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5)
2023(12751)
2022(10716)
2021(10261)
2020(8773)
2019(19582)
2018(19117)
2017(37127)
2016(19976)
2015(22564)
2014(21936)
2013(21176)
2012(18869)
2011(16342)
2010(16363)
2009(14945)
2008(14467)
2007(12430)
2006(10466)
2005(8844)
作者
(52057)
(43383)
(43344)
(41188)
(27752)
(20716)
(19666)
(16961)
(16529)
(15441)
(14803)
(14612)
(13612)
(13591)
(13439)
(13267)
(12919)
(12537)
(12523)
(12467)
(10555)
(10448)
(10429)
(10003)
(9851)
(9697)
(9406)
(9378)
(8661)
(8478)
学科
(77887)
经济(77813)
管理(63843)
(61366)
(52000)
企业(52000)
方法(41013)
数学(37000)
数学方法(36364)
(31586)
中国(23307)
(20913)
技术(16702)
(16692)
财务(16636)
财务管理(16582)
业经(16358)
(15793)
企业财务(15783)
理论(14037)
(13949)
贸易(13937)
地方(13813)
(13575)
农业(13426)
财政(13286)
(12853)
银行(12838)
(12717)
(12472)
机构
学院(266084)
大学(264484)
(113011)
经济(110980)
管理(108956)
理学(95128)
理学院(94263)
管理学(92415)
管理学院(91912)
研究(80954)
中国(63880)
(59001)
(53087)
科学(46734)
财经(44223)
(40459)
中心(38770)
(38394)
(38256)
(37185)
业大(36970)
经济学(35876)
研究所(34250)
财经大学(33149)
经济学院(32519)
北京(32454)
(30721)
师范(30390)
(29699)
(29688)
基金
项目(184534)
科学(148096)
基金(137121)
研究(135089)
(118198)
国家(117261)
科学基金(103799)
社会(87780)
社会科(83503)
社会科学(83483)
(71977)
基金项目(71847)
自然(67638)
自然科(66279)
自然科学(66264)
自然科学基金(65071)
教育(64045)
(59935)
资助(56794)
编号(53852)
成果(42069)
(41441)
(41233)
重点(40968)
创新(38792)
(38278)
国家社会(37013)
教育部(36620)
课题(36431)
大学(35828)
期刊
(114802)
经济(114802)
研究(75869)
中国(53306)
(50833)
管理(42369)
学报(36490)
科学(35014)
(32034)
大学(29799)
学学(28364)
教育(26666)
技术(26637)
(25286)
金融(25286)
财经(22868)
农业(21760)
经济研究(19925)
(19600)
业经(18230)
问题(14754)
统计(14298)
技术经济(14259)
(13591)
财会(12940)
理论(12872)
科技(12276)
(12119)
商业(11944)
(11868)
共检索到386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磊  孙宁华  钱国军  
本文在包含搜寻摩擦的DSGE模型中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引致的水平冲击和不确定性冲击对劳动力市场波动的宏观影响和微观机理,量化分析不同财政政策规则“稳就业”的效果。研究表明:疫情冲击在短期内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岗位空缺下降,其中,水平冲击与不确定性冲击的交互作用是劳动力市场波动的主要驱动力;水平冲击在供需两端的叠加作用加剧了失业,其在供需两端的抵消作用则降低了工资波动;不确定冲击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抑制了总需求,加剧了劳动力市场波动;在不同财政政策中,政府购买规则在短期内“熨平”劳动力市场波动的效果优于税收规则,但也造成了对私人消费的挤出。此外,财政政策的时滞制约了其“稳就业”功能的充分发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竞科  王小苑  
2020年初,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国采取了严苛的防控措施。短期内的社会停摆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抑制了碳排放量的增长。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碳排放模块的开放经济CGE模型,根据冲击来源设定不同情境,量化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造成的宏观经济、产业扩散以及CO_2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GDP的影响约为-2.74%,从冲击路径看,供给侧冲击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导冲击路径,从冲击来源看,防控措施的影响远大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在碳排放方面,虽然疫情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量,但经济代价极大,具有短期性和不可持续性。最后,基于后疫情时代,为经济恢复与碳减排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彦辉  孙祥栋  徐朝  
文章在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入财政支出政策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动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以短期冲击为主,长期效应不显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整体需求萎缩,主要表现为消费和投资需求收紧,并伴随着通货膨胀和失业水平的上涨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政府增加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同时缓解就业压力并提升产出,但两类工具均存在一定的"负效应",若两种政策搭配使用则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和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预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彭承亮  马威  马理  
本文构建模型分析了美国利率频繁调整、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并使用技术方法对冲与防范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结果表明,美国利率的频繁调整会通过币值波动与汇率波动渠道影响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贸易摩擦增加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降低总收入,影响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大宗商品市场投机活动可能推动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套期保值可以降低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本文建议通过积极谈判缓解贸易争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品贸易,营造宽松稳定的贸易环境;进一步保持汇率稳定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施定向调控帮助企业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强期货市场建设,对冲与防范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晓彬  刘博  刘江宁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为准确预测我国宏观经济未来走势带来挑战。本文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出发,将模型置信集检验与U-MIDAS模型组合,设计了一种在混频情形下利用预测变量的异质性波动从大维数据集中选取对GDP具有稳定预测效果变量的方法。通过利用选取出的稳定性变量构建多种形式的混频目标因子模型并与其他类型的混频因子模型对比,全面评估了不同模型在疫情前后对GDP进行高频现时预测的效果。研究发现,在疫情冲击前的平稳时期,利用覆盖范围较广的变量构建双因子MIDAS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利用稳定性变量构建的单因子U-MIDAS模型同样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当经济从冲击中持续恢复时,利用部分稳定性变量构建的双因子U-MIDAS模型在捕捉到GDP的核心变化后率先对其连续做出准确的现时预测。经济稳定时,对预测变量设定较长的滞后阶数会提升预测效果;在冲击后的恢复期中则应减少滞后阶数,避免变量在冲击中出现的异常值对预测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也为当经济受到巨大外生冲击或处于冲击后的恢复期时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晓文  郭文伟  沈明浩  
结合全球28个股市在2003—2021年的日度数据,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动态波动溢出指数方法来测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股市波动溢出风险及其连通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面板中介效应模型来揭示疫情对股市波动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全球重大危机事件(金融危机、疫情危机)冲击均会加剧各国股市的极端波动风险且危机发生国成为波动溢出的主要来源;第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剧全球股市的总体溢出水平和网络连通性水平,使得大部分国家股市面临危机发生国股市的波动溢出风险;第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沪深股市自身波动风险不大,但面临海外国家股市波动溢出风险;第四,从全球来看,总体上存在着"疫情冲击→股市波动率(波动溢出风险)→股市尾部风险"的影响路径和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震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冲击是短期的,但相比于2003年非典疫情的冲击更为严重和复杂,其主要原因是就业格局和就业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服务业就业、没有明确雇佣关系的灵活就业、小微企业就业增多,以及外出农民工等成为主要的就业群体,而就业保护和社会保障体系对这部分就业群体的覆盖不足,这导致应对疫情冲击的"稳就业"措施在实施中面临政策可及性差、治理能力欠缺等问题。为提升"稳就业"措施实施的效果,有效应对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更多关注弱势人群和重点群体,创新治理模式,搭建"政府—社会(社区)—个人"的治理链条,提升治理效能。同时,在疫情期间捕捉就业和社保体系存在的漏洞和发展困境,促进我国就业保护和社会保障的长期改革,使其适应就业格局和就业模式的变化,并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弹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远卓  张红地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病毒肺炎,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传染性更强,蔓延省域更广,确诊人数更多。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疫情,并且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由于我国政府在应对此次疫情上采取了有力措施,此次抗击疫情的周期有望缩短。我们预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2020年第一季度,从第二季度起经济将会逐渐恢复正常。那么如何消除此次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今年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卫彦琦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变革,数字经济下的居民消费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此,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以及样本城市卫计委公布的COVID-19病例数据,探讨了疫情冲击下移动支付对于居民消费的异质性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COVID-19疫情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高度依赖于消费市场的城市居民,而对农村家庭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然而,移动支付对城乡居民的消费促进作用均有显著提升,同时移动支付对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提升的边际效应显著高于农村居民。为此,本文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平台的建设、推动农村移动支付的深入普及以及出台移动支付优惠政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洁  孙明杨  
以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选取2019年第一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疫情冲击前的公司内部资本市场规模对企业在疫情期间业绩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疫情冲击前,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规模越大,在疫情期间的业绩下降程度越大。机制检验表明,疫情冲击前的内部资本市场规模是通过提高财务杠杆、降低财务柔性来影响企业业绩。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影响在地区法制环境较差以及公司代理问题较严重的情况下更显著。将资产负债率分解为外部债务比率和集团内部债务比率,发现内部借贷在内部资本市场影响企业疫情期间的业绩表现中发挥主要的中介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金  张晓兰  严斌剑  
利用CGE模型中不同宏观闭合选择的情景分析,本文检验了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多种宏观经济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主要发现:(1)综合供给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观点可解释供给冲击压力,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偏重投资等形成供给冲击压力诱因;(2)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对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形成供给冲击压力有着不完全一样的解读,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对冲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冲击产生的消极影响,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则需要政府作用的适当发挥;(3)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产业链断链断供冲击对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远超中美贸易战的关税壁垒,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政策启示:(1)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协同对冲市场预期转弱趋势,沉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挑战;(2)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实现供给与需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均衡;(3)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秉泉  李文静  赵碧倩  
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在梳理各级人社部门出台的稳定劳动关系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大局意识、合理对待应急措施、发挥三方机制作用、视疫情程度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以及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释,为劳动关系双方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帮助,适当放松工时管理并加强企业工时方面指导,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疫情对用工形式的后续影响,指导企业依法合规制定减员方案,妥善处理疫情引发的劳动纠纷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晓晶  刘磊  
无论是800年债务变动的大历史,还是1970年以来的四次全球债务浪潮,高债务过后往往都伴随着危机或衰退。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也经历着明显的周期现象,2008-2016年共上升100个百分点。2017年后开始了平稳去杠杆,三年连续12个季度宏观杠杆率维持在240%~246%之间波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债务和GDP均产生冲击。据推算,2020年名义GDP增速将滑落至6%左右,同时债务增速将有所提高,最终导致杠杆率攀升10个百分点左右。未来的政策重点仍在于稳增长与稳杠杆间的动态平衡,包括用改革而非刺激的办法稳住总需求、容忍宏观杠杆率的适度上升、资源配置与风险配置相匹配,以及针对公共部门特别是国企与融资平台精准去杠杆。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彩玲  王泰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世界各国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带来挑战的同时,严重冲击了各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埃及政府积极采取疫情防控措施,推进经济复苏,使埃及疫情在初期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稳步复苏。埃及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薄弱、经济固有缺陷明显以及新冠病毒易变性特征影响着埃及政府的疫情治理成效。2020年12月下旬,埃及疫情再次反弹。埃及政府只有坚持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抓住机遇,保障经济供应链安全、扩大需求侧改革;践行多边主义,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阈展开国际合作,才能在疫情与全球化危机中实现突破、稳步前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焦点  邢晓荣  刘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稳定带来深远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全球农业在疫情冲击下显示出较强韧性,生产、贸易、供应链较为平稳,整体表现好于其他行业。粮食等农产品需求的刚性特质、各国的危机干预和积极应对、农业供应链条的相对扁平以及快速复苏的中国农产品需求,都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尽管如此,全球农业发展还面临疫情反复、灾情多发、政策多变等多重现实挑战,发生全球或区域性粮食危机、国际治理失位等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