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9)
- 2023(15255)
- 2022(13097)
- 2021(12270)
- 2020(10307)
- 2019(23049)
- 2018(22663)
- 2017(43187)
- 2016(23146)
- 2015(25880)
- 2014(25159)
- 2013(24561)
- 2012(22112)
- 2011(19699)
- 2010(19955)
- 2009(18660)
- 2008(17135)
- 2007(14864)
- 2006(13021)
- 2005(11296)
- 学科
- 济(84725)
- 经济(84630)
- 管理(68054)
- 业(65762)
- 企(56639)
- 企业(56639)
- 方法(37571)
- 数学(31763)
- 数学方法(31373)
- 中国(29297)
- 融(28137)
- 金融(28133)
- 银(26057)
- 银行(26019)
- 行(25120)
- 财(23832)
- 农(22314)
- 业经(21045)
- 地方(19864)
- 制(18728)
- 技术(18200)
- 学(17889)
- 贸(17653)
- 贸易(17636)
- 易(17119)
- 理论(16808)
- 务(15800)
- 财务(15733)
- 财务管理(15710)
- 农业(15147)
- 机构
- 大学(310357)
- 学院(310306)
- 管理(123812)
- 济(122350)
- 经济(119564)
- 理学(107018)
- 理学院(105887)
- 管理学(104129)
- 管理学院(103575)
- 研究(101594)
- 中国(81529)
- 京(65221)
- 科学(61669)
- 财(56848)
- 所(49471)
- 中心(48187)
- 农(46094)
- 财经(45520)
- 研究所(45149)
- 业大(44506)
- 江(44293)
- 经(41370)
- 北京(40975)
- 范(40528)
- 师范(40155)
- 州(37415)
- 院(37323)
- 经济学(36658)
- 农业(36039)
- 财经大学(34086)
- 基金
- 项目(214476)
- 科学(168644)
- 研究(160314)
- 基金(154479)
- 家(133241)
- 国家(132083)
- 科学基金(114292)
- 社会(100193)
- 社会科(95007)
- 社会科学(94982)
- 省(84901)
- 基金项目(82007)
- 自然(73242)
- 教育(73028)
- 自然科(71568)
- 自然科学(71552)
- 划(70507)
- 自然科学基金(70250)
- 编号(66487)
- 资助(62738)
- 成果(53709)
- 重点(47641)
- 创(47083)
- 部(46282)
- 发(46226)
- 课题(45364)
- 创新(43922)
- 项目编号(41933)
- 国家社会(40709)
- 科研(40707)
- 期刊
- 济(131399)
- 经济(131399)
- 研究(92730)
- 中国(59949)
- 学报(46621)
- 管理(45721)
- 科学(42780)
- 财(42298)
- 农(41880)
- 融(40218)
- 金融(40218)
- 教育(37372)
- 大学(35475)
- 学学(33218)
- 农业(28961)
- 技术(26840)
- 业经(22109)
- 经济研究(21473)
- 财经(21290)
- 经(18149)
- 图书(17194)
- 问题(16458)
- 理论(16133)
- 科技(15872)
- 业(15047)
- 实践(14961)
- 践(14961)
- 技术经济(14324)
- 贸(14056)
- 现代(14055)
共检索到458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玉姬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香港经济陷入衰退,由此引发社会各界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否动摇的疑虑。本文从香港产业结构、法治、监管、地理区位、开放市场、联系汇率制度以及金融人才方面着手分析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香港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领域的影响。结合我国"十四五"规划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定位提出建议:短期内需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恢复社会各界对香港经济及营商环境信心;长期来看,通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扩展金融人才储备等手段,以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和金融辐射能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守荣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与内地的金融关系李守荣今年7月1日,香港要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大转变——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了!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百余年的一大历史耻辱。从此,香港就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按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近二、三十年,香港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莫过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并且,这已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和特征。“九七”以后,能不能保持、巩固和进一步提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不仅关系到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一国两制”、“港人制港”伟大构想的实践。本文将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及其前景问题作一论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受采
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国务院港澳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研究员卢受采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征战后香港由单纯转口港发展为工业城市又发展为国际贸易、金融、交通运输中心的整个过程中,金融业始终是整体经济的重要支柱,表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金融机构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小知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实际上是近二三十年以来的事情,特别是七八十年代,香港金融业迅猛发展使它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第三国际金融中心或远东国际金融中心。80年代后期,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日益突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数量急剧增加。1969—1978年,香港持牌银行的分支机构从362家猛增到851家,注册接受存款公司从0剧增到234家,保险公司从156家增至227家,外国银行代表处从21家扩大到104家,目前,香港已有537家来自43个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焕山 黄蕾
“九七”后,香港能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一“东方明珠”的美誉,巳成为世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纵观多种因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前景看好。 一、法律制度因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的根本保证 香港回归,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主权国应有的国际地位,这是香港稳定与繁荣的政治基础。香港回归,仍然保持现行的资本主义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恩
香港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不但互有优势与隐忧,而且上海金融中心的建立也不一定是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代替和竞争,未来建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间顶多是相互分工和彼此合作的关系。
关键词:
上海 香港 国际金融中心 竞争 合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万灵 唐曦宁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高度开放、透明的经济体制和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本文回顾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中国内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和透明度、实施对金融业的适度监管、充分利用经济腹地因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
关键词:
国际金融 金融中心 香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孔德刚
论“九七”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持与提高·孔德刚·作为国际都市的香港,其金融走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的20多年内,香港的金融业不仅积极催化和支撑着香港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促进和推动中国内地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香港在亚太...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孔德刚
由于政治上的敏感性、经济上的复杂性及国际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得香港“九七”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发展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倍受世人关注。本文认为,无论是从法律、比较及成本的角度,还是从道义上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方均无意改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强大的城市整体功能与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将成为构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坚固基石;令人瞩目的“中国因素”将一如既往地促使和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国际经济的复苏及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也将对香港金融未来的发展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不过虽然内地、香港及国际环境总体上十分利好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与不利。因此这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清华
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其战后最重要的经济成就。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既面临着挑战,又充满了发展机遇。“九七”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仅可以维持,而且还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海红
金融业是香港经济的生命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能否得以维持和巩固,既关系到香港自身未来的经济前途和命运,又是对我们“一国两制”模式能否成功的印证。其意义之重大,以致于通过《基本法》将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目标纳入法律规范。不难想像,了解目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对实现上述目标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朱鸿鸣 朱俊生
新冠肺炎疫情会从多个渠道给金融运行带来影响,总体上会形成预期冲击、实体传导、政策消化三个冲击阶段。疫情对金融运行的冲击总体可控,但要警惕对区域及行业的结构性影响,以及与存量风险的叠加效应。针对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结构性、叠加性特征,在系统全面防控疫情带来的金融风险时,应重点关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特别要防止新旧风险并发,"股、债、汇"风险叠加等极端情况出现。当前,在制定和完善对冲性金融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其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宜多采用数量化工具,以便于政策的后期退出;多采用结构化工具,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多采用区域性政策,以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提前控制政策消化期的成本。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金融风险 疫情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