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17)
2023(17673)
2022(15060)
2021(14057)
2020(11976)
2019(26631)
2018(26267)
2017(50946)
2016(28024)
2015(30906)
2014(30143)
2013(29789)
2012(27251)
2011(24402)
2010(24379)
2009(22770)
2008(22500)
2007(19940)
2006(17676)
2005(15578)
作者
(81158)
(67533)
(66955)
(63579)
(43038)
(32334)
(30222)
(26336)
(25474)
(24159)
(22863)
(22664)
(21538)
(21513)
(20930)
(20542)
(20303)
(20152)
(19426)
(19332)
(17102)
(16453)
(16436)
(15493)
(15130)
(15066)
(15020)
(14879)
(13515)
(13386)
学科
(110909)
经济(110780)
(102209)
管理(92911)
(91081)
企业(91081)
方法(49238)
数学(39433)
数学方法(38972)
(35157)
(34330)
业经(34222)
中国(28130)
农业(24450)
(24391)
财务(24326)
财务管理(24299)
企业财务(23036)
技术(22798)
(22324)
(21613)
(20950)
贸易(20940)
地方(20678)
理论(20513)
(20354)
(20138)
(19713)
(18689)
(16925)
机构
学院(394208)
大学(390056)
管理(159528)
(158371)
经济(155089)
理学(137701)
理学院(136257)
管理学(134120)
管理学院(133416)
研究(129720)
中国(98528)
(82981)
科学(81359)
(73412)
(71904)
(65667)
业大(62471)
研究所(59703)
(59142)
中心(58585)
财经(58256)
农业(56723)
(53060)
北京(51916)
(48723)
师范(48192)
(47388)
(46992)
经济学(46155)
财经大学(43044)
基金
项目(267292)
科学(210112)
基金(193591)
研究(193321)
(169792)
国家(168258)
科学基金(144770)
社会(121583)
社会科(115257)
社会科学(115228)
(105916)
基金项目(102819)
自然(95715)
自然科(93511)
自然科学(93485)
自然科学基金(91854)
(88361)
教育(87556)
资助(79219)
编号(78528)
成果(62400)
重点(59539)
(58528)
(57798)
(57376)
创新(54130)
课题(53716)
(51533)
科研(50954)
国家社会(49438)
期刊
(176449)
经济(176449)
研究(113903)
中国(73588)
(66172)
学报(64230)
管理(62353)
科学(58320)
(58075)
大学(48154)
学学(45845)
农业(45477)
教育(40222)
(35456)
金融(35456)
技术(34289)
业经(31630)
财经(28391)
经济研究(27811)
(25813)
(24355)
问题(22740)
技术经济(20892)
科技(20467)
现代(19086)
(18786)
商业(18481)
理论(17909)
图书(17728)
(17172)
共检索到578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于敏  杨波  李丹青  晏江  蔡万里  
以湖北中小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北中小上市企业2020年一季度经营状况非常惨淡,只有大约三成企业的生产经营未受到太大冲击。因此,中小企业应实行稳健的现金流管理策略,加快"大智移云"数字化转型,提升常态化防疫下的企业危机管理能力,主动参与重组国际供应链。政府则可以采取动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设立中小企业专项纾困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实失业保险基金、疏通中小企业融资的脉络通道等措施,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杰长  肖宇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生力军,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替代的组成单元,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但春节前夕爆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一直以来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增长按下了"暂停键",大量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现金流的冲击、生产成本递增、用工难题显现、出口订单萎缩、线上模式冲击。为了全面对冲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潜在影响,从短期来看,需要做好金融支持、进行税费减免、做到依法防疫、推广远程办公、搞好出口扶持。从长期来看,政策出台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出口企业全方位支持,避免中国制造脱离全球供应链,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钟震  郭立  
中小银行稳健发展关乎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全局。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冲击,更是让中小银行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加速暴露。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小银行不仅会受到来自资产端、负债端和权益端的直接冲击,发生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资本不足风险,而且会因"宽信用""宽监管""宽货币"的实施而面临利润下降、道德风险和高杠杆风险。本文建议加快中小银行数字化经营转型,以化解其资产端和负债端冲击;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以应对权益端冲击;用好激励约束机制,以防范政策宽松带来的风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魏后凯  芦千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体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保持总体稳定,但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投资呈下降趋势、生产成本提高、经营风险增加;农民外出务工受阻、就业稳定性下降,多元收入增速下滑且局部减收风险较大,疫情期间临时性消费明显减少,日常生活消费被抑制;农村产业发展受到冲击,基础设施和脱贫攻坚项目进度延后,公共服务新短板暴露出来,为脱贫攻坚和补上农村全面小康短板增添新困难。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三农"工作,利用新产业、新业态逆势发展和部分农民工滞留乡村的有利时机,尽快恢复农业农村经济秩序,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质量,稳定和促进农民务工就业创业,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高质量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秉泉  李文静  赵碧倩  
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在梳理各级人社部门出台的稳定劳动关系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大局意识、合理对待应急措施、发挥三方机制作用、视疫情程度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以及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释,为劳动关系双方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帮助,适当放松工时管理并加强企业工时方面指导,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疫情对用工形式的后续影响,指导企业依法合规制定减员方案,妥善处理疫情引发的劳动纠纷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夏恒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我国经济社会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均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微企业所受冲击巨大,生存危机加剧。以116家中小微企业所有者及实际负责人为调研对象,以损失评估、可维持时间、行业影响程度、企业所面临困难类型、自身对策及政策诉求等11个问题为调研内容,对我国中小微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及政策诉求进行调研发现,中小微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重,影响面广,但不同类型企业受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经营计划和政策诉求也存在差异。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应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疫情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一方面,从政策层面着手,聚焦政策创新,在针对紧急而重要问题出台帮扶政策、纠正政策制定与执行中过激过度过当行为的同时,着力打通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屏障,推动跨部门协同,针对不同主体提供差异化策略;另一方面,从企业自身发展层面着手,关注现金流、供应链与扶持政策,积极开拓市场,加快企业转型,关注企业所有者与员工心理健康,确保企业运行和复工复产需要,弥补停工期订单损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兴  田大洲  
本文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例,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保险造成的短期冲击和中长期冲击,分析并估算了疫情期间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减免、稳岗补贴等政策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疫情之后一段时间内降低中小微企业缴费负担,延长中小微企业缴费期限,加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力度和财政投入,加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并提高待遇支付的精准性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应对疫情冲击的社会保险政策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志钢  詹悦  张玉梅  樊胜根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扩散,许多本就因为冲突、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而深陷食物不安全的国家和地区的防疫形势也日益严峻。虽然目前全球食物供给总体充足,食物价格稳定,但疫情的快速蔓延将给全球食物安全带来威胁。由于隔离和边境关闭,市场、供应链和贸易受到波及,全球食物的供给受到影响。食物流通渠道可能因运输中断和更加严格的检疫措施而受阻,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一些国家为保障国内食物供应而采取限制出口的行为,将影响依赖于粮食进口的国家进口粮食,也不利于依赖于出口初级农产品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使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居民获得充足的营养食物变得更加困难。食物安全不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全球治理,对最弱势群体采取迅速的保护和援助措施。既要确保国内食物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同时,应该保持贸易开放,并利用和创新电子商务保障食物供应,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张丽  刘军弟  霍学喜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苹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产业经济研究室基于987名苹果相产业者的调研数据,从生产、储藏和销售环节系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苹果生产环节对农资、劳动力、苗木供给和果园管理影响较大;在储藏环节涉果企业复工难,贮藏苹果出库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贮藏企业、果农面临亏损风险;在苹果销售环节终端市场消费低迷、价格呈低走态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崔健  
新冠肺炎疫情对日本企业的业绩、生产、经营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业务连续性计划(BCP)是日本企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主要对策之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日本企业在假定具体风险前提下制定的BCP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以这次疫情为契机,日本企业会从站在企业社会责任(CSR)角度、强调统治力和建立国际协调机制等方面加大制定BCP的力度和充实BCP的内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姜克芬  
近年来,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据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突破9300万户,占全国各类工商市场主体的95%以上。但是,随着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国内中小微企业一夜之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甚至一部分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与生存危机。在这一背景之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收减免政策,旨在扶持中小微企业重新步入正轨,激活市场经济活力,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保驾护航。因此,文章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下针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的目的,以及这一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税负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海燕  吴宝  沈心妍  吴俊华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事件背景,选取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供应商/客户集中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供应商/客户集中度对疫情爆发前后一定时间窗口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组织冗余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减轻供应商/客户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负向影响关系;制度环境发展越成熟,供应商/客户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负向关系越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彭春燕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推动生物、信息等领域实现重大科技进步的同时,导致全球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科技创新在应对疫情中的根本支撑作用凸显,以任务为导向的公私合作科技创新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导致科技创新不平衡现象加剧,面向人类共同挑战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需求显著增加。中国一方面应加强科技创新在应对疫情上的支撑力度,另一方面要提前谋划疫情后科技创新的发展策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世宏  刘迎娣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出现的一次随机性事件。根据对国内疫情发展进程的预测,此次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主要集中在全年的第一季度,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其次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随着这些行业的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影响程度会进一步降低。但考虑到产业发展的直接冲击、关联性影响和脉冲影响以及国外疫情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外部影响,此次疫情还将对全年GDP总量与增长速度、总体物价水平和劳动就业造成明显冲击。为了对冲疫情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必须研究制定"抗疫"后期恢复生产经营的具体激励措施,特别是应在如何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加工制造业恢复产能、防止通货膨胀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及时出台鼓励性政策以预防经济运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