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2)
- 2023(12256)
- 2022(10176)
- 2021(9335)
- 2020(7765)
- 2019(16883)
- 2018(16485)
- 2017(31440)
- 2016(16379)
- 2015(17824)
- 2014(17315)
- 2013(16760)
- 2012(15581)
- 2011(14156)
- 2010(14778)
- 2009(14240)
- 2008(13728)
- 2007(12468)
- 2006(11518)
- 2005(10435)
- 学科
- 济(85475)
- 经济(85414)
- 管理(55233)
- 业(49714)
- 企(42565)
- 企业(42565)
- 方法(27219)
- 数学(23391)
- 数学方法(23130)
- 地方(20560)
- 中国(20550)
- 财(18819)
- 农(18612)
- 业经(17364)
- 技术(15148)
- 学(14700)
- 制(14563)
- 地方经济(13771)
- 贸(12878)
- 贸易(12866)
- 融(12697)
- 金融(12694)
- 策(12649)
- 银(12473)
- 银行(12463)
- 易(12428)
- 农业(12353)
- 行(12087)
- 环境(11448)
- 理论(11281)
- 机构
- 学院(237630)
- 大学(234282)
- 济(110956)
- 经济(108823)
- 管理(91324)
- 研究(81542)
- 理学(77981)
- 理学院(77164)
- 管理学(75976)
- 管理学院(75512)
- 中国(62843)
- 财(51245)
- 京(47263)
- 科学(44617)
- 所(39795)
- 财经(39683)
- 中心(36582)
- 江(36571)
- 经(35914)
- 研究所(35406)
- 经济学(34754)
- 农(31740)
- 经济学院(30826)
- 范(30129)
- 师范(29905)
- 北京(29887)
- 院(29311)
- 财经大学(29116)
- 州(29019)
- 业大(28935)
- 基金
- 项目(149291)
- 科学(119967)
- 研究(113252)
- 基金(109247)
- 家(93101)
- 国家(92285)
- 科学基金(80806)
- 社会(75449)
- 社会科(71612)
- 社会科学(71595)
- 省(58601)
- 基金项目(56206)
- 教育(51978)
- 自然(49612)
- 自然科(48563)
- 自然科学(48549)
- 划(47892)
- 自然科学基金(47685)
- 编号(45456)
- 资助(44453)
- 成果(37167)
- 发(33594)
- 创(33581)
- 重点(33316)
- 部(33121)
- 课题(32066)
- 创新(31520)
- 国家社会(31196)
- 教育部(29426)
- 人文(29205)
- 期刊
- 济(135205)
- 经济(135205)
- 研究(77869)
- 中国(47785)
- 财(39386)
- 管理(38657)
- 科学(29682)
- 农(29640)
- 学报(29111)
- 融(26598)
- 金融(26598)
- 教育(25085)
- 经济研究(23494)
- 大学(23461)
- 学学(22320)
- 技术(21525)
- 业经(20978)
- 财经(20832)
- 农业(19934)
- 经(18151)
- 问题(16233)
- 贸(14350)
- 技术经济(14107)
- 国际(13155)
- 商业(12049)
- 世界(11843)
- 现代(11528)
- 统计(11357)
- 策(11256)
- 科技(10662)
共检索到373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章晟 景辛辛
定量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作用,有利于政府有效应对重大公共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首先,基于理论模型分析得出新冠疫情对市场投资者信心冲击遵循负面舆情路径;其次,建立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实证检验疫情对投资者信心冲击效应的大小与特征;最后,实证检验疫情冲击下,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投资者信心的稳定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对境外投资者信心的冲击更大;对境内投资者信心冲击效应具有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疫情对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信心的冲击更强。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能显著降低疫情对投资者信心的冲击,且市场稳定效应具有前高后低的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疫情恐慌 投资者信心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张斌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应对疫情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是避免短期冲击的长期化,政策力度要适度且要与体制、机制改革相配套。建立应对疫情的长效机制需要推进以提高地方治理能力为目标的财税改革。要重视疫情对国际分工和产业链布局的影响,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匹配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刘晓光 闫衍
2021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结构分化"和"压力加剧"的特征。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稳定、外资外贸的景气持续、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向好以及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疫情期间的持续复苏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极端天气的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宏观经济政策的快速常态化、房地产和碳减排等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同步实施、金融风险的控制以及平台整顿引发的社会舆情变化,使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自2021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上扬,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缓,负向产出缺口有所扩大,前高后低的态势明显放大。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一方面,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部分延续2021年宏观经济复苏的动力和基础;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协调体系再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在结构性政策与总量性政策、逆周期政策与跨周期政策之间寻找到新的平衡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戈 李斌
与之前比较,2010年以来此轮通胀成本冲击型特征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此背景下,是否应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以及宏观政策如何有所作为已成为热门话题。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对通胀容忍度的探讨,但规范性的研究论文并不多见。本文在多恩布什-费雪(Dornbusch-Fischer)框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创新性地区分大宗商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冲击(尤其是B-S效应)对总供给以及宏观经济的不同影响机制,探讨有关通胀容忍度以及宏观政策应对问题。
关键词:
成本冲击 通胀容忍度 经济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琨 郭其友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深化,代表国家外部财富的外部净资产除受国际贸易的调整影响外,受估值效应的调整影响也在加深。本文结合两类调整影响,重点从估值效应的视角,考察在国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冲击下外部净资产的动态调整过程。本文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和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实证分析方法,表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可使估值效应在短期内改善外部净资产,抵消部分由国际贸易带来对外部净资产的恶化效果,但在长期,外部净资产仍是由国际贸易所决定。基于此分析结论,本文以崭新的分析视角,为我国资本在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估值效应 外部净资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CQMM)课题组
新冠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冲击,这些冲击既有消费端的直接损失,也有因复工复产延迟而引致的产能利用不足而产生的间接损失,更有因疫情蔓延所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部分环节受阻以及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逆向冲击。即便如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是暂时的、短期的,它一方面消耗着真实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创造着GDP;加上中国经济所固有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疫情的冲击难以逆转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当然,疫情向全球的扩散和蔓延,的确给2020年和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疫情也加速了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中国经济的结构分化趋势。最后,基于CQMM的预测表明,在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种情景设定中,疫情冲击下的中国GDP实际增速可能落在4.0%~5.3%的区间之内。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经济波动 结构分化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黄超 刘欣路
塞西执政后,埃及推行了旨在稳定经济和发展军队经济的“双主线”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包括国际收支平衡改善、财政赤字收窄,军政关系和执政根基更为牢固等。然而,军队经济的扩张抑制了私营部门的活力,导致经济增速偏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埃及经济改革的前期成果遭到削弱,既往的改革路径举步维艰,转向势在必行。“双线并轨”成为未来埃及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即强化“军队经济”主线对经济稳定主线的支持力度,以加强两者的兼容性,使之共同推动经济回稳向好。这种转向的根本途径是激发私营部门活力。考虑到潜在的政治风险,塞西政府在短期内不会限制军队经济发展,而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劳动力和企业能力建设等措施激发私营部门的活力,以实现有限的“双线并轨”。
关键词:
埃及 塞西 经济改革 新冠疫情 军队经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佟家栋 盛斌 蒋殿春 严兵 戴金平 刘程
在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并竭力寻求增长动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打断了已经倍受质疑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的数字经济投资,以及中国深化发展完整、高效和安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
GVC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梅梅 赵学军
2003年,为应对SARS疫情的冲击,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经济支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扶持企业生产,政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航、旅游、商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阶段性贷款贴息。在金融政策上,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维持适度充裕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延展债务,确保其正常经营。这些支持性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复苏。但支持性经济政策也存在一些后遗症,固化甚至是强化了当时亟待完善的经济结构,造成了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迟滞了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当前中国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当年的SARS疫情,但应对SARS疫情的经验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SARS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 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震 刘洪娇
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是短期性、暂行性影响,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基本面良好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短期影响中,居民消费增长,特别是服务消费增长,受到疫情的剧烈冲击,疫情对投资的影响要小于对消费的影响。由于全球疫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仍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要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将"补短板"和"稳增长"相互结合,注重经济政策的差异化,做好促进消费、稳定投资的政策储备,将疫情防控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创新措施常态化、制度化,为疫情之后经济恢复正常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疫情 服务消费 就业 投资 进出口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长革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和平稳增长。与以往两次经济下行及其相应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同,本轮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外力干扰导致经济停摆、有效需求遭到抑制所致,只要疫情结束,经济运行自然会恢复正常。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再次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而应该以疫情防控和"纾困"为主,在稳定公共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公共消费支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董利 赵晗 郭刚正 何建勇
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事件。目前疫情还在发展阶段,尚无法对总体经济影响进行精确评估。在对比分析2003年非典和当前疫情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对此次疫情的影响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总体看,由于当前疫情面临的经济环境更加严峻,新冠病毒传染性更强,其对经济影响或大于非典时期,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疫情会对国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非典时期 疫情防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盛丹
本文通过构建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对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可能冲击场景进行模拟,量化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及其应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各行业部门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程度的冲击情景之下,GDP增速分别为-4.52%、-8.48%、-11.96%,各经济主体和各行业部门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疫情冲击对于居民消费的负向影响尤甚;财政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政策组合实施之后,GDP增速分别为0.09%、-3.80%、-7.20%,并且政策对各经济主体和部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振效果,对居民消费和就业的提振效果较弱。本文建议,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要协调发力、精准施策,同时要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投资;多举措提振居民消费和全面强化稳就业措施应当作为目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要加大力度扶持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加快发展培育新业态产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夏洪涛 程卫红 高磊 赵明晓
深入总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进展,并结合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基于66个国家的数据样本系统评估宏观审慎政策缓解疫情冲击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日趋成熟,政策立场逐渐收紧,政策空间不断扩大;疫情防控期间,宏观审慎政策前所未有地放松,有效缓解了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金融压力;疫情前充足的宏观审慎政策空间是疫情防控期间宏观审慎政策放松的重要前提,但宏观审慎政策空间宽窄对疫情防控期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操作没有显著影响。应密切关注疫情和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积累宏观审慎政策缓冲,增强应对未来冲击能力,同时应充分挖掘宏观审慎政策空间,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创造良好金融条件。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实践进展 新冠疫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贵 高佳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了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中国宏观经济、不同产业和微观企业产生重大冲击,而且也改变了国人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中国经济及其高质量转型升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客观地分析了疫情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所造成的冲击、对中国经济韧性和企业发展的挑战。特别地,本文还诠释了经济韧性的内涵及其持续演进过程,解析了国民经济韧性体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了影响经济韧性水平的各个关键因素,识别了提升经济韧性过程中需要特别权衡的几个重要关系,并围绕全力推进中国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消费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以及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应对动荡的市场环境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疫情冲击 经济韧性 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