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1)
2023(12855)
2022(10634)
2021(9708)
2020(7920)
2019(16923)
2018(16482)
2017(31103)
2016(16580)
2015(18201)
2014(17483)
2013(16592)
2012(14605)
2011(13236)
2010(13369)
2009(12950)
2008(12544)
2007(11183)
2006(9768)
2005(8825)
作者
(44276)
(36895)
(36789)
(34948)
(23282)
(17499)
(16588)
(14095)
(13783)
(13010)
(12517)
(12373)
(11621)
(11601)
(11355)
(11283)
(10927)
(10820)
(10759)
(10511)
(9091)
(8955)
(8671)
(8345)
(8284)
(8192)
(8128)
(8122)
(7281)
(7105)
学科
(63292)
经济(63205)
管理(58149)
(51145)
(45556)
企业(45556)
方法(22297)
(19242)
数学(18401)
数学方法(18100)
(18085)
中国(17808)
业经(17128)
(16817)
地方(15246)
技术(15092)
(12611)
(12150)
财务(12123)
财务管理(12101)
(12034)
(11724)
银行(11709)
企业财务(11397)
环境(11189)
(11185)
(11174)
金融(11170)
农业(10931)
技术管理(10914)
机构
学院(227131)
大学(223287)
(90524)
经济(88595)
管理(86589)
理学(74331)
理学院(73484)
研究(73132)
管理学(72240)
管理学院(71783)
中国(56290)
(45634)
(45556)
科学(43105)
财经(35301)
(34989)
(34938)
中心(33793)
(31792)
研究所(31353)
(30340)
(30119)
师范(29846)
业大(29297)
北京(28013)
经济学(27999)
(27846)
(27664)
财经大学(25994)
经济学院(24982)
基金
项目(153742)
科学(123506)
研究(117082)
基金(111544)
(96064)
国家(95267)
科学基金(83163)
社会(76973)
社会科(73013)
社会科学(72999)
(61676)
基金项目(58400)
教育(53895)
(51001)
自然(50902)
自然科(49717)
自然科学(49706)
自然科学基金(48800)
编号(47790)
资助(42752)
成果(38823)
(35383)
重点(35283)
(34660)
(34239)
课题(33703)
(33407)
创新(33159)
国家社会(32229)
项目编号(29837)
期刊
(105082)
经济(105082)
研究(67193)
中国(47977)
(37550)
管理(35230)
学报(31171)
科学(30406)
(28866)
教育(28071)
大学(24593)
学学(23181)
(21610)
金融(21610)
技术(20051)
农业(19334)
业经(18982)
财经(17719)
经济研究(17078)
(15238)
问题(12700)
科技(11836)
商业(10728)
(10722)
(10462)
技术经济(10456)
财会(10189)
现代(10145)
(9957)
论坛(9957)
共检索到341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薛梦寒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华东  杨传强  
刑事和解制度自身的特点折射出刑事和解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属性,结合中国的和合文化传统、现实和谐社会背景、法治现状,可以得出中国具有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能性;在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构建方面,需要从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适用范围与条件、启动与运作程序、补偿方式等方面考虑;要想建立刑事和解制度,必须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同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建立刑事和解委员会、引入社区纠正机制等。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晴  赵靖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全新的纠纷解决模式,其顺应了刑罚目的从报复、惩罚到更加理性的教育、挽救、修复的现代司法改革潮流。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不存在刑事和解,但有关刑事和解的思想萌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我国应顺应国际司法改革的潮流,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尹逸斐  
刑事和解制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刑事司法关系,也改变了我国原有的诉讼格局。我国传统的追诉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犯罪人"的两极诉讼结构,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使原有的诉讼模式变为"国家—被害人—犯罪人"的三元结构模式。从中不难看出,刑事和解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与此同时,刑事和解制度的启动和推进又吸纳了其他参与主体,诸如: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单位等社会协调力量,律师、司法评估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服务和中介力量。正是缘于各方地位、作用的消长与各方的参与,刑事和解制度才发挥出它特别的功用,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肖成伟  林霖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发生之后,由调停人使受害人与加害人直接交谈,共同协商解决刑事纠纷的活动。它是西方刑事司法的一个创举,其最主要的理论核心是恢复正义理论。它体现了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契合了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时代主题,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春涛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在有力打击和震慑严重刑事犯罪,维护法制严肃性的同时,正确理解和把握适用轻缓刑事政策的规律和要求,积极探索检察环节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办案机制,以有效地钝化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使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处理,尽可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期刊] 求索  [作者] 姚莉  秦文峰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独立于现行公检法组织的、专门从事国家反腐败的工作机构,即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将充分或部分吸收现有的检察部门应对职务犯罪的侦查职能、履行监察职能、并被赋予部分执法权能,成为反贪、反渎和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国家公权机构。而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来看,改革不会影响审判的独立进行,也不会突破"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现有格局,并有利于《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双重任务的实现。改革是我国当前严峻的反腐现状的必然要求,也是由职务犯罪侦查的专业性特点所决定。为此,我国《刑事诉讼法》需进行适当修改以应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修改集中于职务犯罪侦查权主体的变更、监察委员会的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的适用以及监察委员会办案期间嫌疑人所享有的权利的明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沈迎春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在刑事和解中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有效适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主要阐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刑事和解制度中的定位与价值,从与刑事和解制度相互配合的角度,对创建恢复性司法制度提出初步的设想,以期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文安   郭振楠  
我国刑事法领域有关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须适时总结相关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法律规范。涉案企业合规的立法化是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激励机制真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根本之路,就程序建构的基本思路而言,增设涉案企业合规特别程序,将整改经验和制度创新在法律上加以确认和补充;重点构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分案处理机制实现涉案企业与直接责任人员的罪责相称,以附条件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相互区分而又功能互补实现诉前分流;做好检法衔接工作,限制适用合规撤回起诉,发挥法院的程序衔接作用,并且畅通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两机关各司其职而又有效衔接,为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提供刑事法治保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常青  
金融犯罪是现代各国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我国对付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体现了专门性和系统性,反映了社会的要求,也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但由于缺乏针对金融犯罪的专门刑事司法制度,其实施与执行的效果,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付泽  
审判监督程序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时,依照法律监督职能,向法院作出对案件重新审理的一种诉讼请求。本质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表现形式是检察院向法院作出诉讼请求。目前,审判监督程序刑事抗诉面临内部抗诉标准模糊、外部法院存在案件请示制度的双重影响,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中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澎  姜金良  
因刑事缺席审判属于对被告人权利保障克减的情形,因此对缺席审判制度应进行系统性制度构建,以实现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正义要求。首先,需要通过送达确保被告人知晓缺席审判程序以保障程序选择权。其次,被告人近亲属在缺席审判程序中可作为利害关系人、证人,同时可代表被告人利益代为行使部分权利。再次,缺席审判与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的具体衔接上应区分具体的类型,分别处理。最后,缺席审判制度应有特殊救济权。被告人归案或判决后对程序提出异议的,应由检察机关重新起诉后再行审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群  
网络借贷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产生的新型"金融脱媒"现象,这种新兴业态丰富了现行金融服务体系,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网络借贷行业也伴随着平台"跑路"、集资诈骗等突出问题。对网络借贷进行刑事规制是必要的,但应该有一个限度。就具体路径而言,倡导区分型犯罪圈和符合状刑罚圈相结合的规制模式,严密构筑刑事法网,完善轻罪制度,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构筑多元化的刑罚处罚方式,有助于实现在法治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金融包容式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唐仁志  
一、企业刑事合规计划的两大问题导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第二批《合规典型案例》之后,加上之前发布的《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各地方部门、行业协会发布的企业合规指引类文件,可以肯定我国的刑事合规实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云  徐琼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解决刑事案件的程序性机制,重视被害人的利益,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降低司法成本、促进社会和谐。在检察环节实行刑事和解,要以"和为贵"作为价值取向,以"简为要"作为程序要求,追求"睦为重"的社会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