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81)
- 2023(17006)
- 2022(14742)
- 2021(13798)
- 2020(11898)
- 2019(26409)
- 2018(26258)
- 2017(50701)
- 2016(27880)
- 2015(31216)
- 2014(30670)
- 2013(30295)
- 2012(27955)
- 2011(25502)
- 2010(25595)
- 2009(23928)
- 2008(23796)
- 2007(21100)
- 2006(18786)
- 2005(16670)
- 学科
- 济(105570)
- 经济(105415)
- 管理(85788)
- 业(80539)
- 企(67370)
- 企业(67370)
- 方法(47314)
- 数学(40583)
- 数学方法(40123)
- 财(30788)
- 中国(30318)
- 农(29404)
- 制(25647)
- 学(25006)
- 业经(24857)
- 贸(20813)
- 贸易(20799)
- 技术(20585)
- 易(20230)
- 银(19408)
- 银行(19331)
- 地方(19282)
- 农业(19177)
- 务(18773)
- 财务(18702)
- 财务管理(18662)
- 行(18437)
- 理论(17828)
- 企业财务(17706)
- 融(17607)
- 机构
- 大学(405988)
- 学院(401761)
- 济(157751)
- 管理(155341)
- 经济(154310)
- 研究(137001)
- 理学(134486)
- 理学院(132899)
- 管理学(130545)
- 管理学院(129813)
- 中国(101825)
- 京(87003)
- 科学(86916)
- 财(76665)
- 农(71781)
- 所(70417)
- 研究所(64169)
- 业大(64060)
- 中心(60761)
- 财经(60722)
- 江(59065)
- 农业(56820)
- 经(55080)
- 北京(54914)
- 范(51990)
- 师范(51375)
- 院(49310)
- 经济学(47648)
- 州(47470)
- 财经大学(45136)
- 基金
- 项目(272635)
- 科学(212953)
- 基金(197622)
- 研究(194514)
- 家(174960)
- 国家(173521)
- 科学基金(146900)
- 社会(122205)
- 社会科(115684)
- 社会科学(115654)
- 省(106338)
- 基金项目(105283)
- 自然(97137)
- 自然科(94820)
- 自然科学(94787)
- 自然科学基金(93116)
- 划(90522)
- 教育(88806)
- 资助(80584)
- 编号(77992)
- 成果(63896)
- 重点(61386)
- 部(59806)
- 创(58198)
- 发(57544)
- 创新(54482)
- 课题(54129)
- 科研(52316)
- 计划(50728)
- 制(50706)
- 期刊
- 济(173643)
- 经济(173643)
- 研究(119059)
- 中国(76933)
- 学报(71527)
- 农(64931)
- 科学(62819)
- 财(58050)
- 管理(57928)
- 大学(53173)
- 学学(50310)
- 农业(44034)
- 教育(42518)
- 融(36153)
- 金融(36153)
- 技术(32161)
- 财经(30052)
- 业经(28686)
- 经济研究(27899)
- 经(25626)
- 问题(23105)
- 业(22411)
- 科技(21125)
- 版(20262)
- 理论(19728)
- 图书(19482)
- 技术经济(19050)
- 业大(18740)
- 商业(18032)
- 实践(17891)
共检索到589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睿 贺益鑫
【目的/意义】探寻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资本市场IPO抑价的影响机制,为新股发行定价、公司和投资者行为提供参考。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典型代表,可能会与其他类似的公共事件,例如战争、自然灾害等对IPO抑价产生相似的影响,本研究也可以为今后发生公共事件,资本市场应该如何应对提供一些建议。【设计/方法】基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数据与新股发行数据,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及其中介作用机制。【结论/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显著提高了IPO抑价率,其中介作用机制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人们“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提高IPO抑价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国兵 徐源晗 袁征宇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需求端与供给端都造成巨大的冲击,评估此次疫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机制分析变得重要。基于统计比较和使用DID模型,我们研究表明:(1)新冠疫情爆发前,我国总体失业率基本稳定,地区间失业差异趋于缩小;2020年疫情爆发后,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出现明显上升,但其影响在下半年趋于缓解。(2)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就业市场产生显著不利的冲击,但对我国31个大城市就业的不利冲击要相对小于总体城镇。新冠疫情导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上升0.31个百分点,导致全国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总体上升0.218个百分点。新冠疫情爆发4个月后我国就业受到的不利影响开始减小。(3)新冠疫情对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经济活动均造成不利冲击,进而对我国就业造成显著不利的影响,且对我国服务业经济活动产生的不利冲击更大。据此,需要严格防控国内疫情反弹,提升一流的营商环境,对受疫情不利影响的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出台人力资本政策支持建立国家高端人力资本储备池,拓展数字贸易、数字平台等就业创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海莹 卢新海 柯善淦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给全球粮食的供给和需求造成巨大冲击。采用DCC-MGARCH模型研究后发现:第一,三大主粮的国内日价格在疫情冲击下较为稳定。第二,三大主粮的国内日价格会受到国际粮价的传导作用,并通过"国际疫情恶化-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国内粮食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第三,不同种类的粮食应对疫情冲击时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粮食价格 粮食安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波 钱惠惠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对我国金融市场形成巨大冲击。为了研究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造成的影响,本文建立了ARIMA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来探究国债指数、上证指数和企债指数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疫情冲击下股债市场间可能的风险传递路径。经研究分析后发现: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会对股票市场形成负向冲击,而对债券市场形成正向冲击;且上证指数、国债指数和企债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风险首先从股票市场传导到国债市场和企债市场,并且国债市场也反向影响股票市场,两者相互传导。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柳颍 武佳藤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以及疫情后的消费走势,成为国内理论和实践的热门议题。本文利用微观数据,以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意愿有所下降,"报复性消费"行为仅存在于极小部分人群中。(2)居民在疫情后选择减少消费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期收入减少、产生预防性储蓄动机和理性消费倾向。(3)具有赡养老人负担、居住地为农村、学历水平较低、家庭消费占总收入比例较高、未拥有证券类资产与拥有保障类资产等因素对居民预期收入减少、预防性储蓄动机或理性消费倾向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疫情后短期内刺激消费措施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中长期消费能否恢复甚至向好,则需要依据居民特征,从稳定居民的收入预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居民合理配置家庭资产等方面入手,出台更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消费 预期 收入 储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财政减收 赤字率 财政收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庞隽 楚燕来 李梦琳 焦腾啸
本研究聚焦新冠疫情影响下的产地歧视效应,发现消费者对产自疫情更严重地区的常温包装产品表现出更低的购买意向,即使该产品不具备病毒传播的可能性。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行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作者证实产地歧视效应具有跨地区、跨品类、跨样本的普遍性以及时间上的持续性。该效应的诱因是消费者因为缺乏科学知识而过高估计产自疫区的常温包装产品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因此,向消费者科普病毒传播知识可以有效削弱产地歧视效应。本研究拓展了有关新冠疫情和行为免疫系统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文献,并进一步丰富了原产地效应的理论模型。同时,本研究为企业和政府应对疫情冲击、恢复市场活力提供了策略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剑辉 王静文
预计此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要大于非典期间,势必会干扰2019年四季度以来的经济企稳态势,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表现为短期性、阶段性,很难对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产生持续影响。
关键词:
湖北省 短期冲击 医疗卫生服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田勇 孙光宇
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又发生在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武汉,特殊的时点、特殊的地点,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短期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较大;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调节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迅速出台的多项应对肺炎疫情的有利举措的情形下,此次
关键词:
短期影响 股票市场 疫情防控 应对之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铖 夏春萍 覃琼霞
为及时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猪肉价格的短期冲击是否会演变为长期的趋势性波动。选取2020年1月20日—2020年9月30日期间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与零售白条猪价格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物理学冲击波模型共同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猪肉价格冲击的时变特征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是猪肉价格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猪肉价格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非Granger原因。来自新冠肺炎疫情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后,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先快速提升,而后缓慢下跌,最后趋于稳定,呈现"倒U型"波动特征。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猪肉价格冲击的贡献率近似稳定在29%。伴随疫情得到控制,未来猪肉价格主要与自身价格波动具有高度相关性(71%)。另外,延长考察期间(2019年12月2日—2020年9月30日)后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猪肉替代品鸡肉的冲击深度与冲击广度更大,直观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会引发猪肉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蝴蝶效应"。今后,各级政府在充实防疫专项资金的同时,应需进一步落实养猪补贴,拓展猪肉电商交易的线上渠道,以期提高养猪户的收入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祁超 卢辉 王红卫 丁烈云
在武汉市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科学的态度,对确诊和疑似病例果断采取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措施,从根本上控制了传染源,对有效遏制疫情爆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的时候,现有医院的传染病床位数量必然无法满足激增的床位需求,必须通过应急医院快速建造实现床位扩容,为有效控制传染源提供根本保障。本文基于扩展的SEIR传染病模型,定量分析了医院床位扩容对疫情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医院扩容床位数量及其时间节点对收治率、发病人数、疫情持续时间等具有重要影响,证明快速增加床位数量是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根本。进而,本文剖析了武汉市新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改造定点医院和修建方舱医院的工程创新实践和经验。应急医院工程采用"边设计、边采购、边施工"的多边并行实施原则,形成了相应的应急医院快速建造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给出了启示,可以为处于疫情爆发期的国家遏制疫情蔓延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艳萍 桑颖 孙爱忠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我国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应对这次危机,成为广大企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从企业整体和业务两个层面,分析新冠疫情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内部控制 整体层面 业务层面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北明 胡先进
新冠疫情作为不可抗力外生冲击,对旅游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以38家沪深两市A股上市旅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2020年企业财务数据探究新冠疫情冲击下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受损情况及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冲击下旅游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绩效及绩效因子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具有差异性,其中经营出境业务或者以出境业务为主的企业受损较大,而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尤其是以景区业务为主的企业受损较小;绩效因子中企业盈利能力因子受损最大,偿债能力因子受损最小。回归分析表明:新冠疫情对旅游上市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存在产业异质性;企业现金流能有效缓解疫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据此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企业发展及旅游产业恢复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国俊 贾馥玮
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省发生并向全国迅速蔓延。截至目前,在中央有力领导下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梳理疫情发生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各界解决问题的相应举措,探讨如何完善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等促进经济的恢复,金融如何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并对防范相关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吴桐
文章在研究疫情对供给、需求,以及市场工资率和就业概率影响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企业、就业群体3个方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估算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的新增就业损失。结果显示,在乐观、中性和悲观3种预期的情况下,新增就业量分别减少142.16万人、477.92万人和678.61万人,新增就业损失分别为8.70%、29.26%和41.55%。文章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保居民就业必须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在做好援企稳岗工作的同时,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和拓展城乡就业空间。
关键词:
保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 供给侧结构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