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7)
2023(9015)
2022(7943)
2021(7283)
2020(6276)
2019(14544)
2018(14385)
2017(27326)
2016(15091)
2015(17086)
2014(17188)
2013(16995)
2012(15920)
2011(14217)
2010(14651)
2009(13694)
2008(14146)
2007(13286)
2006(11271)
2005(10136)
作者
(44914)
(37691)
(37540)
(35697)
(23739)
(18177)
(17209)
(14679)
(14000)
(13646)
(12817)
(12685)
(12128)
(11956)
(11851)
(11727)
(11717)
(11127)
(11001)
(10961)
(9424)
(9362)
(9206)
(8781)
(8543)
(8462)
(8454)
(8427)
(7711)
(7666)
学科
(58482)
经济(58428)
管理(48113)
(46501)
(38378)
企业(38378)
方法(27663)
数学(23966)
数学方法(23699)
(18106)
(17502)
中国(15727)
技术(14496)
(13923)
业经(12769)
(12604)
(11902)
财务(11850)
财务管理(11808)
农业(11772)
地方(11531)
(11427)
贸易(11421)
企业财务(11117)
(11114)
银行(11079)
(11070)
理论(10560)
(10384)
技术管理(9965)
机构
学院(217091)
大学(215485)
(86577)
经济(84547)
管理(81227)
研究(71443)
理学(68562)
理学院(67780)
管理学(66533)
管理学院(66103)
中国(56078)
(45806)
科学(45282)
(42831)
(39628)
(37461)
(35717)
中心(34117)
研究所(33615)
业大(33486)
财经(33039)
农业(31255)
(29611)
北京(29062)
(28351)
(27608)
师范(27278)
经济学(26712)
(25596)
技术(24983)
基金
项目(137247)
科学(105937)
研究(100639)
基金(96149)
(84305)
国家(83547)
科学基金(70365)
社会(61214)
社会科(57872)
社会科学(57852)
(55867)
基金项目(50739)
教育(46692)
(46384)
自然(45284)
自然科(44141)
自然科学(44125)
自然科学基金(43333)
编号(42064)
资助(39367)
成果(34562)
重点(31301)
(31065)
(30001)
(29659)
课题(29563)
创新(29312)
科研(26571)
大学(25708)
(25557)
期刊
(96561)
经济(96561)
研究(63388)
中国(46270)
(37131)
学报(35676)
(35240)
科学(31030)
管理(29268)
大学(26277)
教育(25554)
学学(24626)
农业(23151)
技术(21016)
(20952)
金融(20952)
业经(16380)
财经(16237)
经济研究(15384)
(13932)
(13343)
问题(12730)
技术经济(12196)
财会(11678)
图书(11569)
(11356)
科技(11196)
商业(10512)
理论(10508)
统计(10463)
共检索到330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赵艳丽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准则还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孙红侠  
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研发中心等资产。其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而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池勤伟  
资产减值会计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也是社会经济实践活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要求。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独立核算资产减值有了体系。文章从资产减值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新准则出台的必要性,新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实施状况,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了完善资产减值核算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林枫  
我国现行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但是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某一单项资产是不可能脱离其他资产独立发挥作用的。因此,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实务操作上存在困难。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周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在此次会计准则的重大变革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付同青  
一、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减值的迹象是指可能导致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是否有迹象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某项资产如存在减值迹象,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减值损失;如不存在减值迹象,不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从准则可知,按与企业的关系,可以将资产减值迹象分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谢斌  
一、准则适用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明确规定了准则的适用范围。对于存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工具、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以及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减值处理,应分别适用其各自规范的准则。因此,新准则实际规范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适用的资产(如探明的矿区权益的减值)。必须明确的是其他准则规定的各相关资产的减值,有些可以转回,但也有一些是不能转回的。可以转回的资产减值有存货跌价准备;而对于未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均英  齐乐  
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的当年,我国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着大量转回以前年度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为工具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谷亚芹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三类。它们虽同属于生物资产,但在进行减值准备核算时却适用不同的具体准则,消耗性生物资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清娟  
以消耗性生物资产作为主要流动资产的企业,其资产价值变动对企业利润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进行准确审计具有重要意义。而由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生长环境特殊,其真实价值变动难以计算,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审计的研究,针对目前审计过程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增加大众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审计了解的同时,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为审计人员提供新的审计方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洪金明  
资产减值一直是会计研究的热点。本文以200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资产减值准则变更对长期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研究发现,准则变更后长期资产减值计提的金额显著降低。基于盈余管理和及时性视角的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洗大澡"的行为有效得到抑制,而非由于计提的滞后性所导致减值计提金额不足。进一步采用正确的计量方法研究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探讨准则变更后资产减值准则存在差异的动因,既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有助于分析和评判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效果,为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提供相关的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刘运国  邓颖瑜  
为了考察在上市公司中长期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新规定对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本文以2005至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的部分公司为样本,对执行资产减值新准则后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抑制效应进行了研究。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2006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与2005年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2007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则明显少于2005年,这说明资产减值新准则中的新规定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蓓莉  李湘玲  陈良华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8项企业会计准则,定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文章立足于《企业会计准则8号——资产减值》,着重对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的确认与计量、应用范围与时间以及可操作性进行对比与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何民  
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为了探讨新准则实施前后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A股1433家上市公司为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分布检验的方法作了实证分析。得出:在新准则颁布的当年,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较以前年度要小;新准则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不是很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爱莉  赵耀  
近几年来,某些上市公司利用现有会计准则的漏洞,大玩“减值冲回”游戏,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而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新准则的实施,将结束这一游戏,也会对上市公司的短期利润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以新发布的《资产减值》准则为例来介绍新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