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3)
- 2023(12612)
- 2022(10490)
- 2021(9635)
- 2020(7958)
- 2019(17412)
- 2018(16677)
- 2017(31506)
- 2016(17077)
- 2015(18435)
- 2014(17993)
- 2013(17717)
- 2012(16473)
- 2011(14795)
- 2010(15249)
- 2009(14226)
- 2008(14079)
- 2007(12588)
- 2006(11320)
- 2005(9947)
- 学科
- 济(85395)
- 经济(85325)
- 管理(59044)
- 业(53114)
- 企(43979)
- 企业(43979)
- 财(30437)
- 方法(28609)
- 数学(25359)
- 数学方法(25130)
- 中国(21770)
- 地方(21490)
- 农(20067)
- 业经(17108)
- 制(16366)
- 学(15819)
- 技术(15160)
- 务(14768)
- 财务(14751)
- 财务管理(14703)
- 企业财务(14021)
- 贸(13854)
- 贸易(13845)
- 财政(13773)
- 地方经济(13487)
- 易(13427)
- 农业(13313)
- 银(12752)
- 银行(12716)
- 策(12243)
- 机构
- 学院(243538)
- 大学(240980)
- 济(114188)
- 经济(112200)
- 管理(93178)
- 研究(86416)
- 理学(80221)
- 理学院(79395)
- 管理学(78291)
- 管理学院(77840)
- 中国(65800)
- 财(57466)
- 科学(50510)
- 京(48643)
- 所(43737)
- 农(42063)
- 财经(42060)
- 研究所(39289)
- 中心(38360)
- 经(38080)
- 江(37500)
- 经济学(36178)
- 业大(35554)
- 农业(32885)
- 经济学院(32365)
- 院(30675)
- 财经大学(30652)
- 北京(30401)
- 州(28703)
- 范(28671)
- 基金
- 项目(158699)
- 科学(125625)
- 基金(116524)
- 研究(113620)
- 家(102470)
- 国家(101597)
- 科学基金(87102)
- 社会(76432)
- 社会科(72706)
- 社会科学(72687)
- 省(62258)
- 基金项目(60829)
- 自然(55175)
- 自然科(53955)
- 自然科学(53937)
- 自然科学基金(53001)
- 划(51648)
- 教育(50493)
- 资助(46747)
- 编号(43270)
- 重点(35700)
- 创(35593)
- 发(35501)
- 成果(34751)
- 部(34743)
- 创新(33549)
- 国家社会(32446)
- 课题(30555)
- 科研(30065)
- 教育部(30022)
- 期刊
- 济(132278)
- 经济(132278)
- 研究(77651)
- 中国(48343)
- 财(47747)
- 学报(37839)
- 农(37566)
- 管理(36231)
- 科学(34507)
- 大学(28750)
- 学学(27744)
- 融(25057)
- 金融(25057)
- 农业(24864)
- 经济研究(23802)
- 财经(21990)
- 业经(19913)
- 技术(19643)
- 经(19028)
- 教育(18651)
- 问题(16535)
- 技术经济(14132)
- 贸(13734)
- 业(12910)
- 商业(11952)
- 国际(11743)
- 科技(11712)
- 世界(11540)
- 统计(11501)
- 策(11407)
共检索到376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芬 李犁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仍需各级政府主动出击,全力应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本文以盘锦市为例,从三次产业、"三驾马车"以及三大收入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了新冠疫情对财政经济的影响,从宏观经济数据、调查问卷和财政收支等方面分析了财政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最后提出了强化各种政策组合、挖掘财政自身潜力及争取上级部门更大支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财政经济影响 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财政减收 赤字率 财政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新冠肺炎疫情明显对我国经济整体产生阶段性的冲击和影响,年内将表现为前低后高的反转态势。2020年的经济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季度后的经济表现。为在战胜疫情的同时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并应以突出结构优化为要领,调抑升高的消费物价水平。减税降负应继续强调和实施,适当提升年度赤字率,以及采取配套改革措施降低企业税外负担。地方政府应积极考虑有效投融资,利用好PPP等机制创新,激发企业与市场潜力,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疫情对专项债、房地产走势以及其他具体行业的影响,都需要具体分析认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表现为:有效市场加上有为、有限政府的合理结合,一定是要以"守正出奇"地提供有效供给的机制创新,来解决超常规发展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追赶—赶超"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国俊 贾馥玮
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省发生并向全国迅速蔓延。截至目前,在中央有力领导下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梳理疫情发生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各界解决问题的相应举措,探讨如何完善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等促进经济的恢复,金融如何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并对防范相关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成威
2020年3月6日下午,中国财政学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联合举办了"疫情对财政经济冲击影响以及财政政策如何积极作为视频会"。会议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主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河北省财政厅、河南省财政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京东数字科技、阿里研究院等单位的四十多位专家参加会议,隆国强、高培勇、樊丽明、陈昌盛等15位专家作了发言。专家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研判、抗击疫情的财政政策、疫情防范与财政改革、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疫情对中国财政经济形势的冲击及对策等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疫情防控 政策组合 确定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婷婷 朱昂昂
本文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非典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在传染范围、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差异,分别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金融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时期以及在全球蔓延时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郑江淮 付一夫 陶金
新冠肺炎疫情将在未来1至2个季度内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改变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本文通过对"非典"前后的宏观经济和消费形势复盘,并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造成的潜在影响。在宏观经济层面,既包括疫情的客观影响,如社会零售总需求下降、投资放缓、CPI波动、进出口萎缩等;也包括各方采取应对措施后对大环境的改变,包括企业融资环境(货币政策)、税费环境(财政政策)等。在消费经济层面,整体消费所受冲击较大;细分零售行业受影响的类型可分为平稳增长型、增速下滑型和逆市上扬型;超市、专业连锁和多业态零售表现较好。疫情将加速零售商业模式变革,无人配送、下沉市场、"宅经济"等需求结构的改变将重塑未来商业模式。总体而言,尽管消费领域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但疫情之后的"补偿性消费"会一定程度缓解对全年消费增长所造成的冲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奎 唐昀
我国的总部经济现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2002年北京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以来,总部经济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田勇 孙光宇
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又发生在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武汉,特殊的时点、特殊的地点,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短期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较大;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调节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迅速出台的多项应对肺炎疫情的有利举措的情形下,此次
关键词:
短期影响 股票市场 疫情防控 应对之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关礼 曾秋莲 黄海华 刘家凯 韦锡佐 吴晓青 杨若召 秦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樊丽明
分税制对地方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樊丽明分税制自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实施,这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其核心是分责、分权、分税、分管。目的在于革除财政包干体制的弊端,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财政体制。本文主要分析分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谦 王旭东 刘蕾
财政经济效率是财政效率的基础层面,是指财政职能的履行应当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主要体现出财政分配的合比例性。据此,财政经济效率可被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并可以这三个层次构建财政经济效率指标体系,还可以此为依据评价近几年我国财政经济效率的高低。今后,宜从三方面入手提高我国财政经济效率: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强化财政收支规模控制;强化财政收入结构;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的运行机制和监控机制。
关键词:
财政经济效率 指标体系 对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长革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和平稳增长。与以往两次经济下行及其相应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同,本轮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外力干扰导致经济停摆、有效需求遭到抑制所致,只要疫情结束,经济运行自然会恢复正常。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再次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而应该以疫情防控和"纾困"为主,在稳定公共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公共消费支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张斌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应对疫情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是避免短期冲击的长期化,政策力度要适度且要与体制、机制改革相配套。建立应对疫情的长效机制需要推进以提高地方治理能力为目标的财税改革。要重视疫情对国际分工和产业链布局的影响,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匹配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