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69)
2023(21999)
2022(18723)
2021(17500)
2020(15128)
2019(34196)
2018(33730)
2017(64074)
2016(35260)
2015(39600)
2014(39011)
2013(38765)
2012(35647)
2011(32137)
2010(31962)
2009(30145)
2008(30002)
2007(26700)
2006(23163)
2005(20685)
作者
(104604)
(87529)
(86737)
(82671)
(55505)
(41987)
(39492)
(34322)
(33000)
(31171)
(29715)
(29386)
(27839)
(27692)
(27169)
(26964)
(26581)
(26068)
(25126)
(25051)
(21919)
(21432)
(21333)
(19865)
(19706)
(19456)
(19415)
(19381)
(17730)
(17442)
学科
(142459)
经济(142298)
(113500)
管理(107133)
(97184)
企业(97184)
方法(66679)
数学(55912)
数学方法(55227)
(41359)
(40659)
中国(38963)
业经(36797)
(30337)
(28505)
农业(28111)
(27878)
贸易(27863)
(27780)
财务(27698)
财务管理(27647)
(27108)
企业财务(26191)
地方(25871)
理论(24661)
技术(24651)
(23714)
(23703)
银行(23613)
(22477)
机构
学院(504866)
大学(504714)
(203402)
经济(199235)
管理(196748)
研究(170905)
理学(169533)
理学院(167644)
管理学(164591)
管理学院(163696)
中国(132448)
科学(108901)
(107959)
(94275)
(93706)
(88004)
业大(80699)
研究所(80456)
中心(77809)
财经(75126)
农业(74779)
(74631)
(68411)
北京(67981)
(62857)
师范(62093)
(61547)
经济学(61416)
(59916)
财经大学(55784)
基金
项目(341727)
科学(266890)
基金(248103)
研究(241498)
(219483)
国家(217662)
科学基金(185422)
社会(152018)
社会科(144003)
社会科学(143964)
(133760)
基金项目(130972)
自然(123466)
自然科(120656)
自然科学(120617)
自然科学基金(118474)
(112954)
教育(110282)
资助(103038)
编号(96494)
成果(77376)
重点(76884)
(74423)
(72543)
(72300)
创新(67329)
课题(66684)
科研(66381)
计划(64075)
大学(63076)
期刊
(221183)
经济(221183)
研究(144742)
中国(94903)
学报(88118)
(85878)
科学(78092)
(74146)
管理(73873)
大学(65358)
学学(62120)
农业(58564)
教育(47769)
(46290)
金融(46290)
技术(43410)
财经(36976)
业经(36778)
经济研究(35651)
(33394)
(31776)
问题(28883)
技术经济(25936)
(25681)
科技(24770)
(23608)
统计(23505)
图书(23017)
理论(22699)
现代(22480)
共检索到740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闲  刘炳磊  杨鈜毅  
本文基于张响贤等(2003)的非典分析框架,复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并且基于长短期的视角,从收入端、赔付端和投资端三个维度关注短期内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从商业逻辑、发展模式、产品创新和保险科技的四个角度关注长期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与非典疫情均给保险业带来正负面影响,但非典时间的负面影响在新冠肺炎时期被部分正面影响所中和;疫情短期内对保险业造成部分负面的冲击,但是整体冲击有限;新冠肺炎疫情将给保险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助推保险转型、信息化运用和"大国家大保险"等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群慧  
从供给侧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需注意劳动力停工、企业停产、供应链中断等短期冲击的同时,更要清楚地看到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变化的长期影响及其政策启示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的经济影响从供给侧分析发现,疫情对供给冲击具有短期性、全球性和高强度的特征。基于劳动力供给、企业生产和产业链层面分析疫情对供给侧冲击的短期影响得出:要素层面表现为"断崖效应"与"替代效应"叠加;企业层面表现为从迅速停产停工到艰难复产复工;产业层面表现为供应链中断与产业链外移风险加大。基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层面分析疫情对供给侧冲击的长期影响得出: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巨变将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及应用,将促进我国制度创新,还将对全球经济政治秩序产生长期重大影响。围绕企业纾困和激励创新两个方面提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下积极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有效纾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困难;加强跨产业、跨地区的全产业链协同复工,提高我国产业链安全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把握疫情促进智能化技术创新的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兴  田大洲  
本文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例,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保险造成的短期冲击和中长期冲击,分析并估算了疫情期间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减免、稳岗补贴等政策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疫情之后一段时间内降低中小微企业缴费负担,延长中小微企业缴费期限,加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力度和财政投入,加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并提高待遇支付的精准性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应对疫情冲击的社会保险政策的建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张豪  寇薇  李晓蕾  曹思乐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银行保险业通过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险保障。本文主要整理、分析了银行保险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措施适用的财税政策,以为银行保险机构提供税务指引,降低其涉税风险,同时供金融监管和税务部门在制定相应政策时予以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吴桐  
文章在研究疫情对供给、需求,以及市场工资率和就业概率影响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企业、就业群体3个方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估算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的新增就业损失。结果显示,在乐观、中性和悲观3种预期的情况下,新增就业量分别减少142.16万人、477.92万人和678.61万人,新增就业损失分别为8.70%、29.26%和41.55%。文章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保居民就业必须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在做好援企稳岗工作的同时,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和拓展城乡就业空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全球经济置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环境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则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从宏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冲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2)从国家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3)从行业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且简单价值链活动受到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复杂价值链。因此,应竭力稳定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强化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张丽  刘军弟  霍学喜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苹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产业经济研究室基于987名苹果相产业者的调研数据,从生产、储藏和销售环节系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苹果生产环节对农资、劳动力、苗木供给和果园管理影响较大;在储藏环节涉果企业复工难,贮藏苹果出库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贮藏企业、果农面临亏损风险;在苹果销售环节终端市场消费低迷、价格呈低走态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艳芬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突发,正从局部向全球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发酵且不断蔓延,2020年世界经济继续放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不排除个别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自身即受到疫情影响,也会有溢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意义重大。尽管疫情终将被控制,一系列措施也会使经济走出低谷,但风险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拯救经济的政策风险后遗症以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置的挑战都不可低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始于年初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下简称“非典”),已从广东蔓延至我国其他部分地区,其传播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冲击,尤其是对国内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典对经济滞后影响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在全力防治非典的同时,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将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非典”事件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预计我国宏观经济未来的运行将受到其影响。截止目前,形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商场客流明显减少,销售出现滑坡 因惧怕传染或减少感染机会,使大量的人减少了经济活动,从而减少经济需求,甚至减少一些商品的消费。 由于“非典”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空气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诚颖  闻岳春  常雅丽  耿晓旭  
研究目标:测度并分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方法:事件回顾研究法、纵横向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路径分析法。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产出下降、消费减少、投资下降、外贸受限、产业发展遭受较大损失、金融机构风险增加、短期内资本市场波动比较激烈等。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需在疫情后争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研究创新:经过全方位信息分析,本文探究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对我国经济、产业、金融等各领域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路径。研究价值:既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稳定经济提供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和金融层面的对策建议,也为有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赛  蒋韶华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各国经济造成剧烈冲击,也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很大挑战。为了准确研判疫情冲击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异质企业模型,分析政策变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以及出口信用保险在稳定出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国外政策不确定性增强使得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增加,并扩大了企业出口实际的损失;仅采取封锁隔离政策时,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增大,而损失比重下降;仅采取经济刺激政策时,能有效缓解不确定性,促进出口增长但可能会降低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损失比重增加;综合考虑封锁隔离措施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疫情冲击所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依然增加,但能使损失比重维持在正常水平。研究结论为我国出口贸易在疫情冲击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稳定外贸基本盘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明明  李琴英  吴国哲  
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二分类因变量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新冠肺炎疫情通过中间变量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产生影响。居民风险保障意识在新冠肺炎疫情与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之间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家免费治疗政策替代性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的提升程度。基于此,从保险公司完善针对特殊疫情的保险产品、政策支持保险产品创新、提升居民健康保险知识素养、加强医疗与保险场景深度融合等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明明  李琴英  吴国哲  
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二分类因变量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新冠肺炎疫情通过中间变量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产生影响。居民风险保障意识在新冠肺炎疫情与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之间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家免费治疗政策替代性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的提升程度。基于此,从保险公司完善针对特殊疫情的保险产品、政策支持保险产品创新、提升居民健康保险知识素养、加强医疗与保险场景深度融合等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江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意大利是第一个大规模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欧洲国家,也是欧洲第一个采取"封国"措施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农业的影响原则上应该比其他部门小,但由于疫情暴发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运输受阻、恐慌性购买以及部分粮食出口大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供应链的破坏使得各国农业面临巨大挑战。意大利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对农业加强了支持措施。从意大利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贸易、自给率等方面看,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平衡得当,能够保证主要农产品供给。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元龙  苏志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