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77)
- 2023(20259)
- 2022(17180)
- 2021(15949)
- 2020(13836)
- 2019(31298)
- 2018(30932)
- 2017(59591)
- 2016(32564)
- 2015(36546)
- 2014(36214)
- 2013(35510)
- 2012(33025)
- 2011(30022)
- 2010(30755)
- 2009(28885)
- 2008(28577)
- 2007(25660)
- 2006(22784)
- 2005(20394)
- 学科
- 济(142417)
- 经济(142269)
- 管理(95115)
- 业(89780)
- 企(74141)
- 企业(74141)
- 方法(60175)
- 数学(52717)
- 数学方法(51878)
- 中国(37433)
- 农(35971)
- 财(35021)
- 学(30228)
- 业经(29341)
- 地方(28704)
- 制(26999)
- 贸(25910)
- 贸易(25893)
- 易(25147)
- 农业(23667)
- 银(22808)
- 银行(22735)
- 技术(22478)
- 理论(22014)
- 行(21754)
- 融(21394)
- 金融(21388)
- 务(20933)
- 财务(20853)
- 财务管理(20803)
- 机构
- 学院(471092)
- 大学(470707)
- 济(196155)
- 经济(192060)
- 管理(177645)
- 研究(162182)
- 理学(152680)
- 理学院(150915)
- 管理学(147836)
- 管理学院(146967)
- 中国(122678)
- 科学(100632)
- 京(99608)
- 财(91378)
- 所(83581)
- 农(83109)
- 研究所(75877)
- 中心(73695)
- 业大(72044)
- 财经(72011)
- 江(71949)
- 农业(65736)
- 经(65156)
- 北京(62616)
- 范(61071)
- 师范(60357)
- 经济学(60242)
- 院(57928)
- 州(56767)
- 经济学院(54062)
- 基金
- 项目(309181)
- 科学(242422)
- 基金(223997)
- 研究(220148)
- 家(197496)
- 国家(195864)
- 科学基金(166590)
- 社会(139127)
- 社会科(131801)
- 社会科学(131762)
- 省(121804)
- 基金项目(117157)
- 自然(109759)
- 自然科(107286)
- 自然科学(107249)
- 自然科学基金(105331)
- 划(103033)
- 教育(102770)
- 资助(93060)
- 编号(88208)
- 成果(72548)
- 重点(70487)
- 部(67810)
- 发(66762)
- 创(65170)
- 课题(62115)
- 创新(61058)
- 科研(59609)
- 教育部(57734)
- 计划(57552)
- 期刊
- 济(219132)
- 经济(219132)
- 研究(138158)
- 中国(91884)
- 学报(78419)
- 农(74794)
- 财(70997)
- 科学(70377)
- 管理(67948)
- 大学(58856)
- 学学(55683)
- 农业(50224)
- 教育(49831)
- 融(44924)
- 金融(44924)
- 技术(42592)
- 经济研究(36456)
- 财经(36036)
- 业经(34403)
- 经(31025)
- 问题(28388)
- 业(27122)
- 统计(25250)
- 技术经济(24647)
- 贸(24193)
- 版(23132)
- 策(23085)
- 科技(21671)
- 商业(21461)
- 理论(21370)
共检索到706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盛丹
本文通过构建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对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可能冲击场景进行模拟,量化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及其应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各行业部门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程度的冲击情景之下,GDP增速分别为-4.52%、-8.48%、-11.96%,各经济主体和各行业部门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疫情冲击对于居民消费的负向影响尤甚;财政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政策组合实施之后,GDP增速分别为0.09%、-3.80%、-7.20%,并且政策对各经济主体和部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振效果,对居民消费和就业的提振效果较弱。本文建议,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要协调发力、精准施策,同时要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投资;多举措提振居民消费和全面强化稳就业措施应当作为目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要加大力度扶持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加快发展培育新业态产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竞科 王小苑
2020年初,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国采取了严苛的防控措施。短期内的社会停摆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抑制了碳排放量的增长。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碳排放模块的开放经济CGE模型,根据冲击来源设定不同情境,量化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造成的宏观经济、产业扩散以及CO_2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GDP的影响约为-2.74%,从冲击路径看,供给侧冲击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导冲击路径,从冲击来源看,防控措施的影响远大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在碳排放方面,虽然疫情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量,但经济代价极大,具有短期性和不可持续性。最后,基于后疫情时代,为经济恢复与碳减排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彦辉 孙祥栋 徐朝
文章在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入财政支出政策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动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以短期冲击为主,长期效应不显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整体需求萎缩,主要表现为消费和投资需求收紧,并伴随着通货膨胀和失业水平的上涨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政府增加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同时缓解就业压力并提升产出,但两类工具均存在一定的"负效应",若两种政策搭配使用则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和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预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磊 张永强
增值税减税政策影响广泛,会对宏观经济和各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全国多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分析了2019年4月实施的增值税减税政策对宏观经济及各行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此次增值税减税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对实际GDP、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社会福利、总投资及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均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对通货膨胀影响不大,但会导致政府收入和政府消费有所下降;且在此次减税政策中,采矿业和制造业受益最多。
关键词:
增值税减税 宏观经济 可计算一般均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原鹏飞 魏巍贤
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及部门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各行业产出与房地产价格的变动方向一致,但重工业、采掘业以及房地产业等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房地产价格上涨与下跌使得所有居民的收入都下降,但各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所受到的影响并不相同,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与房地产价格变动的方向一致。总体来看,房地产价格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较大,但相同幅度价格下跌的负面冲击更大。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张斌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应对疫情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是避免短期冲击的长期化,政策力度要适度且要与体制、机制改革相配套。建立应对疫情的长效机制需要推进以提高地方治理能力为目标的财税改革。要重视疫情对国际分工和产业链布局的影响,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匹配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牟敦国
石油与煤炭价格上涨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其影响度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特点的相关性,以及如何应对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都是政府宏观决策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CGE方法研究了这些问题,尤其是对石油与煤炭价格上涨影响程度的对比,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研究空白。结果表明: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具有紧缩作用,但对不同产业的紧缩程度不一致,能源价格除了影响经济增长,还将推动产业结构变化。对大多数产业而言,相同比例的价格上涨,煤炭的紧缩作用是石油紧缩作用的2至3倍;对于非能源密集型的服务业紧缩幅度也达3倍,石油和煤炭的经济紧缩作用程度不一致与目前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基本吻合,2007年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
关键词:
石油价格 煤炭价格 紧缩作用 产业结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鑫 安毅 王小宁
国际油价的长期上涨压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大。本文基于我国最新的投入产出表建立了12部门的CGE模型,用以分析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石油价格上涨对当前GDP的影响较弱,对CPI和PPI的影响较大。为此,我国应从替代能源创新、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争夺国际原油定价权三个角度出发,缓解油价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关键词:
国际油价 CGE模型 宏观经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财政减收 赤字率 财政收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嘉泽 李慧娟 杨军
本文将2014年OECD国际投入产出表结构嵌入全球贸易分析数据库GTAP10,通过对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进口品的来源及在国内的流向进行划分,实现与WWYZ模型的连接。在此基础上,将就业、消费、通关时间和投资等四个因素作为冲击变量,模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长短期内差异显著,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DP和进出口总量明显下滑,在经历短暂反弹后,长期内全球经济将逐步回归到基准情景下的增长水平。产业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服务业和农业产出在短期内降幅较大,长期则会逐渐恢复;制造业产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对有限,但在长期内,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新冠肺炎疫情将促使中国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并逐步成为全球价值链供需的核心,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最后,本文就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洁 史安娜 马轶群
本文构建了一个环境规制影响宏观经济的内在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将环境规制冲击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建立在"波特假说"基础上的模拟经济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经济特征,环境规制对产出、消费、投资和资本存量具有长期正向效应,对就业、物价、生产成本和工资收入具有长期负向效应,且在对各宏观变量变化的贡献中,环境规制发挥了主要作用。技术进步、政府支出和劳动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与已有研究较为一致,但与环境规制相比,三种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仅为中短期效应。
关键词: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环境规制 宏观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建丰 王伟丽
本文着眼于后疫情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不同阶段,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从新冠大流行时疫情冲击我国经济的路径出发,评估后疫情时期新冠肺炎疫情与经济之间的权衡,分析后疫情时期疫情发展的不同规模对我国GDP、进出口贸易、贸易条件、福利以及部门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后疫情时期,疫情的长期持续小规模爆发对宏观经济的破坏效应更明显,若疫情长期内持续小规模流行,我国的GDP、进出口贸易、居民福利以及部门产出均受到明显冲击;(2)在后疫情时期,疫情的短期偶然性爆发并不会对我国的GDP、福利、贸易条件以及部门产出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这主要是经济发展韧性抵消了疫情的短期负向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虹 韦鑫 余珮
欧盟和美国分别是中国以出口额衡量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美欧间的自由贸易安排难免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本文使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基于动态比较分析的视角,以美欧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作为冲击变量,模拟了TTIP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各行业产出和贸易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TTIP顺利建成实施,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综合负面影响较为明显,会对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业的产出和出口贸易造成负面冲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毛彦军 王晓芳 徐文成
本文通过在经典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植入商业银行部门,引入了居民消费约束,考察居民消费约束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模型分析发现:一方面,引入居民消费约束后的扩展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中国的经济实际;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约束明显的减弱了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反应程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为增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货币政策决策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恰当评估居民消费约束状况,把握好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
关键词:
消费约束 货币政策 贝叶斯估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仝冰
为了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可以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一个包含多种冲击和摩擦性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这类模型通常使用利率规则测度货币政策冲击,不过,货币数量规则可能更适合中国现实。在使用货币数量规则这种新的设定下,历史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992—2016年期间,产出增长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投资冲击和外生需求冲击,而其中的两次剧烈波动则需要用其他冲击来解释;通货膨胀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其次是价格加成冲击、投资效率冲击和永久性技术冲击。在新的设定下,理论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尽管货币政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其重要程度已经降低;此外,投资的波动主要是源于投资效率冲击而不是投资品价格冲击。这些发现与国内外现有的结论并不一致。这表明,选择何种方式测度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至关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