也很易导致其在发展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公平。应基于差别原则,对西部地区实行更具政策梯度和实质优惠的差别化土地政策;基于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维护过程实际公平,按最佳城市规模采取城市发展用地中的分级限制政策。
关键词:
罗尔斯公平理论 城市土地利用 政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长发 叶剑平
本文基于公平视角考察东西部建设用地资源配置中的公平问题。当前看似公平的土地政策实际对西部不公平,东、西部地区发展起点不公平的后期连锁效应,也很易导致其在发展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公平。应基于差别原则,对西部地区实行更具政策梯度和实质优惠的差别化土地政策;基于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维护过程实际公平,按最佳城市规模采取城市发展用地中的分级限制政策。
关键词:
罗尔斯公平理论 城市土地利用 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刚强 张建清 江洪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布局,既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土地兼具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属性为基点,从土地要素供给、土地资产价格、土地金融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政策差别化调控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差别化土地政策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构建完善的差别化土地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调控工具,提高差别化土地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效率,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金融等区域政策的配套协调等。
关键词:
差别化土地政策 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云 王秀芬 王春光
[目的]旨在研究青海省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发展与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关系。[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青海省城镇化水平;运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增量变化率与城市化速率进行耦合分析,分析重点区域及典型城镇其城镇发展与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协调度。[结果](1)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地区发展最好,城镇化水平最高;(2)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地区的差别化土地政策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东西部城市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需尽快完善未利用地开发激励机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引导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论]差别化土地政策是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青海省应在分析政策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新林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成功地解决了旧政权无法解决的"平均地权"问题。我党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农民大众。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地矛盾突出,生产效率低下,亟需找到解决的出路。但大资本下乡将极大损害大多数农民利益,危害社会稳定的基础。培育农村内生的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将有助于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及城乡一体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祚臣
一8月29日,新的《土地管理法》经过四个多月的全民讨论,终于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这是中国土地管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土地管理制度变革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一制度上的变革,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二立法就是立规矩。规和矩本是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倩
2010年,西部大开发迎来第十个年头。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今后十年,将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相对东部发达地区,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优势在于土地面积大、未利用地多。鼓励、引导合理有序开发未利用地,成为破解建设用地瓶颈、促进西部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期,本刊记者专赴青海、宁夏,就两省区开发未利用地现状进行调研报道。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备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不同区域领导干部考核的一刀切带来的问题,构建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差别化的考评机制,具有实施的可行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党政领导干部 差别化考评机制 五位一体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生旺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增进社会福利。如果公共政策不能完全达到设定目的或完全不能达到设定目的,我们称之为公共政策失效。依据构成公共政策的基本要件,可以把公共政策失效大致分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失效、公共政策的对象失效和公共政策的工具失效。以公共政策的构成要件为着眼点,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公共政策主体失效、公共政策对象失效、公共政策工具失效的原因,可以找到解决公共政策失效的根本解。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失效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俊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同时还利用该解释,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需要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贸易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邹平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资源、资本和技术等因素只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经济发展的充要条件。从根本上讲,只有当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资源、资本和技术这些因素才会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才会出现。在现实中,人们必须受到激励才会去从事符合社会需要的活动。为此,就需要设计某种制度或者进行制度改革,以达到激励的作用。制度因素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尤其适用于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宝庆 吕婷婷
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制度化过程中遭遇认同困境、制度动力不足和实施效率低下等问题。新制度主义为解释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化困境提供了分析框架。本文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合理性"机制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的"路径依赖"理论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博弈论"三大观点,认为新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原有体制的路径依赖以及制度变革中的权力与利益博弈是产生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化难题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营造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相适应的内外部环境,解除其合法性危机;实现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模式的整合,突破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完善制度设计,改变博弈双方的支付结构,实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利益共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