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9)
- 2023(13064)
- 2022(11334)
- 2021(10345)
- 2020(8772)
- 2019(19651)
- 2018(19717)
- 2017(36610)
- 2016(19950)
- 2015(22324)
- 2014(22541)
- 2013(21895)
- 2012(20175)
- 2011(18634)
- 2010(19231)
- 2009(18310)
- 2008(18047)
- 2007(16434)
- 2006(14703)
- 2005(13329)
- 学科
- 济(97237)
- 经济(97151)
- 管理(58929)
- 业(53121)
- 企(44754)
- 企业(44754)
- 方法(34978)
- 数学(30233)
- 数学方法(29926)
- 中国(24171)
- 农(22834)
- 地方(22802)
- 财(21440)
- 业经(20135)
- 制(19609)
- 学(19095)
- 技术(16046)
- 贸(15119)
- 贸易(15108)
- 银(14940)
- 银行(14911)
- 农业(14810)
- 理论(14568)
- 易(14563)
- 融(14457)
- 金融(14453)
- 行(14292)
- 地方经济(14283)
- 体(14083)
- 和(13396)
- 机构
- 学院(287917)
- 大学(285334)
- 济(125527)
- 经济(122847)
- 管理(105192)
- 研究(100489)
- 理学(88770)
- 理学院(87750)
- 管理学(86207)
- 管理学院(85638)
- 中国(76846)
- 京(60018)
- 科学(59522)
- 财(58629)
- 所(51683)
- 江(46676)
- 农(46417)
- 研究所(46233)
- 中心(45645)
- 财经(45070)
- 经(40474)
- 经济学(39586)
- 业大(39578)
- 范(38417)
- 北京(38205)
- 师范(38050)
- 州(36722)
- 农业(36093)
- 院(35671)
- 经济学院(35317)
- 基金
- 项目(178308)
- 科学(139249)
- 研究(134288)
- 基金(125860)
- 家(108530)
- 国家(107558)
- 科学基金(91552)
- 社会(84704)
- 社会科(80157)
- 社会科学(80135)
- 省(72037)
- 基金项目(65606)
- 教育(62465)
- 划(59140)
- 自然(56233)
- 编号(56101)
- 自然科(54888)
- 自然科学(54871)
- 自然科学基金(53856)
- 资助(51215)
- 成果(46668)
- 重点(40596)
- 发(40260)
- 课题(39625)
- 创(39314)
- 部(38799)
- 创新(36966)
- 国家社会(34716)
- 性(34351)
- 大学(33827)
共检索到452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黄超 刘欣路
塞西执政后,埃及推行了旨在稳定经济和发展军队经济的“双主线”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包括国际收支平衡改善、财政赤字收窄,军政关系和执政根基更为牢固等。然而,军队经济的扩张抑制了私营部门的活力,导致经济增速偏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埃及经济改革的前期成果遭到削弱,既往的改革路径举步维艰,转向势在必行。“双线并轨”成为未来埃及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即强化“军队经济”主线对经济稳定主线的支持力度,以加强两者的兼容性,使之共同推动经济回稳向好。这种转向的根本途径是激发私营部门活力。考虑到潜在的政治风险,塞西政府在短期内不会限制军队经济发展,而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劳动力和企业能力建设等措施激发私营部门的活力,以实现有限的“双线并轨”。
关键词:
埃及 塞西 经济改革 新冠疫情 军队经济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彩玲 王泰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世界各国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带来挑战的同时,严重冲击了各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埃及政府积极采取疫情防控措施,推进经济复苏,使埃及疫情在初期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稳步复苏。埃及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薄弱、经济固有缺陷明显以及新冠病毒易变性特征影响着埃及政府的疫情治理成效。2020年12月下旬,埃及疫情再次反弹。埃及政府只有坚持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抓住机遇,保障经济供应链安全、扩大需求侧改革;践行多边主义,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阈展开国际合作,才能在疫情与全球化危机中实现突破、稳步前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CQMM)课题组
新冠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冲击,这些冲击既有消费端的直接损失,也有因复工复产延迟而引致的产能利用不足而产生的间接损失,更有因疫情蔓延所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部分环节受阻以及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逆向冲击。即便如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是暂时的、短期的,它一方面消耗着真实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创造着GDP;加上中国经济所固有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疫情的冲击难以逆转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当然,疫情向全球的扩散和蔓延,的确给2020年和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疫情也加速了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中国经济的结构分化趋势。最后,基于CQMM的预测表明,在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种情景设定中,疫情冲击下的中国GDP实际增速可能落在4.0%~5.3%的区间之内。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经济波动 结构分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佟家栋 盛斌 蒋殿春 严兵 戴金平 刘程
在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并竭力寻求增长动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打断了已经倍受质疑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的数字经济投资,以及中国深化发展完整、高效和安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
GVC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召颖 王辛未
全球化、美国单极格局和制度化合作是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显著特征。通过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体系内行为体的互动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秩序的转型方向。受疫情影响,全球化进程和地区合作受阻,进一步加剧国内政治与国际体系的反向联动。同时,疫情凸显美国体系领导力缺失,大国制度博弈愈演愈烈,既有体系结构的不稳定性提升,冲击现行国际秩序。整体而言,国际秩序未发生本质改变,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进一步持续、制度安排中功能性合作与新制度建立加速推进。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将在重组整合中波动前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积极推动多边主义进程和"一带一路"倡议应对国际体系无序状态的同时,以国内发展作为应对秩序转型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基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峰 殷文星 胡本田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基于2000~2021年相关数据,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角度考察了疫情冲击下长三角26市2020年与2021年的经济韧性,并深入探讨了各市经济韧性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了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三角中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较强,西部城市经济韧性较弱;(2)疫情对长三角的经济冲击是暂时的、可恢复的,2021年大多数城市已恢复到疫情前或更好的水平;(3)区域发展基础、科技创新水平、劳动力环境、产业组成、政府管理、对外开放程度是抵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卫生事业水平、产业组成、对外开放程度是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4)长三角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正向空间关联性,特别是2020年抵抗力的空间关联性较为明显,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特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董利 赵晗 郭刚正 何建勇
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事件。目前疫情还在发展阶段,尚无法对总体经济影响进行精确评估。在对比分析2003年非典和当前疫情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对此次疫情的影响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总体看,由于当前疫情面临的经济环境更加严峻,新冠病毒传染性更强,其对经济影响或大于非典时期,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疫情会对国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非典时期 疫情防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贵 高佳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了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中国宏观经济、不同产业和微观企业产生重大冲击,而且也改变了国人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中国经济及其高质量转型升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客观地分析了疫情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所造成的冲击、对中国经济韧性和企业发展的挑战。特别地,本文还诠释了经济韧性的内涵及其持续演进过程,解析了国民经济韧性体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了影响经济韧性水平的各个关键因素,识别了提升经济韧性过程中需要特别权衡的几个重要关系,并围绕全力推进中国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消费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以及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应对动荡的市场环境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疫情冲击 经济韧性 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鹏杨 唐宜红
以新冠疫情期间“离鄂通道”关闭事件为切入点,本文考察湖北与各省的供应链关联短暂切断对各省经济冲击的影响。结果发现,湖北供应链切断使原来与湖北供应链关联越紧密的省份受到的经济冲击越大;从影响的差异性上看,湖北供应链的供给侧关联切断和直接供应链的切断对省域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大;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各省与湖北供应链关联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周期联动性,也造成与湖北供应链关联越紧密的省份遭受的经济冲击更大,尤其表现为各省与湖北的商品要素流动均强化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周期联动。据此,本文的研究对推动实现国内供应链畅通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冰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各省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表现出不同的经济韧性,评价省域经济韧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抵抗力与恢复力两个角度来测度并评价我国经济韧性发展情况,研究表明:第1季度我国省域经济韧性表现为抵抗力较好,但恢复力较差;从第2季度开始大部分地区都表现出不错的恢复力,但仍未能形成较强的抵抗力,容易受疫情波动而出现波动;贵、湘、藏三省一直保持着强健型经济韧性;第2~4季度未存在浪子型经济韧性,多数地区演变为强健型经济韧性与自立型经济韧性;新疆与河南经济韧性波动变化说明了经济韧性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调整的过程,要充分保持经济韧性对危机冲击的应激性;我国区域经济韧性在抵抗力层面并未显著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响 易鑫 胡旭
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先后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本质来看,是由于重大流行疾病爆发导致世界各国封锁边境、限制人员流动造成全球需求萎缩和供应链中断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叉融合背景下,任何一国无法靠"单打独斗"遏制住疫情并重拾经济增长。为有效控制疫情,化解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需要世界各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惯有"傲慢与偏见",通过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互享、携手合作,尽最大努力巩固全球化成果,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才能共同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当前,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疫情、稳定经济秩序、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章晟 景辛辛
定量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作用,有利于政府有效应对重大公共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首先,基于理论模型分析得出新冠疫情对市场投资者信心冲击遵循负面舆情路径;其次,建立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实证检验疫情对投资者信心冲击效应的大小与特征;最后,实证检验疫情冲击下,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投资者信心的稳定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对境外投资者信心的冲击更大;对境内投资者信心冲击效应具有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疫情对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信心的冲击更强。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能显著降低疫情对投资者信心的冲击,且市场稳定效应具有前高后低的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疫情恐慌 投资者信心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继云
埃及在历史上曾长期受英、法等国的侵略和统治,经济十分落后。1952年埃及共和国成立,掀开了埃及历史新的一页。1953~1966年间,埃及经济迅速发展。1967年爆发的埃、以“中东战争,使埃及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并背上了沉重的外债包袱。此后,埃及经济一直徘徊不前。80年代初穆巴拉克政府开始执政,面对国内不景气的经济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焦点 邢晓荣 刘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稳定带来深远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全球农业在疫情冲击下显示出较强韧性,生产、贸易、供应链较为平稳,整体表现好于其他行业。粮食等农产品需求的刚性特质、各国的危机干预和积极应对、农业供应链条的相对扁平以及快速复苏的中国农产品需求,都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尽管如此,全球农业发展还面临疫情反复、灾情多发、政策多变等多重现实挑战,发生全球或区域性粮食危机、国际治理失位等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关键词:
供应链 农产品贸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景筠
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进步和能源革命,全球能源市场进入资源相对充足的时期,这使得能源在全球层面被治理的原因和目标设定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导致全球能源需求急剧下降,这加剧了能源市场主要行为体对市场前景的悲观预期,由此相应地改变了这些行为体的行为模式和互动关系。油价震荡引发的地缘政治效应已不再是消费国争夺油气产区的传统能源博弈,而是转变为油气生产国争夺出口市场的新型能源博弈。如何构建有效平衡能源市场各方利益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应利用自身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角色,提升其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关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能源治理的研究,不仅对增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将丰富国际能源研究的地缘政治视角和能源安全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