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6)
- 2023(14084)
- 2022(12241)
- 2021(11407)
- 2020(9775)
- 2019(21462)
- 2018(21216)
- 2017(40938)
- 2016(22391)
- 2015(24718)
- 2014(23773)
- 2013(23508)
- 2012(21211)
- 2011(19062)
- 2010(18735)
- 2009(17298)
- 2008(16693)
- 2007(14319)
- 2006(12366)
- 2005(10427)
- 学科
- 济(84101)
- 经济(84006)
- 管理(66776)
- 业(65278)
- 企(55852)
- 企业(55852)
- 方法(40536)
- 数学(35201)
- 数学方法(34850)
- 财(22845)
- 农(21623)
- 中国(21009)
- 业经(19438)
- 学(19345)
- 技术(18028)
- 贸(16252)
- 贸易(16244)
- 地方(15886)
- 易(15787)
- 务(15549)
- 财务(15490)
- 财务管理(15473)
- 制(15243)
- 企业财务(14770)
- 农业(14658)
- 理论(13910)
- 环境(13464)
- 和(13172)
- 银(12798)
- 银行(12731)
- 机构
- 大学(310824)
- 学院(308548)
- 管理(124978)
- 济(120209)
- 经济(117752)
- 理学(109772)
- 理学院(108561)
- 管理学(106672)
- 管理学院(106133)
- 研究(102600)
- 中国(74001)
- 科学(66603)
- 京(65592)
- 农(55265)
- 财(53242)
- 所(51700)
- 业大(51359)
- 研究所(47766)
- 中心(45751)
- 农业(43872)
- 财经(43847)
- 江(42655)
- 北京(40876)
- 经(40102)
- 范(38872)
- 师范(38379)
- 院(37278)
- 经济学(35483)
- 州(34885)
- 商学(33283)
- 基金
- 项目(221971)
- 科学(173658)
- 基金(161679)
- 研究(156069)
- 家(143628)
- 国家(142440)
- 科学基金(121789)
- 社会(98308)
- 社会科(93293)
- 社会科学(93268)
- 基金项目(86980)
- 省(86779)
- 自然(82076)
- 自然科(80209)
- 自然科学(80185)
- 自然科学基金(78777)
- 划(73589)
- 教育(70610)
- 资助(65606)
- 编号(62000)
- 重点(49457)
- 成果(48390)
- 创(48268)
- 部(47842)
- 发(46469)
- 创新(45113)
- 科研(43023)
- 课题(41992)
- 计划(41949)
- 大学(40642)
- 期刊
- 济(123116)
- 经济(123116)
- 研究(85602)
- 学报(56228)
- 中国(53586)
- 科学(48990)
- 农(48880)
- 管理(44764)
- 大学(41460)
- 财(39761)
- 学学(39418)
- 农业(33853)
- 教育(30327)
- 融(24556)
- 金融(24556)
- 技术(24424)
- 业经(20874)
- 财经(20797)
- 经济研究(20467)
- 业(17809)
- 经(17606)
- 科技(17550)
- 问题(16031)
- 图书(15446)
- 版(15266)
- 业大(15118)
- 技术经济(14842)
- 理论(14794)
- 商业(13853)
- 实践(13625)
共检索到429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晓孟 马晓燕 周爱民
本文研究全球11个主要股指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的收益率与波动率及其长期记忆性变化情况。通过干预分析,研究发现多数股指收益率预期水平均受到新冠疫情的负向冲击,半数股指波动率预期水平受到疫情的正向冲击;通过长期记忆性突变检验,发现半数股指,尤其是美股的波动率在疫情暴发后出现显著的长期记忆性上升。各股指中,上证综指是唯一未出现波动明显加剧的股指,这从侧面体现出资本市场对中国本次抗疫工作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中国疫情后经济快速复苏的信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焦点 邢晓荣 刘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稳定带来深远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全球农业在疫情冲击下显示出较强韧性,生产、贸易、供应链较为平稳,整体表现好于其他行业。粮食等农产品需求的刚性特质、各国的危机干预和积极应对、农业供应链条的相对扁平以及快速复苏的中国农产品需求,都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尽管如此,全球农业发展还面临疫情反复、灾情多发、政策多变等多重现实挑战,发生全球或区域性粮食危机、国际治理失位等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关键词:
供应链 农产品贸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景筠
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进步和能源革命,全球能源市场进入资源相对充足的时期,这使得能源在全球层面被治理的原因和目标设定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导致全球能源需求急剧下降,这加剧了能源市场主要行为体对市场前景的悲观预期,由此相应地改变了这些行为体的行为模式和互动关系。油价震荡引发的地缘政治效应已不再是消费国争夺油气产区的传统能源博弈,而是转变为油气生产国争夺出口市场的新型能源博弈。如何构建有效平衡能源市场各方利益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应利用自身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角色,提升其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关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能源治理的研究,不仅对增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将丰富国际能源研究的地缘政治视角和能源安全视角。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景筠
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进步和能源革命,全球能源市场进入资源相对充足的时期,这使得能源在全球层面被治理的原因和目标设定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导致全球能源需求急剧下降,这加剧了能源市场主要行为体对市场前景的悲观预期,由此相应地改变了这些行为体的行为模式和互动关系。油价震荡引发的地缘政治效应已不再是消费国争夺油气产区的传统能源博弈,而是转变为油气生产国争夺出口市场的新型能源博弈。如何构建有效平衡能源市场各方利益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应利用自身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角色,提升其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关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能源治理的研究,不仅对增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将丰富国际能源研究的地缘政治视角和能源安全视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焦点 邢晓荣 刘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稳定带来深远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全球农业在疫情冲击下显示出较强韧性,生产、贸易、供应链较为平稳,整体表现好于其他行业。粮食等农产品需求的刚性特质、各国的危机干预和积极应对、农业供应链条的相对扁平以及快速复苏的中国农产品需求,都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尽管如此,全球农业发展还面临疫情反复、灾情多发、政策多变等多重现实挑战,发生全球或区域性粮食危机、国际治理失位等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关键词:
供应链 农产品贸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佟家栋 盛斌 蒋殿春 严兵 戴金平 刘程
在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并竭力寻求增长动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打断了已经倍受质疑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的数字经济投资,以及中国深化发展完整、高效和安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
GVC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泽丰
进入21世纪以来,得益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中国粮食供给和价格相对稳定。伴随着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和全球粮食供给的风险,中国粮食安全始终不容忽视。粮食价格的国内外倒挂、库存消费比过高、粮食贸易受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使粮价稳定和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应通过充分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和粮食国际贸易安全,进一步完善国内粮食价格体系,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维护中国粮食价格稳定,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价格政策 粮食安全 疫情冲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晋阳 罗博文 魏立乾 罗剑朝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已从攻坚克难联防联控阶段转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有序推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如何消解新冠肺炎疫情给"三农"带来的影响,精准施策、多点发力,实现"三农"恢复性增长和经济常态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论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的特点、国内外疫情态势等,全面剖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三农"发展造成的冲击及影响,从供给侧、需求侧、均衡侧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抑制疫情对"三农"发展冲击的若干建议,为农业生产的全面恢复和持续稳定发展,助力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董利 赵晗 郭刚正 何建勇
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事件。目前疫情还在发展阶段,尚无法对总体经济影响进行精确评估。在对比分析2003年非典和当前疫情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对此次疫情的影响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总体看,由于当前疫情面临的经济环境更加严峻,新冠病毒传染性更强,其对经济影响或大于非典时期,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疫情会对国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非典时期 疫情防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远卓 张红地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病毒肺炎,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传染性更强,蔓延省域更广,确诊人数更多。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疫情,并且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由于我国政府在应对此次疫情上采取了有力措施,此次抗击疫情的周期有望缩短。我们预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2020年第一季度,从第二季度起经济将会逐渐恢复正常。那么如何消除此次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今年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第一季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CQMM)课题组
新冠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冲击,这些冲击既有消费端的直接损失,也有因复工复产延迟而引致的产能利用不足而产生的间接损失,更有因疫情蔓延所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部分环节受阻以及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逆向冲击。即便如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是暂时的、短期的,它一方面消耗着真实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创造着GDP;加上中国经济所固有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疫情的冲击难以逆转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当然,疫情向全球的扩散和蔓延,的确给2020年和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疫情也加速了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中国经济的结构分化趋势。最后,基于CQMM的预测表明,在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种情景设定中,疫情冲击下的中国GDP实际增速可能落在4.0%~5.3%的区间之内。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经济波动 结构分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海燕 吴宝 沈心妍 吴俊华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事件背景,选取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供应商/客户集中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供应商/客户集中度对疫情爆发前后一定时间窗口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组织冗余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减轻供应商/客户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负向影响关系;制度环境发展越成熟,供应商/客户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负向关系越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少华 王璐 王梦茵 王伟
为了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损失,正确看待疫情之下旅游业的"危"与"机"及疫后修复,为稳定旅游行业信心、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有序复工、推动河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依据,基于PSR理论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研究疫情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影响及形成机理。研究发现:疫情带来"流断"压力,消费市场急剧萎缩,旅游产业链暂时停摆,旅游企业损失较重,面临严峻考验;旅游业界积极响应,企业自救、行业互助、政府兜底成为应对疫情的破局之道;疫情压力作用于旅游消费和供给状态,在自组织与他组织耦合作用下实现系统响应优化;"后新冠"时期,旅游发展将回归健康本质,人们出游逐步慢热,旅游业恢复将是一个艰难复苏的过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梦怡 胡迪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股市风险溢出网络,测度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溢出强度,研究各国股市风险的传递方向及溢出机制;通过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横向比较以及全样本纵向分析,探究不同阶段全球股市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1)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总溢出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其强度明显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与全样本均值。(2)不同时期全球股市风险溢出中心存在差异,中国是全球股市的主要风险接受国。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是全球股市单一的风险溢出中心;疫情期间,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成为全球股市的风险溢出中心。
关键词:
疫情冲击 股市风险 溢出网络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响 易鑫 胡旭
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先后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本质来看,是由于重大流行疾病爆发导致世界各国封锁边境、限制人员流动造成全球需求萎缩和供应链中断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叉融合背景下,任何一国无法靠"单打独斗"遏制住疫情并重拾经济增长。为有效控制疫情,化解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需要世界各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惯有"傲慢与偏见",通过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互享、携手合作,尽最大努力巩固全球化成果,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才能共同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当前,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疫情、稳定经济秩序、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