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42)
2023(19747)
2022(16814)
2021(15685)
2020(13302)
2019(30555)
2018(30041)
2017(56768)
2016(30708)
2015(34343)
2014(33841)
2013(33485)
2012(30835)
2011(27596)
2010(27397)
2009(25340)
2008(24828)
2007(21610)
2006(18895)
2005(17045)
作者
(88408)
(73586)
(72911)
(69613)
(46960)
(35149)
(33237)
(28880)
(28047)
(26165)
(25131)
(25011)
(23446)
(23433)
(22875)
(22643)
(22102)
(21620)
(21143)
(21100)
(18179)
(18089)
(17780)
(16965)
(16462)
(16344)
(16326)
(16125)
(14732)
(14637)
学科
(128379)
经济(128230)
(104212)
管理(97766)
(92322)
企业(92322)
方法(58825)
数学(48641)
数学方法(48047)
(38014)
(36755)
业经(35535)
中国(34327)
(25792)
财务(25715)
财务管理(25672)
(25608)
贸易(25595)
(25508)
农业(25374)
(24977)
企业财务(24334)
(24195)
技术(22465)
理论(22139)
(21893)
地方(21828)
(19917)
(19581)
环境(18556)
机构
大学(435700)
学院(435050)
(179873)
经济(176402)
管理(172696)
理学(149023)
理学院(147469)
研究(147183)
管理学(144876)
管理学院(144111)
中国(113781)
(93530)
科学(90692)
(82203)
(74255)
(73762)
研究所(67168)
中心(66657)
财经(65883)
业大(65596)
(63472)
(60278)
北京(59025)
农业(58497)
经济学(54638)
(54323)
(53926)
师范(53625)
(50585)
经济学院(49368)
基金
项目(296878)
科学(233957)
基金(217563)
研究(214754)
(190881)
国家(189287)
科学基金(162905)
社会(136282)
社会科(129206)
社会科学(129171)
基金项目(114345)
(113964)
自然(106888)
自然科(104500)
自然科学(104467)
自然科学基金(102627)
教育(98132)
(96288)
资助(90374)
编号(85750)
成果(68688)
重点(66514)
(65743)
(62938)
(62775)
课题(58787)
创新(58247)
科研(57010)
国家社会(56979)
教育部(56315)
期刊
(195712)
经济(195712)
研究(128035)
中国(81969)
学报(69767)
管理(68902)
(67462)
(65425)
科学(64871)
大学(53460)
学学(50366)
农业(47020)
教育(43919)
技术(40221)
(37137)
金融(37137)
财经(32742)
业经(31929)
经济研究(31923)
(28225)
(27209)
问题(25289)
技术经济(22546)
(21907)
图书(21070)
世界(20474)
(20454)
科技(20312)
现代(20089)
理论(19666)
共检索到644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申  陈梅  杨德彬  
本文利用合并的2000-2006年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新出口企业的初期发展路径,研究其后续出口额增长和出口目的地扩张方面的特征,并与持续在位出口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新出口企业的发展路径遵循"序贯出口(sequential exporting)"战略,即一般是先选择实验性少量出口,一旦其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之后的出口总量增长和出口目的地扩张表现迅猛。实验性出口目的地选择通常是与母国地理距离近、交易成本低的国家。与在位持续出口企业相比,这些出口市场上存活下来的新出口企业在出口流量增加、目的地扩张和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莫旋  刘杰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对员工工资的影响。采用OLS回归,加入选择性偏误项,以控制企业出口行为的"自我选择"效应。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存在明显的出口"工资溢价"效应,且出口"工资溢价"更多地体现在低出口密集度企业。运用BLinder-Oaxaca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占比,内陆省份企业高于沿海省份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这表明内陆省份企业出口"工资溢价"高于沿海省份企业,外资企业出口"工资溢价"高于内资企业,企业出口"工资溢价"效应具有异质性。因此,政府要根据企业异质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出口企业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的工资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春燕  黄汉民  
在控制了企业规模、经验年限和所有制性质等企业层面异质性的因素以及企业所在的行业和区位因素后,企业的出口和技术进步对工资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进步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大于出口贸易的影响。对工资水平高于90%分位数的企业和工资水平低于10%分位数的企业从样本中剔除后,再将样本企业按照出口密度的高低进行分类,进一步从两方面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的技术进步对工资水平的影响超过了对出口活动的影响,这一结论不受异常样本点和企业出口密度高低的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康妮  
基于2004~2013年微观企业数据,对出口退税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对企业出口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更多体现在出口倾向而非出口强度上;同时,企业行业及所有制特性会对出口退税的促进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出口退税的外贸转型升级作用有待提升。总体而言,出口退税在"改善和提高出口退税使用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政策绩效,但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及"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等方面似乎还未完全实现其政策效应。因此,在"新常态"下,中国还需从根本上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这或许是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有效推进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重要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松林  马卫红  
本文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出发,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进行了考察。使用倍差分方法对企业出口学习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即使加入研发、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等控制变量,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具有提高生产率的作用。进一步使用出口量代替出口行为后,出口学习效应也仅在一般贸易企业显著,而在加工贸易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论在改变企业的行业、所有制和地区等特征后仍较为稳健,这说明仍需谨慎对待出口学习效应的本土适用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杰  刘斌  孙学敏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主导全球生产网络及价值链也已成为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分别从企业出口贸易结构以及贸易持续时间系统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出口数量以及出口地理范围的广化。第二,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增强了出口企业与特定出口目的国的贸易稳定性。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改善我国企业出口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翔  黄建忠  
利用2000—2007年中国企业数据,从政府补贴视角剖析了其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检验了该影响的内在机制。结论表明:政府补贴对出口企业加成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考虑非线性因素后,政府补贴与加成率变动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解决内生性偏误、采取核心指标替换以及考虑异质性影响后依旧稳健。在剖析政府补贴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内在机制后发现:第一,政府补贴降低了出口产品价格,促成了出口企业"低价竞争"的出口模式,进而降低加成率;第二,政府补贴并不能显著提高出口企业的创新绩效,反而会弱化出口企业的创新激励,进而使出口企业陷入"低加成率陷阱";第三,对于政府补贴的政策依赖会使出口企业采取寻租行为,加大企业生产成本,不利于加成率的提升。因此,应当反思政府补贴这一产业政策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未来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培育出口企业的内生动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叶娇  崔传江  和珊  
文章将OFDI对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从理论和机制上进行分析,认为OFDI对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在投资动机和所在行业因素上具有差异性,并运用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除了非经营类OFDI以外,贸易销售类OFDI、研发加工类OFDI、多样化OFDI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研发加工类OFDI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最大;而轻纺制造业企业选择贸易销售型OFDI、资源加工企业选择研发加工型OFDI、机械电子类企业从事多样化OFDI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文章还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发现在新的产品-市场组合出口中,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一年后便退出市场,同时高达75%的企业出口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充分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退出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从以往出口经验角度探寻延长我国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组合和相同产品的出口经验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时间,且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相同市场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作用为负,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遵循以产品为轴心的国际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发现在新的产品-市场组合出口中,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一年后便退出市场,同时高达75%的企业出口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充分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退出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从以往出口经验角度探寻延长我国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组合和相同产品的出口经验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时间,且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相同市场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作用为负,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遵循以产品为轴心的国际市场扩张战略;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分组检验发现,以往经验对出口异质性产品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更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胡强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高度细分的进出口数据,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与不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相比,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额、更多的出口产品种类及更高的出口持续可能性。而且,伴随着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同时,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对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中间品的进口来源国看,企业使用从高技术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在去掉加工贸易样本以及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依然稳健。这一系列结论对中国制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利平  邱穆青  
本文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在企业-产品目的地-产品类别层面,基于出口特征考察了商业信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我们的研究证实,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着出口目的地距离的增加以及空运出口比例的降低变得更为重要;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并未被银行融资所替代,且不受供应商来源、贸易形式以及供应商决策结算方式的影响,与目的地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及市场规模也不相关。本文的研究表明,商业信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在于能有效地为出口扩张提供更多的营运资本融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斌  王乃嘉  
以服务化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深入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生产率提升、创新激励、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等效应对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优化产生重要影响。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增加了企业出口概率,扩大了企业出口产品种类和市场范围,且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出口产品价格的正向提升效应明显大于对出口数量的负向效应。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加快了企业出口由"量变"到"质变"的进程。此外,从服务投入异质性的视角看,分销投入服务化、金融投入服务化均有利于优化企业的出口表现,特别是分销投入服务化的影响更为明显;电信投入服务化和运输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屠新泉  宋懿达  李川川  
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是各国决策层的关键目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是目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尝试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稳定性之间的实证关系。结果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促进了企业出口稳定。根据机制效应分析: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提高效应以及管理效率进步效应三条渠道促进了企业的出口稳定。分行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数字化、通信服务化、销售服务化和研发服务化显著稳定了企业出口。本文从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服务业开放的角度为我国“稳外贸”提供了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彭飞  
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OLS计量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了出口贸易对员工工资的影响,检验了出口企业是否存在比非出口企业更高收入的出口工资红利。研究结果显示,运用OLS计量回归方法,发现至少存在约4%以上的红利效应,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发现存在9.4%的"红利效应"。在引入更多的控制性变量,逐年、分省份、分所有制类型考察并且考虑入世的冲击、工资的时滞性或刚性后,不论是用OLS还是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均发现出口工资红利显著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