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3)
2023(12010)
2022(10096)
2021(9322)
2020(7791)
2019(17056)
2018(16959)
2017(32874)
2016(17302)
2015(19112)
2014(18802)
2013(18461)
2012(17175)
2011(15848)
2010(16460)
2009(15938)
2008(15279)
2007(13897)
2006(12908)
2005(11786)
作者
(48514)
(40192)
(39760)
(38197)
(25563)
(18834)
(18093)
(15297)
(15045)
(14395)
(13666)
(13047)
(12972)
(12695)
(12390)
(12380)
(11949)
(11691)
(11615)
(11470)
(10174)
(9771)
(9613)
(9293)
(9241)
(9108)
(8768)
(8749)
(7941)
(7814)
学科
(88104)
经济(88039)
管理(54095)
(48569)
(39129)
企业(39129)
方法(28444)
中国(25220)
数学(25066)
数学方法(24799)
地方(21206)
(21130)
(18892)
(17683)
业经(17669)
技术(15493)
(15389)
银行(15377)
(15161)
贸易(15145)
(14900)
(14713)
(14694)
地方经济(13946)
(13802)
金融(13799)
农业(13591)
(12930)
环境(12193)
(11777)
机构
学院(250718)
大学(247644)
(118117)
经济(115764)
管理(94249)
研究(87473)
理学(79339)
理学院(78538)
管理学(77421)
管理学院(76930)
中国(69760)
(56429)
(51431)
科学(47407)
(43150)
财经(43011)
中心(39461)
(39216)
(38796)
研究所(38116)
经济学(37577)
经济学院(33501)
(33180)
北京(33148)
(31998)
师范(31772)
财经大学(31407)
(31334)
(31189)
业大(29617)
基金
项目(151103)
科学(120089)
研究(117466)
基金(108681)
(91986)
国家(91200)
科学基金(78636)
社会(76947)
社会科(73057)
社会科学(73042)
(59230)
基金项目(55579)
教育(53478)
(48732)
编号(48369)
自然(46152)
自然科(45083)
自然科学(45069)
资助(44408)
自然科学基金(44248)
成果(40754)
(35097)
课题(34147)
重点(33746)
(33733)
(33668)
国家社会(31885)
创新(31726)
(30238)
教育部(29782)
期刊
(144221)
经济(144221)
研究(85794)
中国(51374)
(42061)
管理(39220)
(31331)
(30883)
金融(30883)
科学(29550)
学报(29347)
教育(27571)
经济研究(25145)
大学(23598)
技术(23062)
业经(22931)
财经(22187)
学学(22107)
农业(21001)
(19342)
问题(18316)
(16166)
技术经济(14673)
国际(14257)
商业(13038)
统计(12574)
理论(12504)
现代(12177)
(11832)
世界(11776)
共检索到403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孟春  丁崇泰  孟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防控应对举措。在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如何把握好控制疫情和稳定经济的界限?如何化解疫情冲击下的金融风险和就业问题矛盾?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卢山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政府陆续出台实施了各种出行限制及隔离措施。这些措施可能造成跨境工作人员工作地点的临时变化(如居家办公),并引发跨境工作人员合法滞留、常设机构、双重征税等方面的风险,需要企业和个人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疫情期间跨境劳务派遣的外籍人员在境外意外滞留需要思考的税务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佟家栋  盛斌  蒋殿春  严兵  戴金平  刘程  
在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并竭力寻求增长动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打断了已经倍受质疑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的数字经济投资,以及中国深化发展完整、高效和安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 GVC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莹  
据初步测算,疫情影响之下,2020年全年财政增速保持在0-2%难度很大,财政收支缺口预计将达6.6-7.2万亿,赤字率大概率"破3",GDP增速"保6"难度较大,过度增债扩支、CPI上涨、PSL工具运用、非税收入暴增等可能引发潜在财政风险。基于此,财政应充分立足国家治理的视角,合理调控当前保障疫情所需、近期弥补收支缺口、远期熨平经济风险,综合运用适度增债扩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财政金融互动、强化风险管控等多重手段,切实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同时,专注高质量发展与民生幸福,为财政适度松绑,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蔡庆如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的加剧,造成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并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冲击。农业出口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与生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疫情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受限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增加、国际需求萎缩以及出口流通受阻等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后疫情时代保障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未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朱鸿鸣  朱俊生  
新冠肺炎疫情会从多个渠道给金融运行带来影响,总体上会形成预期冲击、实体传导、政策消化三个冲击阶段。疫情对金融运行的冲击总体可控,但要警惕对区域及行业的结构性影响,以及与存量风险的叠加效应。针对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结构性、叠加性特征,在系统全面防控疫情带来的金融风险时,应重点关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特别要防止新旧风险并发,"股、债、汇"风险叠加等极端情况出现。当前,在制定和完善对冲性金融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其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宜多采用数量化工具,以便于政策的后期退出;多采用结构化工具,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多采用区域性政策,以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提前控制政策消化期的成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政阳  
服务贸易逆差明显、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宏观政策引导仍然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导致的需求下降对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为顺应全球疫情危机下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变化新趋势,应该充分依托国内庞大的市场基础以及数字经济的积淀,坚持对外开放与加强监管相统一,基于数字技术延伸服务贸易新场景,不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以持续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乔  
人类进入风险社会,全球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以"财政小风险"冲抵"经济社会大风险"成为我国抗击疫情的首要选择,同时也导致财政风险积聚。如何化解我国"后疫情时期"的财政风险?本文建议,应增强应对疫情影响政策的精准性、提高刺激经济回暖政策的有效性、巩固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的持续性和强化全球应对疫情策略的协同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智雷  邵玺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其如何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亟待研究。基于第三期湖北省百县生育调查数据和新构建的地区疫情风险等级指数,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生育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地区疫情风险等级每上升1个单位,一孩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提高39.6%,二孩家庭的三孩生育意愿提高55.6%。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二孩生育意愿,地区疫情风险等级的上升对高自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高受教育水平群体以及非农户口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于三孩生育意愿,新冠肺炎疫情仅对高自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高受教育水平群体以及非农户口家庭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于研判后疫情时期中国生育水平走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艳芬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突发,正从局部向全球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发酵且不断蔓延,2020年世界经济继续放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不排除个别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自身即受到疫情影响,也会有溢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意义重大。尽管疫情终将被控制,一系列措施也会使经济走出低谷,但风险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拯救经济的政策风险后遗症以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置的挑战都不可低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伟玲  吴志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量互联网公司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展示疫情动态,为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提供重要支持。可见,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疫情的冲击,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而疫情防控也为数字化技术创新突破带来新场景、为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开辟新空间、为数字消费兴起提供新动能。但我国数字化供需不均衡、不匹配,大数据应用水平不高,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有待提速,数字化领域人才欠缺等问题阻碍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因此,应从短期、中期、长期采取措施,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支持,做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建好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婷婷  朱昂昂  
本文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非典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在传染范围、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差异,分别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金融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时期以及在全球蔓延时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郑江淮  付一夫  陶金  
新冠肺炎疫情将在未来1至2个季度内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改变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本文通过对"非典"前后的宏观经济和消费形势复盘,并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造成的潜在影响。在宏观经济层面,既包括疫情的客观影响,如社会零售总需求下降、投资放缓、CPI波动、进出口萎缩等;也包括各方采取应对措施后对大环境的改变,包括企业融资环境(货币政策)、税费环境(财政政策)等。在消费经济层面,整体消费所受冲击较大;细分零售行业受影响的类型可分为平稳增长型、增速下滑型和逆市上扬型;超市、专业连锁和多业态零售表现较好。疫情将加速零售商业模式变革,无人配送、下沉市场、"宅经济"等需求结构的改变将重塑未来商业模式。总体而言,尽管消费领域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但疫情之后的"补偿性消费"会一定程度缓解对全年消费增长所造成的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