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62)
2023(20352)
2022(17644)
2021(16600)
2020(14185)
2019(32406)
2018(32295)
2017(62123)
2016(34174)
2015(38456)
2014(38219)
2013(37598)
2012(34554)
2011(30951)
2010(31304)
2009(29368)
2008(29258)
2007(26291)
2006(22944)
2005(20360)
作者
(97896)
(81451)
(81021)
(77273)
(51878)
(39190)
(37181)
(31798)
(30640)
(29452)
(27568)
(27374)
(25977)
(25839)
(25423)
(25299)
(24759)
(24221)
(23477)
(23352)
(20215)
(20020)
(19934)
(18582)
(18281)
(18267)
(18154)
(18088)
(16536)
(16272)
学科
(133155)
经济(133002)
管理(107294)
(101054)
(86314)
企业(86314)
方法(61735)
数学(52984)
数学方法(52262)
(39516)
(36220)
中国(34591)
业经(30150)
(28291)
(26874)
地方(26521)
(26167)
财务(26064)
财务管理(26009)
(25615)
贸易(25604)
(24873)
企业财务(24681)
农业(23793)
理论(23358)
技术(23170)
(22836)
银行(22775)
(21530)
(21511)
机构
学院(478803)
大学(478226)
管理(190309)
(190086)
经济(185711)
理学(162539)
理学院(160751)
研究(158286)
管理学(157877)
管理学院(156969)
中国(121593)
(101558)
科学(97793)
(91385)
(79979)
(77917)
中心(73227)
(72920)
研究所(72422)
财经(71653)
业大(70778)
(64894)
北京(64193)
(62377)
师范(61772)
农业(61092)
(58894)
(57864)
经济学(55936)
财经大学(53043)
基金
项目(318010)
科学(249008)
研究(232570)
基金(228836)
(198857)
国家(197143)
科学基金(169248)
社会(144239)
社会科(136564)
社会科学(136525)
(125221)
基金项目(120793)
自然(111057)
自然科(108420)
自然科学(108391)
教育(107931)
自然科学基金(106431)
(105009)
编号(96428)
资助(95070)
成果(78624)
重点(71031)
(69711)
(67378)
(66522)
课题(66408)
创新(62115)
科研(61038)
教育部(59712)
项目编号(59430)
期刊
(211548)
经济(211548)
研究(139439)
中国(93081)
学报(74454)
(73718)
管理(72339)
(69748)
科学(68187)
大学(56383)
教育(53433)
学学(52965)
农业(47576)
(45712)
金融(45712)
技术(43508)
业经(34959)
财经(34698)
经济研究(33384)
(29707)
问题(26938)
(26714)
图书(25393)
技术经济(24253)
(22637)
(22617)
理论(22604)
科技(22254)
统计(21813)
现代(21807)
共检索到714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梦  
养老金作为资金端的重要力量,是目前政府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和ESG理念的主要载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养老金规模强势增长,养老金ESG投资成为学界及业界的新热点。本文以全球主要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案例,在对其研发的ESG主题投资、ESG指数投资和ESG绿色债券产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养老金ESG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以及产品的特性与表现,并在借鉴全球养老金ESG投资策略的基础上,对中国构建养老金ESG投资策略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志钢  詹悦  张玉梅  樊胜根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扩散,许多本就因为冲突、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而深陷食物不安全的国家和地区的防疫形势也日益严峻。虽然目前全球食物供给总体充足,食物价格稳定,但疫情的快速蔓延将给全球食物安全带来威胁。由于隔离和边境关闭,市场、供应链和贸易受到波及,全球食物的供给受到影响。食物流通渠道可能因运输中断和更加严格的检疫措施而受阻,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一些国家为保障国内食物供应而采取限制出口的行为,将影响依赖于粮食进口的国家进口粮食,也不利于依赖于出口初级农产品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使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居民获得充足的营养食物变得更加困难。食物安全不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全球治理,对最弱势群体采取迅速的保护和援助措施。既要确保国内食物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同时,应该保持贸易开放,并利用和创新电子商务保障食物供应,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全球经济置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环境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则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从宏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冲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2)从国家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3)从行业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且简单价值链活动受到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复杂价值链。因此,应竭力稳定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强化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洪铎  张铌  卢阳  陈晓珊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如何纾解疫情不利冲击以推动国际贸易步入复苏的快车道,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需共同应对的重大议题。本文基于跨国月度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在一般均衡条件下探析其贸易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进、出口方双边层面的关税等价转换结果来看,疫情所引致的进、出口贸易遏制效应分别相当于加征0.175%~5.913%、0.186%~6.275%幅度的关税;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主要通过加剧供需端冲击、引发贸易壁垒、催生不确定性风险等渠道对全球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基于一般均衡贸易影响(General Equilibrium Trade Impact,简称"GETI")框架的反事实分析显示,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在跨国范围内能够带来0.3%~3.48%不等的贸易福利改善效应,中等收入经济体从中获得的贸易收益略大于高收入经济体。本文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流行病学、国际经济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内涵,同时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卫生治理亦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翔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经济全球化出现新形势和新变化,其中就包括全球价值链重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蔓延和扩散,会加速全球价值链重构过程,即在短期内通过生产、消费、贸易和政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成冲击,进而呈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中长期看仍将在横向和纵向维度上伸展,并将伴随深刻的结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虽在外资、外贸和"走出去"等方面遭遇挑战,从而影响价值链分工,但考虑到疫情暴发的国内外时间错位及中国已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等因素,相比较而言,即便是在价值链呈现收缩的短期内,中国也具有进一步留住产业链、扎根价值链和巩固分工地位的机遇;而从中长期看,疫情倒逼创新发展带来的结构性调整等,也将有助于在新一轮价值链深度演进中赢得竞争新优势。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作用和角色,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中国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以更大的开放应对疫情冲击,既要采取有效的短期应对举措,也要做好有利的长期发展预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玮炜  吕映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断了高职学校的教学进程,使教学组织陷入困境。在线教学的及时介入有助于重组教学秩序,恢复教学生态,提振抗疫信心,使高职免于陷入教学停摆的局面。但是,低效的互动性和难以开展的实践操作性也显示在线教学在适应高职类型教育上仍有较大局限性。高职院校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重塑教学格局,加大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支持在线教学的制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金强  黄梅波  崔文星  
主权债务问题是国际发展长期积累的全球性问题。在当下全球权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传统的债务治理框架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债务国、传统债权国和新兴债权国的博弈框架已经逐渐展现。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那些遭受疫情冲击的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状况持续恶化。而部分西方国家却将主权债务问题不断政治化,大肆宣扬"债务威胁论"与"债务责任论",不仅肆意夸大债务国的主权债务风险,将债务国的主权债务问题与中国的发展融资进行联系,还支持发展中国家构筑"抗债"统一阵线,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债权国的债务减免施加政治压力。这种大国间的政治博弈直接冲击了传统的主权债务治理范式,形成了全球主权债务的治理困境。中国需要充分利用此次疫情冲击产生的危机效应,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导向,将国际发展合作实践与主权债务治理体系的改革相结合,将当前对中国等新兴融资者的污名化指责转向对全球主权债务治理体系的反思和重构;在充分了解债务国合理减债诉求的基础上,尽快与相关债务国开展债务减免和债务重组谈判,确立债务减免的样板国家。中国还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发展合作平台,加强与其他新兴债权国和新型发展融资机构的协商,以避免形成债务隔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司伟  张玉梅  樊胜根  
流行性传染病的爆发往往伴随着食物与营养安全的风险。本文首先从全球视角回顾流行性传染病爆发对食物与营养安全的经验与教训,其次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食物和营养安全的潜在冲击,最后对如何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下保障中国和全球居民的食物和营养安全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分析指出,短期内中国食物与营养相对安全,但需要警惕疫情对中长期食物安全的影响。鉴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呈现全球化趋势,为防范全球食物和营养安全的系统性风险,需要加强全球合作,采取包括保障食物供应链畅通、保持贸易开放、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及关注贫困人口等综合应对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泽丰  
进入21世纪以来,得益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中国粮食供给和价格相对稳定。伴随着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和全球粮食供给的风险,中国粮食安全始终不容忽视。粮食价格的国内外倒挂、库存消费比过高、粮食贸易受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使粮价稳定和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应通过充分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和粮食国际贸易安全,进一步完善国内粮食价格体系,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维护中国粮食价格稳定,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张丽  刘军弟  霍学喜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苹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产业经济研究室基于987名苹果相产业者的调研数据,从生产、储藏和销售环节系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苹果生产环节对农资、劳动力、苗木供给和果园管理影响较大;在储藏环节涉果企业复工难,贮藏苹果出库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贮藏企业、果农面临亏损风险;在苹果销售环节终端市场消费低迷、价格呈低走态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焦点  邢晓荣  刘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稳定带来深远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全球农业在疫情冲击下显示出较强韧性,生产、贸易、供应链较为平稳,整体表现好于其他行业。粮食等农产品需求的刚性特质、各国的危机干预和积极应对、农业供应链条的相对扁平以及快速复苏的中国农产品需求,都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尽管如此,全球农业发展还面临疫情反复、灾情多发、政策多变等多重现实挑战,发生全球或区域性粮食危机、国际治理失位等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焦点  邢晓荣  刘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稳定带来深远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全球农业在疫情冲击下显示出较强韧性,生产、贸易、供应链较为平稳,整体表现好于其他行业。粮食等农产品需求的刚性特质、各国的危机干预和积极应对、农业供应链条的相对扁平以及快速复苏的中国农产品需求,都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尽管如此,全球农业发展还面临疫情反复、灾情多发、政策多变等多重现实挑战,发生全球或区域性粮食危机、国际治理失位等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佟家栋  盛斌  蒋殿春  严兵  戴金平  刘程  
在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并竭力寻求增长动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打断了已经倍受质疑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的数字经济投资,以及中国深化发展完整、高效和安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 GVC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彭春燕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推动生物、信息等领域实现重大科技进步的同时,导致全球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科技创新在应对疫情中的根本支撑作用凸显,以任务为导向的公私合作科技创新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导致科技创新不平衡现象加剧,面向人类共同挑战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需求显著增加。中国一方面应加强科技创新在应对疫情上的支撑力度,另一方面要提前谋划疫情后科技创新的发展策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婷婷  朱昂昂  
本文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非典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在传染范围、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差异,分别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金融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时期以及在全球蔓延时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