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71)
2023(19821)
2022(16610)
2021(15234)
2020(12718)
2019(28092)
2018(27808)
2017(52373)
2016(28465)
2015(31509)
2014(31055)
2013(30678)
2012(28291)
2011(25868)
2010(26031)
2009(24187)
2008(23214)
2007(20547)
2006(18218)
2005(16232)
作者
(84923)
(70490)
(70161)
(66454)
(44821)
(33884)
(31611)
(27586)
(26803)
(25086)
(24013)
(23713)
(22596)
(22312)
(21630)
(21575)
(20905)
(20882)
(20230)
(20180)
(17765)
(17528)
(17028)
(16169)
(15977)
(15690)
(15609)
(15607)
(14293)
(13891)
学科
(128137)
经济(128021)
管理(81457)
(77424)
(63019)
企业(63019)
方法(48062)
数学(41044)
数学方法(40617)
中国(35125)
(32529)
地方(30608)
业经(29707)
(27710)
(26658)
农业(22280)
(21856)
贸易(21840)
技术(21756)
(21495)
(21091)
(19740)
银行(19666)
环境(19207)
(19090)
金融(19086)
理论(19004)
(18928)
(18387)
地方经济(17435)
机构
大学(405894)
学院(405758)
(166518)
经济(163017)
管理(155464)
研究(144498)
理学(133714)
理学院(132168)
管理学(129827)
管理学院(129116)
中国(107020)
科学(90649)
(87435)
(73989)
(73349)
(72385)
研究所(67518)
中心(64163)
业大(63524)
(60508)
财经(58195)
农业(56823)
北京(55465)
(54395)
师范(53756)
(52828)
(52198)
经济学(50151)
(49084)
经济学院(44870)
基金
项目(275614)
科学(215326)
研究(198493)
基金(197857)
(174630)
国家(173134)
科学基金(147141)
社会(125546)
社会科(118965)
社会科学(118936)
(109027)
基金项目(104587)
自然(95505)
自然科(93256)
自然科学(93231)
(91614)
自然科学基金(91554)
教育(90093)
资助(80492)
编号(80282)
成果(64699)
(62543)
重点(62050)
(58984)
(58624)
课题(55934)
创新(54832)
科研(52306)
国家社会(51657)
计划(50370)
期刊
(190480)
经济(190480)
研究(121504)
中国(82338)
学报(69337)
(66317)
科学(61934)
管理(58902)
(54242)
大学(51354)
学学(48432)
教育(45771)
农业(45654)
(36761)
金融(36761)
技术(35171)
业经(31498)
经济研究(31348)
财经(28501)
(24577)
问题(24112)
(23811)
图书(22343)
科技(21128)
技术经济(20824)
(19105)
商业(18893)
理论(18497)
(18143)
现代(18095)
共检索到610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伟玲  吴志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量互联网公司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展示疫情动态,为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提供重要支持。可见,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疫情的冲击,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而疫情防控也为数字化技术创新突破带来新场景、为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开辟新空间、为数字消费兴起提供新动能。但我国数字化供需不均衡、不匹配,大数据应用水平不高,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有待提速,数字化领域人才欠缺等问题阻碍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因此,应从短期、中期、长期采取措施,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支持,做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建好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强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警醒我们,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能遭遇不可预见的风险,因而增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应对能力将成为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课题。近年来兴起的韧性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选择。韧性经济理论源于人们对于生态世界观和非线性认知的加深,目前已经形成分析突发性危机的工程型韧性经济与持续性变化的生态型韧性经济两种研究路径。本文在介绍、分析韧性经济理论的来源与内容的基础上,运用韧性经济理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认为我国经济将经历一个短暂反弹、短期下调、长期向好的发展路径。最后提出发展韧性经济不仅可以降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可以更为有效地应对其他类型的危机,而发展我国韧性经济需要采取认知经济发展的非线性、重构经济风险来源、选择长期韧性经济发展路径等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就包括实物现金存在的携带病毒风险。它们从现场回收后要么直接销毁,要么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再加上社交隔离缘故,社会"去现金化"可能将进一步加速。现金数字化的必要性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注意到,最近美国推出2万亿元经济刺激法案时,其初稿曾包含数字美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艳芬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突发,正从局部向全球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发酵且不断蔓延,2020年世界经济继续放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不排除个别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自身即受到疫情影响,也会有溢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意义重大。尽管疫情终将被控制,一系列措施也会使经济走出低谷,但风险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拯救经济的政策风险后遗症以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置的挑战都不可低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世宏  刘迎娣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出现的一次随机性事件。根据对国内疫情发展进程的预测,此次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主要集中在全年的第一季度,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其次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随着这些行业的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影响程度会进一步降低。但考虑到产业发展的直接冲击、关联性影响和脉冲影响以及国外疫情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外部影响,此次疫情还将对全年GDP总量与增长速度、总体物价水平和劳动就业造成明显冲击。为了对冲疫情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必须研究制定"抗疫"后期恢复生产经营的具体激励措施,特别是应在如何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加工制造业恢复产能、防止通货膨胀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及时出台鼓励性政策以预防经济运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蒋和平  杨东群  郭超然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粮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种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蔬菜业、水果业、花卉业等产业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应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抓好春耕春播工作,保障乡村道路运输通畅,在南方地区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和"康养业+富硒+农业",尽快推进饲料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农业经营成本,鼓励发展以村为单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农产品销售新业态,建立政府、企业和市场互动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晋阳  罗博文  魏立乾  罗剑朝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已从攻坚克难联防联控阶段转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有序推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如何消解新冠肺炎疫情给"三农"带来的影响,精准施策、多点发力,实现"三农"恢复性增长和经济常态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论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的特点、国内外疫情态势等,全面剖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三农"发展造成的冲击及影响,从供给侧、需求侧、均衡侧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抑制疫情对"三农"发展冲击的若干建议,为农业生产的全面恢复和持续稳定发展,助力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冰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各省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表现出不同的经济韧性,评价省域经济韧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抵抗力与恢复力两个角度来测度并评价我国经济韧性发展情况,研究表明:第1季度我国省域经济韧性表现为抵抗力较好,但恢复力较差;从第2季度开始大部分地区都表现出不错的恢复力,但仍未能形成较强的抵抗力,容易受疫情波动而出现波动;贵、湘、藏三省一直保持着强健型经济韧性;第2~4季度未存在浪子型经济韧性,多数地区演变为强健型经济韧性与自立型经济韧性;新疆与河南经济韧性波动变化说明了经济韧性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调整的过程,要充分保持经济韧性对危机冲击的应激性;我国区域经济韧性在抵抗力层面并未显著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特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充  何益欣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并进一步借助新冠肺炎疫情的自然冲击和双重差分法,利用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国内增值税专用发票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对省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数字经济恰好满足人们"非接触"诉求,对国内省际贸易循环畅通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基本结果依旧稳健;第三,平行趋势及动态效应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时刻对省际贸易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新冠疫情被逐渐控制后,这种积极作用相对也会逐渐消失;第四,虽然数字经济有助于畅通被疫情阻断的省际贸易,但过于严重的疫情冲击会极大地抑制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江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意大利是第一个大规模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欧洲国家,也是欧洲第一个采取"封国"措施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农业的影响原则上应该比其他部门小,但由于疫情暴发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运输受阻、恐慌性购买以及部分粮食出口大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供应链的破坏使得各国农业面临巨大挑战。意大利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对农业加强了支持措施。从意大利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贸易、自给率等方面看,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平衡得当,能够保证主要农产品供给。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廷贵  仲艳秋  
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后,进口水产品销售大幅度下降。本文以网络问卷形式收集779份消费者问卷,基于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下感知收益、感知风险、知识、信任和总体态度对进口海鲜消费的影响路径进行组态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者对进口水产品的购买意愿具有"多重并发"和"殊途同归"的特点,研究发现有3条路径可促使强消费意愿,可分类为感知风险主导型和感知收益主导型,后者可细分为政府依赖型和企业忠诚型。(2)弱消费意愿驱动机制有3条路径,且与强消费意愿存在非对称性关系。(3)组态间比较发现,总体态度在所有组态中均为核心条件,其是否存在为决定消费意愿强弱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对于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食物消费意愿的影响路径及对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升福  李龙  陈满  
本文从市场环境方面分析新冠疫情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制,包括新冠疫情对居民预期收入、预防性储蓄和报复性消费的影响;而后通过构建调查问卷,从微观层面研究疫情对居民社会消费的影响,在实证部分,构建Logistic模型,研究影响居民报复性消费、预防性储蓄以及预期收入减少的具体微观原因;最后从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与微观指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冲击等方面综合施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琪延  张珊  
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结构的跨期变化。理论模型证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收入不确定性会带来资金流动性约束加大,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者异质性也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缩小了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且性别、年龄和婚姻等个体特征对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方式不同。因此,本文从维持利率稳定、提高收入水平和细分消费市场三个角度提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佟家栋  盛斌  蒋殿春  严兵  戴金平  刘程  
在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并竭力寻求增长动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打断了已经倍受质疑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的数字经济投资,以及中国深化发展完整、高效和安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 GV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