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3)
2023(10159)
2022(8863)
2021(8295)
2020(7173)
2019(16115)
2018(15948)
2017(31408)
2016(17424)
2015(19624)
2014(19297)
2013(19111)
2012(18177)
2011(16450)
2010(16885)
2009(15909)
2008(15944)
2007(14966)
2006(13084)
2005(11700)
作者
(49985)
(41839)
(41615)
(39845)
(26650)
(19909)
(19097)
(16182)
(15586)
(15139)
(14175)
(13849)
(13410)
(13314)
(13140)
(13063)
(12825)
(12332)
(12222)
(12221)
(10409)
(10303)
(10224)
(9597)
(9524)
(9395)
(9386)
(9213)
(8498)
(8364)
学科
(71883)
经济(71822)
管理(52914)
(51006)
(41787)
企业(41787)
方法(32910)
数学(29109)
数学方法(28796)
(21311)
中国(19445)
(18683)
(15618)
贸易(15611)
技术(15392)
(15189)
业经(14831)
(14347)
地方(14244)
(13980)
农业(13103)
(12599)
银行(12563)
(12033)
(11873)
(11645)
金融(11641)
(10765)
理论(10751)
(10743)
机构
学院(247600)
大学(246772)
(108255)
经济(106014)
管理(96211)
研究(85764)
理学(82140)
理学院(81281)
管理学(79953)
管理学院(79473)
中国(66343)
(51677)
科学(50604)
(50017)
(44003)
(42395)
中心(40064)
研究所(39629)
(39453)
财经(38854)
业大(35927)
(35137)
农业(33479)
经济学(33171)
北京(32780)
(31468)
师范(31181)
(30683)
(30561)
经济学院(29984)
基金
项目(158174)
科学(124779)
研究(117229)
基金(114136)
(98624)
国家(97800)
科学基金(83677)
社会(73973)
社会科(70172)
社会科学(70151)
(62387)
基金项目(59564)
教育(53897)
自然(53336)
(52407)
自然科(52117)
自然科学(52099)
自然科学基金(51174)
编号(48314)
资助(47480)
成果(40133)
(35609)
重点(35468)
(35019)
(34856)
课题(33427)
创新(32995)
教育部(30504)
科研(30291)
国家社会(30132)
期刊
(119172)
经济(119172)
研究(74145)
中国(50674)
(38287)
(37992)
管理(35812)
学报(35632)
科学(33630)
大学(26938)
(26466)
金融(26466)
教育(26032)
农业(25331)
学学(25292)
技术(22174)
经济研究(19703)
业经(19451)
财经(19068)
(16455)
问题(15580)
(14140)
理论(14077)
(14019)
技术经济(13925)
实践(12825)
(12825)
统计(12480)
国际(11965)
(11920)
共检索到378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新伟  杨傲  韩宇凯  
本轮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与以往的上升有所不同,是新冠疫情暴发后需求恢复过快与供应惯性迟滞引起的短期供需错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货币超发、OPEC+产量限制及欧洲天然气政治博弈等多方面作用共振所致。我们认为,推动本轮能源价格上涨的因素有些正在消除,具有短期性;有些因素如各国对新能源的政策等具有长期性的影响。我国能源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能源供需大国的政策变化,防止能源价格上升引发新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洪彪  王敏  
为研判新冠疫情期间网民关注度及情绪对畜产品价格的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研究猪肉、牛肉、羊肉、鸡蛋、白条鸡5种主要畜产品价格波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下,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受本身供需关系变化的影响,但网络关注度和情绪对畜产品价格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且对不同种类畜产品价格的影响情况不同。在猪肉价格上,网络情绪贡献度达到3.06%,网络关注度贡献度为2.65%。综合来看,受影响最大的是猪肉价格,其次是白条鸡价格,牛肉和羊肉价格受到的影响最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浩然  吴金卓  左慧敏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作为木质家具出口贸易大国,分析疫情前后木质家具出口波动的成因及趋势,对促进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行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文章以疫情爆发为时间分割点,比较2018-2019年和2020-2021年两阶段木质家具出口特征变化,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木质家具出口额变化的成因,并基于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的木质家具出口月度数据,利用季节性差分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未来木质家具出口额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尽管受到疫情爆发的影响,但较第一阶段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规模上升27.54亿美元,且每年上升趋势均呈周期性变化。木质家具产品中,其他木质家具出口额增幅最大,达到22.84%。出口市场中,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较第一阶段向美国出口的木质家具金额减少13.68亿美元,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木质家具总金额有所上升。(2)中国木质家具在疫情前后两阶段的出口波动成因中,结构效应的影响最大(86.29%),其次是次结构效应(30.31%)和竞争力效应(-16.61%)。(3)预测未来木质家具出口额波动仍具有周期性,与2021年相比,未来两年的出口额均有所下降,但2023年降幅会变小,达到3.34%。由此,文章提出应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提升商品竞争力和扩大出口市场,以维持木质家具增长的趋势,使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行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燕  贾春林  赵伟  孙雅飞  姜文娟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诸多影响,我国牧草产业也遭受明显冲击。本研究以2018年1月-2021年6月国内苜蓿(Medicago sativa)草价格、国内生鲜乳价格、苜蓿草进口价格增长率、苜蓿草进口量与疫情确诊人数数据作为变量,建立了苜蓿草价格波动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苜蓿草价格的方差分解,分析了疫情期间苜蓿草价格变动的传导过程以及各变量对苜蓿草价格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短期苜蓿草价格受需求影响显著;疫情对苜蓿草价格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的,更多的是通过影响生鲜乳价格促使苜蓿草价格上涨;从长期来看苜蓿草价格受苜蓿草进口量的影响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彦辉  孙祥栋  徐朝  
文章在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入财政支出政策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动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以短期冲击为主,长期效应不显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整体需求萎缩,主要表现为消费和投资需求收紧,并伴随着通货膨胀和失业水平的上涨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政府增加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同时缓解就业压力并提升产出,但两类工具均存在一定的"负效应",若两种政策搭配使用则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和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预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张丽  刘军弟  霍学喜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苹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产业经济研究室基于987名苹果相产业者的调研数据,从生产、储藏和销售环节系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苹果生产环节对农资、劳动力、苗木供给和果园管理影响较大;在储藏环节涉果企业复工难,贮藏苹果出库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贮藏企业、果农面临亏损风险;在苹果销售环节终端市场消费低迷、价格呈低走态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新冠肺炎疫情明显对我国经济整体产生阶段性的冲击和影响,年内将表现为前低后高的反转态势。2020年的经济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季度后的经济表现。为在战胜疫情的同时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并应以突出结构优化为要领,调抑升高的消费物价水平。减税降负应继续强调和实施,适当提升年度赤字率,以及采取配套改革措施降低企业税外负担。地方政府应积极考虑有效投融资,利用好PPP等机制创新,激发企业与市场潜力,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疫情对专项债、房地产走势以及其他具体行业的影响,都需要具体分析认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表现为:有效市场加上有为、有限政府的合理结合,一定是要以"守正出奇"地提供有效供给的机制创新,来解决超常规发展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追赶—赶超"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国俊  贾馥玮  
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省发生并向全国迅速蔓延。截至目前,在中央有力领导下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梳理疫情发生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各界解决问题的相应举措,探讨如何完善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等促进经济的恢复,金融如何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并对防范相关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江华鹏  
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都深知选品的重要性,选到一个“好品”至少成功了一半。这也是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技能。选品是动态的,它将贯穿整个跨境电商的从业生涯。因此,跨境选品技能的养成,是系统性工程,也是进入跨境电商行业的必修课。文章以新冠疫情期间的热销品为例,按照与疫情强相关、次相关、弱相关关系提出选品的思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世进  周敏  
本文实证分析了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能源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国际能源价格与我国能源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协整关系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短期内国际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价格存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陈云  鲍春雷  黄湘闽  
2003年以来,我国经历了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和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三次较大规模的事件。本研究就三次大事件对就业的主要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而言,非典疫情对局部行业和地区影响较大,并且持续时间短、恢复较快,因而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是短期的、结构性的、局部性的,但影响程度大于对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冲击力强,就业受到影响较为严重,失业率显著上升、农民工大规模返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十分突出;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冲击,影响巨大,范围广、程度深,并且因与春节假期重叠导致返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加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失业水平可能达到新高。为应对当前疫情对经济社会和就业影响,要在现有援企稳岗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疫区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更有效的就业帮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秉泉  李文静  赵碧倩  
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在梳理各级人社部门出台的稳定劳动关系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大局意识、合理对待应急措施、发挥三方机制作用、视疫情程度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以及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释,为劳动关系双方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帮助,适当放松工时管理并加强企业工时方面指导,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疫情对用工形式的后续影响,指导企业依法合规制定减员方案,妥善处理疫情引发的劳动纠纷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党晨鹭  
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能源价格的基本走势和价格波动原因,并从内在机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方面分析了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从政府政策、国际贸易和微观企业角度提出了保持我国出口贸易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郑江淮  付一夫  陶金  
新冠肺炎疫情将在未来1至2个季度内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改变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本文通过对"非典"前后的宏观经济和消费形势复盘,并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造成的潜在影响。在宏观经济层面,既包括疫情的客观影响,如社会零售总需求下降、投资放缓、CPI波动、进出口萎缩等;也包括各方采取应对措施后对大环境的改变,包括企业融资环境(货币政策)、税费环境(财政政策)等。在消费经济层面,整体消费所受冲击较大;细分零售行业受影响的类型可分为平稳增长型、增速下滑型和逆市上扬型;超市、专业连锁和多业态零售表现较好。疫情将加速零售商业模式变革,无人配送、下沉市场、"宅经济"等需求结构的改变将重塑未来商业模式。总体而言,尽管消费领域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但疫情之后的"补偿性消费"会一定程度缓解对全年消费增长所造成的冲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唐雪萍  陈丽  
2020年上半年,为了切实保障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能够正常学习,教育部号召全国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中小学在线教学实践,引发了公众对在线教学的广泛讨论。本研究以2020年2月1日到2020年4月1日在线教学相关的新浪博客文本为分析对象,利用NVivo工具分析了教师、家长和其他主体(非教师、家长群体)三类人群对在线教学的态度与认知。研究结果表明,三类人群对在线教学效果均持质疑态度,但教师主体对在线教学的技术接受度提升,家长主体对教师的认可度增加。在中小学在线教学情境下,教与学再度整合的有效途径仍有待探索,尤其是学习支持服务的供给。新场景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关系都在发生变化,在线教学对观念的变革作用开始显现。因此,后疫情时代应借助疫情期间的实践经验,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资源供给,建立教师协同研修机制,深入形成家校合作育人新生态,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使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成果常态化留存并继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