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1)
2023(14043)
2022(12209)
2021(11373)
2020(9710)
2019(21427)
2018(21219)
2017(40677)
2016(22083)
2015(24578)
2014(23753)
2013(23462)
2012(21198)
2011(19139)
2010(18817)
2009(17326)
2008(16694)
2007(14319)
2006(12322)
2005(10368)
作者
(64564)
(53828)
(53270)
(50345)
(34000)
(25973)
(24046)
(21151)
(20232)
(18806)
(18126)
(18034)
(17060)
(16720)
(16399)
(16360)
(16250)
(16056)
(15403)
(15201)
(13615)
(12967)
(12813)
(12171)
(11972)
(11909)
(11834)
(11700)
(10733)
(10723)
学科
(83569)
经济(83484)
管理(63580)
(61017)
(51218)
企业(51218)
方法(39842)
数学(34020)
数学方法(33674)
(24580)
贸易(24566)
(23844)
(22022)
中国(21238)
(20179)
(19344)
业经(19174)
技术(18058)
地方(16893)
农业(14636)
理论(14350)
(13898)
环境(13646)
(13163)
(12897)
财务(12838)
财务管理(12821)
(12472)
银行(12405)
技术管理(12255)
机构
大学(308349)
学院(306591)
管理(122501)
(122273)
经济(119822)
理学(107578)
理学院(106381)
管理学(104529)
管理学院(104001)
研究(103734)
中国(73858)
科学(66982)
(65046)
(55694)
(52257)
业大(51523)
(51427)
研究所(48388)
中心(45910)
农业(44344)
(42579)
财经(42422)
北京(40331)
(38887)
(38759)
师范(38404)
(38003)
经济学(36106)
(34696)
经济学院(32871)
基金
项目(220637)
科学(171951)
基金(159865)
研究(155802)
(142100)
国家(140936)
科学基金(119780)
社会(97883)
社会科(92880)
社会科学(92856)
(86663)
基金项目(85856)
自然(80128)
自然科(78263)
自然科学(78239)
自然科学基金(76840)
(73186)
教育(70213)
资助(64827)
编号(62135)
重点(49336)
成果(48588)
(48013)
(47492)
(46992)
创新(44916)
科研(42734)
课题(42280)
计划(41695)
大学(40299)
期刊
(124824)
经济(124824)
研究(85180)
学报(55840)
中国(53039)
(49430)
科学(48350)
管理(43292)
大学(41111)
学学(39088)
(36511)
农业(34555)
教育(30280)
技术(24331)
(22456)
金融(22456)
业经(21466)
经济研究(21370)
财经(19435)
(18293)
科技(17518)
问题(17391)
(17141)
(16553)
图书(15401)
业大(15146)
(15049)
国际(15033)
技术经济(14651)
商业(14561)
共检索到429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洪铎  张铌  卢阳  陈晓珊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如何纾解疫情不利冲击以推动国际贸易步入复苏的快车道,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需共同应对的重大议题。本文基于跨国月度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在一般均衡条件下探析其贸易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进、出口方双边层面的关税等价转换结果来看,疫情所引致的进、出口贸易遏制效应分别相当于加征0.175%~5.913%、0.186%~6.275%幅度的关税;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主要通过加剧供需端冲击、引发贸易壁垒、催生不确定性风险等渠道对全球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基于一般均衡贸易影响(General Equilibrium Trade Impact,简称"GETI")框架的反事实分析显示,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在跨国范围内能够带来0.3%~3.48%不等的贸易福利改善效应,中等收入经济体从中获得的贸易收益略大于高收入经济体。本文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流行病学、国际经济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内涵,同时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卫生治理亦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施毅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中美贸易间的矛盾更加凸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美农产业贸易风险、限制了中美制造业贸易进行、冲击中美服务业贸易合作等不利影响。但是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对两国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文章针对新冠疫情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扩大农产业贸易进出口市场和渠道、提升制造业企业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加强中美服务业贸易抗疫合作等对策应对新冠疫情下的中美贸易。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增勇  浦华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各国应对疫情采取的管制措施将会影响生猪屠宰加工和生产。贸易遭受的主要影响来自港口物流,后期延伸到主要猪肉出口国屠宰加工端和生产端。中国2020年猪肉进口预计较上年增长三成左右。受疫情对猪肉供需形势短期冲击影响,欧盟猪肉价格短期下跌,而北美则呈现明显上涨。全球猪肉供给链受到冲击,将导致欧美二季度猪肉价格走势分化、生猪价格显著下跌。全球疫情的有效控制将决定猪肉贸易下半年是否逐渐恢复常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全球经济置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环境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则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从宏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冲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2)从国家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3)从行业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且简单价值链活动受到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复杂价值链。因此,应竭力稳定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强化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婧婧  郝悦  朱祎  王庭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国际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出口贸易实现逆势增长,货物贸易总额占全球份额持续提升,成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器”。本文以中国进出口为研究对象,以贸易伙伴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政策响应严厉指数为核心变量构建贸易引力模型,采用高维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定量测算新冠肺炎疫情及政府防控政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疫情冲击下出口目的国(地区)进口需求增长对中国出口具有拉动作用,欧美地区对中国的进口依赖程度较强。同时外部疫情对中国进口的影响并不显著,显示中国进口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深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婧婧  郝悦  朱祎  王庭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国际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出口贸易实现逆势增长,货物贸易总额占全球份额持续提升,成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器”。本文以中国进出口为研究对象,以贸易伙伴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政策响应严厉指数为核心变量构建贸易引力模型,采用高维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定量测算新冠肺炎疫情及政府防控政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疫情冲击下出口目的国(地区)进口需求增长对中国出口具有拉动作用,欧美地区对中国的进口依赖程度较强。同时外部疫情对中国进口的影响并不显著,显示中国进口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深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花  
2020年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我国交通运输、餐饮业等服务业带来了巨大打击,特别是外贸受到较大影响,不仅延迟复工影响到外贸订单履行,疫情让一些国家取消中国企业订单,严厉的管制措施影响到外贸活动的开展,而且一些国家的恶意推动恶化了中国外贸环境。应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沟通、实施力度更大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扶持力度、持续改善投资环境,为我国外贸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充  何益欣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并进一步借助新冠肺炎疫情的自然冲击和双重差分法,利用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国内增值税专用发票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对省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数字经济恰好满足人们"非接触"诉求,对国内省际贸易循环畅通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基本结果依旧稳健;第三,平行趋势及动态效应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时刻对省际贸易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新冠疫情被逐渐控制后,这种积极作用相对也会逐渐消失;第四,虽然数字经济有助于畅通被疫情阻断的省际贸易,但过于严重的疫情冲击会极大地抑制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志钢  詹悦  张玉梅  樊胜根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扩散,许多本就因为冲突、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而深陷食物不安全的国家和地区的防疫形势也日益严峻。虽然目前全球食物供给总体充足,食物价格稳定,但疫情的快速蔓延将给全球食物安全带来威胁。由于隔离和边境关闭,市场、供应链和贸易受到波及,全球食物的供给受到影响。食物流通渠道可能因运输中断和更加严格的检疫措施而受阻,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一些国家为保障国内食物供应而采取限制出口的行为,将影响依赖于粮食进口的国家进口粮食,也不利于依赖于出口初级农产品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使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居民获得充足的营养食物变得更加困难。食物安全不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全球治理,对最弱势群体采取迅速的保护和援助措施。既要确保国内食物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同时,应该保持贸易开放,并利用和创新电子商务保障食物供应,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京安  王海龙  
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的进出口同比增速将有所下降,外贸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国际贸易摩擦也可能有所增加。但是,本次疫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只是暂时的短期波动,我国的国际经济影响力并不会受到全局性影响。在政策应对方面,应保障临时性应急政策的有效供给,加大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政策支持,尽快设计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方案,并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以迅速恢复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强劲态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洪波  邸建亮  王冉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严重冲击,居民消费大幅下滑,促进居民消费加快恢复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和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住户调查数据和2020年5月开展的关于居民消费的重点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深入研究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及其时间变化趋势,以及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各项因素的贡献大小,探讨疫情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和途径。研究表明,疫情暴发后的17周内(2020年1月20日至5月中旬),现金口径的居民消费支出平均下降19.5%,疫情暴发后第1周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第2周至4周内下降最为严重,第5周开始明显反弹并保持波动恢复态势,但至5月中旬仍未恢复到正常增长路径。消费项目限制因素、收入下降因素、风险意识上升因素和消费场景变化因素对居民消费平均降幅的贡献率分别为29.6%、29.4%、15.9%和13.0%。居民收入以外的因素,即疫情对经济社会环境和居民消费心理的影响,是疫情暴发后居民消费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吴桐  
文章在研究疫情对供给、需求,以及市场工资率和就业概率影响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企业、就业群体3个方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估算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的新增就业损失。结果显示,在乐观、中性和悲观3种预期的情况下,新增就业量分别减少142.16万人、477.92万人和678.61万人,新增就业损失分别为8.70%、29.26%和41.55%。文章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保居民就业必须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在做好援企稳岗工作的同时,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和拓展城乡就业空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波  钱惠惠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对我国金融市场形成巨大冲击。为了研究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造成的影响,本文建立了ARIMA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来探究国债指数、上证指数和企债指数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疫情冲击下股债市场间可能的风险传递路径。经研究分析后发现: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会对股票市场形成负向冲击,而对债券市场形成正向冲击;且上证指数、国债指数和企债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风险首先从股票市场传导到国债市场和企债市场,并且国债市场也反向影响股票市场,两者相互传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魏后凯  芦千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体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保持总体稳定,但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投资呈下降趋势、生产成本提高、经营风险增加;农民外出务工受阻、就业稳定性下降,多元收入增速下滑且局部减收风险较大,疫情期间临时性消费明显减少,日常生活消费被抑制;农村产业发展受到冲击,基础设施和脱贫攻坚项目进度延后,公共服务新短板暴露出来,为脱贫攻坚和补上农村全面小康短板增添新困难。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三农"工作,利用新产业、新业态逆势发展和部分农民工滞留乡村的有利时机,尽快恢复农业农村经济秩序,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质量,稳定和促进农民务工就业创业,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高质量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