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87)
- 2023(14867)
- 2022(12420)
- 2021(11366)
- 2020(9118)
- 2019(20007)
- 2018(19223)
- 2017(36602)
- 2016(19872)
- 2015(21416)
- 2014(20736)
- 2013(20287)
- 2012(19067)
- 2011(17477)
- 2010(17858)
- 2009(16455)
- 2008(16137)
- 2007(14572)
- 2006(13172)
- 2005(11829)
- 学科
- 济(85358)
- 经济(85278)
- 管理(60162)
- 业(60009)
- 企(47708)
- 企业(47708)
- 方法(28089)
- 农(27100)
- 中国(27070)
- 地方(24565)
- 数学(23714)
- 数学方法(23464)
- 业经(22438)
- 财(19762)
- 技术(19055)
- 农业(18081)
- 制(17260)
- 贸(16808)
- 贸易(16793)
- 易(16265)
- 学(15737)
- 银(15500)
- 银行(15457)
- 行(14975)
- 产业(14774)
- 融(14748)
- 金融(14746)
- 环境(14376)
- 地方经济(13749)
- 策(13447)
- 机构
- 学院(281144)
- 大学(276276)
- 济(120712)
- 经济(118371)
- 管理(108103)
- 研究(101596)
- 理学(92570)
- 理学院(91539)
- 管理学(90218)
- 管理学院(89681)
- 中国(76869)
- 科学(60865)
- 京(58575)
- 财(54640)
- 农(52315)
- 所(51248)
- 研究所(46383)
- 中心(45868)
- 江(44243)
- 业大(42942)
- 财经(42196)
- 农业(40874)
- 经(38268)
- 范(36986)
- 北京(36984)
- 院(36742)
- 师范(36547)
- 经济学(36360)
- 州(35132)
- 经济学院(32689)
- 基金
- 项目(187245)
- 科学(148804)
- 研究(136806)
- 基金(135110)
- 家(119023)
- 国家(117966)
- 科学基金(100924)
- 社会(89610)
- 社会科(85165)
- 社会科学(85144)
- 省(75595)
- 基金项目(70947)
- 自然(63663)
- 划(62846)
- 自然科(62198)
- 自然科学(62182)
- 自然科学基金(61076)
- 教育(60921)
- 编号(53890)
- 资助(53199)
- 发(46657)
- 成果(43135)
- 重点(42521)
- 创(42151)
- 部(40234)
- 创新(39497)
- 课题(38789)
- 发展(37492)
- 国家社会(37332)
- 展(36887)
- 期刊
- 济(140558)
- 经济(140558)
- 研究(85295)
- 中国(61299)
- 农(49541)
- 学报(44257)
- 管理(42276)
- 科学(42085)
- 财(39784)
- 大学(33641)
- 农业(33586)
- 学学(31970)
- 融(30970)
- 金融(30970)
- 教育(30846)
- 业经(25785)
- 技术(23633)
- 经济研究(23051)
- 财经(20559)
- 问题(18414)
- 经(17909)
- 业(17492)
- 科技(15409)
- 贸(14668)
- 技术经济(14533)
- 商业(14440)
- 版(13313)
- 现代(13106)
- 国际(13051)
- 世界(12963)
共检索到433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世宏 刘迎娣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出现的一次随机性事件。根据对国内疫情发展进程的预测,此次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主要集中在全年的第一季度,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其次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随着这些行业的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影响程度会进一步降低。但考虑到产业发展的直接冲击、关联性影响和脉冲影响以及国外疫情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外部影响,此次疫情还将对全年GDP总量与增长速度、总体物价水平和劳动就业造成明显冲击。为了对冲疫情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必须研究制定"抗疫"后期恢复生产经营的具体激励措施,特别是应在如何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加工制造业恢复产能、防止通货膨胀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及时出台鼓励性政策以预防经济运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张丽 刘军弟 霍学喜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苹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产业经济研究室基于987名苹果相产业者的调研数据,从生产、储藏和销售环节系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苹果生产环节对农资、劳动力、苗木供给和果园管理影响较大;在储藏环节涉果企业复工难,贮藏苹果出库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贮藏企业、果农面临亏损风险;在苹果销售环节终端市场消费低迷、价格呈低走态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关利欣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外蔓延,中国消费市场短期内受到严重冲击。从需求端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对象、消费能力在疫情影响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从供给端看,在餐饮、住宿、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的同时,线上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实现了服务供给的有效补充;同时,供应链局部断裂导致消费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尽管供需两端均受到影响,疫情过后一段时期,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消费升级趋势仍然不会改变,微观消费行为的变化将会导致消费市场出现线上线下进一步深度融合、理性消费重回大众视野、海外消费回流国内等新趋势。这些消费市场的趋势性变化对企业和政府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将疫情期间出现的良好个人行为习惯和新业态新模式创新进行固化和常态化,也需要从长期着眼进一步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完善市场环境,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因此,本文提出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宣传引导,培育消费市场新增长点,完善多层次城乡消费载体,大力提升商品与服务质量,增强收入保障提升消费倾向,提升智慧治理和服务水平等措施促进消费,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关键词:
疫情 需求 供给 消费趋势 国内消费市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兴 田大洲
本文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例,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保险造成的短期冲击和中长期冲击,分析并估算了疫情期间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减免、稳岗补贴等政策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疫情之后一段时间内降低中小微企业缴费负担,延长中小微企业缴费期限,加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力度和财政投入,加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并提高待遇支付的精准性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应对疫情冲击的社会保险政策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志钢 詹悦 张玉梅 樊胜根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扩散,许多本就因为冲突、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而深陷食物不安全的国家和地区的防疫形势也日益严峻。虽然目前全球食物供给总体充足,食物价格稳定,但疫情的快速蔓延将给全球食物安全带来威胁。由于隔离和边境关闭,市场、供应链和贸易受到波及,全球食物的供给受到影响。食物流通渠道可能因运输中断和更加严格的检疫措施而受阻,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一些国家为保障国内食物供应而采取限制出口的行为,将影响依赖于粮食进口的国家进口粮食,也不利于依赖于出口初级农产品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使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居民获得充足的营养食物变得更加困难。食物安全不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全球治理,对最弱势群体采取迅速的保护和援助措施。既要确保国内食物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同时,应该保持贸易开放,并利用和创新电子商务保障食物供应,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 食物安全 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魏后凯 芦千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体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保持总体稳定,但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投资呈下降趋势、生产成本提高、经营风险增加;农民外出务工受阻、就业稳定性下降,多元收入增速下滑且局部减收风险较大,疫情期间临时性消费明显减少,日常生活消费被抑制;农村产业发展受到冲击,基础设施和脱贫攻坚项目进度延后,公共服务新短板暴露出来,为脱贫攻坚和补上农村全面小康短板增添新困难。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三农"工作,利用新产业、新业态逆势发展和部分农民工滞留乡村的有利时机,尽快恢复农业农村经济秩序,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质量,稳定和促进农民务工就业创业,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高质量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秉泉 李文静 赵碧倩
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在梳理各级人社部门出台的稳定劳动关系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大局意识、合理对待应急措施、发挥三方机制作用、视疫情程度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以及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释,为劳动关系双方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帮助,适当放松工时管理并加强企业工时方面指导,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疫情对用工形式的后续影响,指导企业依法合规制定减员方案,妥善处理疫情引发的劳动纠纷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劳动关系 影响 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熊学振 杨春 司智陟
本文基于对牛羊养殖场、加工企业等开展的线上问卷调研,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牛羊产业的影响,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短期来看,生产资料运输困难、牛羊周转滞缓、养殖成本升高,自繁自养模式受疫情影响较小,中大规模养殖场受疫情影响明显,牛羊肉消费量减少,供求维持紧平衡格局。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结束产业发展逐步转入正轨,2020年国内牛羊肉产量及消费量增速放缓,对外进口基本持平或小幅增加,价格将高位运行,同时,带动产业加快转型并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最后,提出构建复工复产保障体系、创新牛羊生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积极拓展产销对接新渠道、强化产业监控与风险评估、健全牛羊业应急防控管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伟玲 吴志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量互联网公司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展示疫情动态,为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提供重要支持。可见,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疫情的冲击,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而疫情防控也为数字化技术创新突破带来新场景、为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开辟新空间、为数字消费兴起提供新动能。但我国数字化供需不均衡、不匹配,大数据应用水平不高,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有待提速,数字化领域人才欠缺等问题阻碍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因此,应从短期、中期、长期采取措施,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支持,做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建好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防控 数字经济 大数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蒋和平 杨东群 郭超然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粮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种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蔬菜业、水果业、花卉业等产业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应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抓好春耕春播工作,保障乡村道路运输通畅,在南方地区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和"康养业+富硒+农业",尽快推进饲料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农业经营成本,鼓励发展以村为单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农产品销售新业态,建立政府、企业和市场互动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晋阳 罗博文 魏立乾 罗剑朝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已从攻坚克难联防联控阶段转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有序推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如何消解新冠肺炎疫情给"三农"带来的影响,精准施策、多点发力,实现"三农"恢复性增长和经济常态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论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的特点、国内外疫情态势等,全面剖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三农"发展造成的冲击及影响,从供给侧、需求侧、均衡侧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抑制疫情对"三农"发展冲击的若干建议,为农业生产的全面恢复和持续稳定发展,助力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彭春燕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推动生物、信息等领域实现重大科技进步的同时,导致全球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科技创新在应对疫情中的根本支撑作用凸显,以任务为导向的公私合作科技创新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导致科技创新不平衡现象加剧,面向人类共同挑战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需求显著增加。中国一方面应加强科技创新在应对疫情上的支撑力度,另一方面要提前谋划疫情后科技创新的发展策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于敏 杨波 李丹青 晏江 蔡万里
以湖北中小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北中小上市企业2020年一季度经营状况非常惨淡,只有大约三成企业的生产经营未受到太大冲击。因此,中小企业应实行稳健的现金流管理策略,加快"大智移云"数字化转型,提升常态化防疫下的企业危机管理能力,主动参与重组国际供应链。政府则可以采取动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设立中小企业专项纾困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实失业保险基金、疏通中小企业融资的脉络通道等措施,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钟震 郭立
中小银行稳健发展关乎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全局。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冲击,更是让中小银行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加速暴露。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小银行不仅会受到来自资产端、负债端和权益端的直接冲击,发生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资本不足风险,而且会因"宽信用""宽监管""宽货币"的实施而面临利润下降、道德风险和高杠杆风险。本文建议加快中小银行数字化经营转型,以化解其资产端和负债端冲击;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以应对权益端冲击;用好激励约束机制,以防范政策宽松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疫情 中小银行 资产负债表 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