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6)
- 2023(12049)
- 2022(10089)
- 2021(9579)
- 2020(7744)
- 2019(17182)
- 2018(16645)
- 2017(31279)
- 2016(16404)
- 2015(18183)
- 2014(17204)
- 2013(16749)
- 2012(15109)
- 2011(13865)
- 2010(13973)
- 2009(13493)
- 2008(12987)
- 2007(11388)
- 2006(10131)
- 2005(9026)
- 学科
- 济(64601)
- 经济(64543)
- 管理(53685)
- 业(50750)
- 企(42615)
- 企业(42615)
- 方法(25130)
- 中国(22681)
- 数学(21858)
- 数学方法(21607)
- 农(19088)
- 财(17367)
- 贸(16728)
- 贸易(16716)
- 易(16415)
- 业经(15210)
- 技术(14889)
- 制(14025)
- 银(12812)
- 银行(12805)
- 行(12412)
- 策(12326)
- 农业(11745)
- 融(11617)
- 金融(11613)
- 学(11219)
- 环境(10639)
- 技术管理(10638)
- 地方(10379)
- 务(9999)
- 机构
- 学院(226112)
- 大学(223280)
- 济(103906)
- 经济(102148)
- 管理(87789)
- 研究(79837)
- 理学(75117)
- 理学院(74365)
- 管理学(73413)
- 管理学院(72954)
- 中国(63409)
- 财(47359)
- 京(46743)
- 科学(43393)
- 所(38324)
- 财经(36960)
- 中心(35806)
- 研究所(34540)
- 经(33787)
- 经济学(32726)
- 江(32680)
- 农(30390)
- 北京(29931)
- 经济学院(29291)
- 范(29172)
- 院(28982)
- 师范(28970)
- 财经大学(27362)
- 业大(27207)
- 州(26021)
- 基金
- 项目(147121)
- 科学(118892)
- 研究(113422)
- 基金(109150)
- 家(93600)
- 国家(92836)
- 科学基金(80864)
- 社会(75527)
- 社会科(71809)
- 社会科学(71799)
- 基金项目(55389)
- 省(55204)
- 教育(51902)
- 自然(48976)
- 自然科(47908)
- 自然科学(47897)
- 自然科学基金(47091)
- 划(46771)
- 编号(45531)
- 资助(44443)
- 成果(37319)
- 部(33844)
- 创(33583)
- 重点(33028)
- 发(32836)
- 国家社会(32255)
- 课题(31848)
- 创新(31535)
- 教育部(29965)
- 中国(29128)
- 期刊
- 济(115852)
- 经济(115852)
- 研究(73069)
- 中国(46643)
- 财(35741)
- 管理(35268)
- 科学(28977)
- 农(28572)
- 学报(27319)
- 教育(26442)
- 融(24670)
- 金融(24670)
- 大学(21785)
- 经济研究(21047)
- 学学(20325)
- 农业(19975)
- 技术(19929)
- 业经(19020)
- 财经(18507)
- 经(16104)
- 贸(15279)
- 问题(14377)
- 国际(14008)
- 世界(13019)
- 技术经济(11543)
- 业(11538)
- 科技(10496)
- 坛(10433)
- 论坛(10433)
- 商业(10202)
共检索到347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翔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经济全球化出现新形势和新变化,其中就包括全球价值链重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蔓延和扩散,会加速全球价值链重构过程,即在短期内通过生产、消费、贸易和政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成冲击,进而呈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中长期看仍将在横向和纵向维度上伸展,并将伴随深刻的结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虽在外资、外贸和"走出去"等方面遭遇挑战,从而影响价值链分工,但考虑到疫情暴发的国内外时间错位及中国已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等因素,相比较而言,即便是在价值链呈现收缩的短期内,中国也具有进一步留住产业链、扎根价值链和巩固分工地位的机遇;而从中长期看,疫情倒逼创新发展带来的结构性调整等,也将有助于在新一轮价值链深度演进中赢得竞争新优势。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作用和角色,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中国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以更大的开放应对疫情冲击,既要采取有效的短期应对举措,也要做好有利的长期发展预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全球经济置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环境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则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从宏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冲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2)从国家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3)从行业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且简单价值链活动受到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复杂价值链。因此,应竭力稳定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强化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志钢 詹悦 张玉梅 樊胜根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扩散,许多本就因为冲突、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而深陷食物不安全的国家和地区的防疫形势也日益严峻。虽然目前全球食物供给总体充足,食物价格稳定,但疫情的快速蔓延将给全球食物安全带来威胁。由于隔离和边境关闭,市场、供应链和贸易受到波及,全球食物的供给受到影响。食物流通渠道可能因运输中断和更加严格的检疫措施而受阻,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一些国家为保障国内食物供应而采取限制出口的行为,将影响依赖于粮食进口的国家进口粮食,也不利于依赖于出口初级农产品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使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居民获得充足的营养食物变得更加困难。食物安全不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全球治理,对最弱势群体采取迅速的保护和援助措施。既要确保国内食物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同时,应该保持贸易开放,并利用和创新电子商务保障食物供应,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 食物安全 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物价的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微观价格数据,借鉴Chen等的做法,将武汉"封城"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产生了负向冲击,但整体冲击幅度不大。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城市,其整体物价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中国其他城市物价受到的负向冲击没有因新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也没有因其离武汉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城市,其整体物价和食品零售价格受疫情负向冲击更大;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其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更大;及时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其食品零售价格的恢复速度快于其他城市。本文以物价为切入点,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探究物价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层经济机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物价 总供给 总需求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佟家栋 盛斌 蒋殿春 严兵 戴金平 刘程
在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并竭力寻求增长动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打断了已经倍受质疑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的数字经济投资,以及中国深化发展完整、高效和安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
GVC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市于2020年1月23日开始"封城",这一措施对农产品供应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武汉107家农产品供应商进行电话访谈调查,从商户营业状态、进货情况、销售情况和未来预期四个方面分析"封城"前后疫情对武汉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研究发现:疫情对武汉市农产品供应链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封城"措施加剧了这一冲击;"封城"措施对不同类型农产品供应商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粮油供应商的影响最大,果蔬供应商次之,肉蛋奶供应商最小;"封城"措施导致农产品供应商的进货渠道变窄,对批发商的依赖程度提高;"封城"措施对果蔬类和肉蛋奶类农产品的销量冲击最大,对粮油类农产品的冲击最小;不同类型农产品供应商对疫情结束后的经营预期存在较大差异,肉蛋奶供应商选择继续留在原行业的比例最高,果蔬供应商次之,粮油供应商最小。基于此,从助力复工、拓宽农产品供应渠道、加强供需衔接和调整供应商预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保证农产品供应链正常运转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兴 田大洲
本文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例,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保险造成的短期冲击和中长期冲击,分析并估算了疫情期间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减免、稳岗补贴等政策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疫情之后一段时间内降低中小微企业缴费负担,延长中小微企业缴费期限,加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力度和财政投入,加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并提高待遇支付的精准性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应对疫情冲击的社会保险政策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张丽 刘军弟 霍学喜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苹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产业经济研究室基于987名苹果相产业者的调研数据,从生产、储藏和销售环节系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苹果生产环节对农资、劳动力、苗木供给和果园管理影响较大;在储藏环节涉果企业复工难,贮藏苹果出库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贮藏企业、果农面临亏损风险;在苹果销售环节终端市场消费低迷、价格呈低走态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魏后凯 芦千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体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保持总体稳定,但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投资呈下降趋势、生产成本提高、经营风险增加;农民外出务工受阻、就业稳定性下降,多元收入增速下滑且局部减收风险较大,疫情期间临时性消费明显减少,日常生活消费被抑制;农村产业发展受到冲击,基础设施和脱贫攻坚项目进度延后,公共服务新短板暴露出来,为脱贫攻坚和补上农村全面小康短板增添新困难。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三农"工作,利用新产业、新业态逆势发展和部分农民工滞留乡村的有利时机,尽快恢复农业农村经济秩序,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质量,稳定和促进农民务工就业创业,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高质量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秉泉 李文静 赵碧倩
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在梳理各级人社部门出台的稳定劳动关系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大局意识、合理对待应急措施、发挥三方机制作用、视疫情程度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以及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释,为劳动关系双方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帮助,适当放松工时管理并加强企业工时方面指导,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疫情对用工形式的后续影响,指导企业依法合规制定减员方案,妥善处理疫情引发的劳动纠纷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劳动关系 影响 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衣文玉 王淑荣
为防止一场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教育部做出延期开学的决定,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本研究基于对培智学校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行为与学习特点的分析,对居家教学提出了如下对策:以问题为导向,做好情绪管理,消除抗拒行为;结合居家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尊重学生及家长差异,合理做好居家学习管理工作,并对下一步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培智学校 教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关利欣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外蔓延,中国消费市场短期内受到严重冲击。从需求端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对象、消费能力在疫情影响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从供给端看,在餐饮、住宿、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的同时,线上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实现了服务供给的有效补充;同时,供应链局部断裂导致消费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尽管供需两端均受到影响,疫情过后一段时期,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消费升级趋势仍然不会改变,微观消费行为的变化将会导致消费市场出现线上线下进一步深度融合、理性消费重回大众视野、海外消费回流国内等新趋势。这些消费市场的趋势性变化对企业和政府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将疫情期间出现的良好个人行为习惯和新业态新模式创新进行固化和常态化,也需要从长期着眼进一步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完善市场环境,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因此,本文提出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宣传引导,培育消费市场新增长点,完善多层次城乡消费载体,大力提升商品与服务质量,增强收入保障提升消费倾向,提升智慧治理和服务水平等措施促进消费,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关键词:
疫情 需求 供给 消费趋势 国内消费市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婷婷 朱昂昂
本文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非典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在传染范围、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差异,分别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金融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时期以及在全球蔓延时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熊学振 杨春 司智陟
本文基于对牛羊养殖场、加工企业等开展的线上问卷调研,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牛羊产业的影响,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短期来看,生产资料运输困难、牛羊周转滞缓、养殖成本升高,自繁自养模式受疫情影响较小,中大规模养殖场受疫情影响明显,牛羊肉消费量减少,供求维持紧平衡格局。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结束产业发展逐步转入正轨,2020年国内牛羊肉产量及消费量增速放缓,对外进口基本持平或小幅增加,价格将高位运行,同时,带动产业加快转型并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最后,提出构建复工复产保障体系、创新牛羊生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积极拓展产销对接新渠道、强化产业监控与风险评估、健全牛羊业应急防控管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