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55)
2023(19826)
2022(16678)
2021(15403)
2020(13124)
2019(29209)
2018(28804)
2017(54345)
2016(29725)
2015(32947)
2014(32040)
2013(31569)
2012(28747)
2011(25672)
2010(25935)
2009(24385)
2008(23416)
2007(20820)
2006(18371)
2005(16343)
作者
(86498)
(71935)
(71415)
(67767)
(45586)
(34462)
(32269)
(28107)
(27479)
(25583)
(24487)
(24354)
(23051)
(22965)
(22358)
(21998)
(21408)
(21368)
(20742)
(20593)
(18103)
(17704)
(17589)
(16452)
(16168)
(16101)
(16058)
(15815)
(14481)
(14446)
学科
(114014)
经济(113871)
(102195)
管理(95000)
(90202)
企业(90202)
方法(49895)
数学(39833)
数学方法(39430)
(36295)
(35606)
业经(34839)
中国(34363)
(28600)
金融(28592)
(27565)
银行(27486)
(27157)
(26490)
农业(25209)
(25112)
财务(25032)
财务管理(25000)
(24313)
企业财务(23748)
地方(23398)
技术(22723)
理论(22612)
(20790)
贸易(20774)
机构
学院(414387)
大学(411890)
(163359)
管理(163101)
经济(159879)
理学(140332)
研究(138910)
理学院(138792)
管理学(136530)
管理学院(135778)
中国(109837)
(88032)
科学(87372)
(78538)
(76984)
(70640)
业大(66687)
研究所(64407)
中心(64039)
(62326)
农业(62016)
财经(61126)
(55642)
北京(54935)
(51313)
师范(50670)
(50565)
(50270)
经济学(48516)
财经大学(45368)
基金
项目(282193)
科学(220475)
基金(203568)
研究(203184)
(179584)
国家(177987)
科学基金(151954)
社会(127824)
社会科(121028)
社会科学(120993)
(112259)
基金项目(107935)
自然(99619)
自然科(97313)
自然科学(97281)
自然科学基金(95579)
(93599)
教育(91940)
资助(82533)
编号(81901)
成果(65734)
重点(63322)
(61712)
(60632)
(60349)
创新(57231)
课题(56803)
科研(54114)
(53663)
国家社会(52479)
期刊
(181780)
经济(181780)
研究(119608)
中国(82526)
(72838)
学报(72227)
科学(63785)
管理(63291)
(61407)
大学(53863)
学学(51234)
农业(49207)
(46784)
金融(46784)
教育(43208)
技术(35144)
业经(32041)
财经(30233)
经济研究(28479)
(27462)
(25979)
问题(23348)
科技(21456)
(21252)
技术经济(20688)
现代(19450)
业大(19136)
理论(19103)
商业(18814)
图书(18771)
共检索到617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华  李锦涛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金融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为后疫情时代金融治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本文采用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综合考虑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业和保险业,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金融业各个金融市场或金融行业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加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金融风险会在各个市场和行业之间相互传染,产生风险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我国后疫情时代金融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策略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朱鸿鸣  朱俊生  
新冠肺炎疫情会从多个渠道给金融运行带来影响,总体上会形成预期冲击、实体传导、政策消化三个冲击阶段。疫情对金融运行的冲击总体可控,但要警惕对区域及行业的结构性影响,以及与存量风险的叠加效应。针对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结构性、叠加性特征,在系统全面防控疫情带来的金融风险时,应重点关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特别要防止新旧风险并发,"股、债、汇"风险叠加等极端情况出现。当前,在制定和完善对冲性金融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其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宜多采用数量化工具,以便于政策的后期退出;多采用结构化工具,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多采用区域性政策,以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提前控制政策消化期的成本。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涛  
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疫情治理,不仅能够创新政府的治理手段,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也使有效的政府治理成为可能。然而,T市在疫情的技术治理中却存在技术治理意识淡薄、数据分析应用不足等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要实现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树立技术治理理念,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以应对新时期社会风险因素复杂化的变革需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物价的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微观价格数据,借鉴Chen等的做法,将武汉"封城"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产生了负向冲击,但整体冲击幅度不大。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城市,其整体物价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中国其他城市物价受到的负向冲击没有因新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也没有因其离武汉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城市,其整体物价和食品零售价格受疫情负向冲击更大;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其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更大;及时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其食品零售价格的恢复速度快于其他城市。本文以物价为切入点,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探究物价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层经济机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就包括实物现金存在的携带病毒风险。它们从现场回收后要么直接销毁,要么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再加上社交隔离缘故,社会"去现金化"可能将进一步加速。现金数字化的必要性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注意到,最近美国推出2万亿元经济刺激法案时,其初稿曾包含数字美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毅  张君君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且在2020年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此疫情给国内外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原本世界经济已面临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突如其来的疫情又极大地增加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无形之中累积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我国央行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我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给经济带来了重创,其中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问题不容小觑。文章从国内外两方面出发,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影响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江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意大利是第一个大规模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欧洲国家,也是欧洲第一个采取"封国"措施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农业的影响原则上应该比其他部门小,但由于疫情暴发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运输受阻、恐慌性购买以及部分粮食出口大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供应链的破坏使得各国农业面临巨大挑战。意大利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对农业加强了支持措施。从意大利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贸易、自给率等方面看,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平衡得当,能够保证主要农产品供给。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洪波  邸建亮  王冉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严重冲击,居民消费大幅下滑,促进居民消费加快恢复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和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住户调查数据和2020年5月开展的关于居民消费的重点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深入研究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及其时间变化趋势,以及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各项因素的贡献大小,探讨疫情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和途径。研究表明,疫情暴发后的17周内(2020年1月20日至5月中旬),现金口径的居民消费支出平均下降19.5%,疫情暴发后第1周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第2周至4周内下降最为严重,第5周开始明显反弹并保持波动恢复态势,但至5月中旬仍未恢复到正常增长路径。消费项目限制因素、收入下降因素、风险意识上升因素和消费场景变化因素对居民消费平均降幅的贡献率分别为29.6%、29.4%、15.9%和13.0%。居民收入以外的因素,即疫情对经济社会环境和居民消费心理的影响,是疫情暴发后居民消费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吴桐  
文章在研究疫情对供给、需求,以及市场工资率和就业概率影响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企业、就业群体3个方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估算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的新增就业损失。结果显示,在乐观、中性和悲观3种预期的情况下,新增就业量分别减少142.16万人、477.92万人和678.61万人,新增就业损失分别为8.70%、29.26%和41.55%。文章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保居民就业必须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在做好援企稳岗工作的同时,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和拓展城乡就业空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波  钱惠惠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对我国金融市场形成巨大冲击。为了研究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造成的影响,本文建立了ARIMA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来探究国债指数、上证指数和企债指数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疫情冲击下股债市场间可能的风险传递路径。经研究分析后发现: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会对股票市场形成负向冲击,而对债券市场形成正向冲击;且上证指数、国债指数和企债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风险首先从股票市场传导到国债市场和企债市场,并且国债市场也反向影响股票市场,两者相互传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全球经济置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环境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则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从宏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冲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2)从国家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3)从行业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且简单价值链活动受到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复杂价值链。因此,应竭力稳定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强化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洪铎  张铌  卢阳  陈晓珊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如何纾解疫情不利冲击以推动国际贸易步入复苏的快车道,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需共同应对的重大议题。本文基于跨国月度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在一般均衡条件下探析其贸易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进、出口方双边层面的关税等价转换结果来看,疫情所引致的进、出口贸易遏制效应分别相当于加征0.175%~5.913%、0.186%~6.275%幅度的关税;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主要通过加剧供需端冲击、引发贸易壁垒、催生不确定性风险等渠道对全球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基于一般均衡贸易影响(General Equilibrium Trade Impact,简称"GETI")框架的反事实分析显示,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在跨国范围内能够带来0.3%~3.48%不等的贸易福利改善效应,中等收入经济体从中获得的贸易收益略大于高收入经济体。本文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流行病学、国际经济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内涵,同时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卫生治理亦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魏后凯  芦千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体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保持总体稳定,但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投资呈下降趋势、生产成本提高、经营风险增加;农民外出务工受阻、就业稳定性下降,多元收入增速下滑且局部减收风险较大,疫情期间临时性消费明显减少,日常生活消费被抑制;农村产业发展受到冲击,基础设施和脱贫攻坚项目进度延后,公共服务新短板暴露出来,为脱贫攻坚和补上农村全面小康短板增添新困难。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三农"工作,利用新产业、新业态逆势发展和部分农民工滞留乡村的有利时机,尽快恢复农业农村经济秩序,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质量,稳定和促进农民务工就业创业,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高质量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施毅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中美贸易间的矛盾更加凸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美农产业贸易风险、限制了中美制造业贸易进行、冲击中美服务业贸易合作等不利影响。但是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对两国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文章针对新冠疫情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扩大农产业贸易进出口市场和渠道、提升制造业企业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加强中美服务业贸易抗疫合作等对策应对新冠疫情下的中美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