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2)
- 2023(13426)
- 2022(11127)
- 2021(10208)
- 2020(8486)
- 2019(18633)
- 2018(18008)
- 2017(32889)
- 2016(17445)
- 2015(19369)
- 2014(18342)
- 2013(18487)
- 2012(17440)
- 2011(16272)
- 2010(16097)
- 2009(15260)
- 2008(14646)
- 2007(12841)
- 2006(11560)
- 2005(10549)
- 学科
- 济(94375)
- 经济(94289)
- 管理(50916)
- 业(46958)
- 企(37096)
- 企业(37096)
- 方法(34403)
- 数学(30708)
- 数学方法(30514)
- 中国(25507)
- 农(19850)
- 地方(19814)
- 学(18687)
- 贸(18297)
- 贸易(18285)
- 易(17832)
- 业经(17656)
- 财(17632)
- 技术(15471)
- 制(15018)
- 融(14061)
- 金融(14059)
- 地方经济(13605)
- 农业(13593)
- 银(13585)
- 银行(13539)
- 环境(13494)
- 行(13140)
- 体(11317)
- 和(11278)
- 机构
- 大学(264906)
- 学院(259638)
- 济(126724)
- 经济(124843)
- 研究(102820)
- 管理(95780)
- 理学(82769)
- 理学院(81775)
- 管理学(80581)
- 管理学院(80103)
- 中国(77422)
- 科学(60680)
- 京(56722)
- 所(52723)
- 财(52580)
- 农(48934)
- 研究所(48330)
- 中心(44044)
- 财经(42406)
- 经济学(41680)
- 业大(40064)
- 经(38937)
- 农业(38888)
- 经济学院(37461)
- 江(37064)
- 院(36712)
- 北京(36285)
- 科学院(32424)
- 财经大学(31734)
- 范(31630)
- 基金
- 项目(175903)
- 科学(139763)
- 基金(132665)
- 研究(121641)
- 家(119824)
- 国家(118922)
- 科学基金(100182)
- 社会(83622)
- 社会科(79599)
- 社会科学(79581)
- 基金项目(68850)
- 省(64607)
- 自然(64204)
- 自然科(62802)
- 自然科学(62778)
- 自然科学基金(61757)
- 划(56121)
- 资助(53633)
- 教育(53477)
- 编号(43129)
- 重点(40506)
- 部(40015)
- 发(39336)
- 创(38892)
- 国家社会(37417)
- 创新(36831)
- 成果(34399)
- 教育部(34154)
- 中国(34112)
- 科研(33789)
共检索到398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李筱妍
在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的同时,中国经济在努力复工复产复市。因疫情防控导致境内外交通运输联系不同程度被阻断,商品运输成本提高、交货日期延长,中间品与劳动力供应不足,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增长面临很大压力。中国企业复工复产受到全球价值链运行态势影响,疫情全球扩散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调整。疫情在全球范围扩散,使企业经营压力上升,造成金融恐慌并引起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为抗击疫情增加财政补贴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增加了各国财政负担,带来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国家试图借口疫情防控,发动新的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艳芬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突发,正从局部向全球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发酵且不断蔓延,2020年世界经济继续放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不排除个别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自身即受到疫情影响,也会有溢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意义重大。尽管疫情终将被控制,一系列措施也会使经济走出低谷,但风险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拯救经济的政策风险后遗症以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置的挑战都不可低估。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世界经济 风险防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新冠肺炎疫情明显对我国经济整体产生阶段性的冲击和影响,年内将表现为前低后高的反转态势。2020年的经济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季度后的经济表现。为在战胜疫情的同时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并应以突出结构优化为要领,调抑升高的消费物价水平。减税降负应继续强调和实施,适当提升年度赤字率,以及采取配套改革措施降低企业税外负担。地方政府应积极考虑有效投融资,利用好PPP等机制创新,激发企业与市场潜力,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疫情对专项债、房地产走势以及其他具体行业的影响,都需要具体分析认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表现为:有效市场加上有为、有限政府的合理结合,一定是要以"守正出奇"地提供有效供给的机制创新,来解决超常规发展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追赶—赶超"问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育华
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机制的分析相较2003年初的非典疫情,本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肺炎疫情,具有扩散速度快、病毒传染性强、传染方式多样、通过未发病群体隐形传播、防控难度大的特点。从疫情覆盖区域来看,相比较非典疫情集中于个别省市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区。因此,可以基本判断本次疫情对全国范围经济活动造成的秩序破坏和生产经
关键词:
疫情防控 防控措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春顶 张瀚文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26个经济体的大型一般均衡数值模型系统,引入了全球价值链和增加值贸易的框架,加入了"内生货币"的贸易不平衡结构以及非关税壁垒的制度开放框架,使用最新的2018年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校准和估计,进而量化模拟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模拟的结果发现,在考虑全球价值链的情形下,疫情对受到影响国家的就业和经济增长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和冲击;比较而言,全球疫情的冲击大于美国疫情,而美国疫情的负面冲击大于欧盟疫情。如果不考虑价值链和增加值贸易,疫情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更加突出,负面冲击的强度将增加约3倍。政策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需要全球联合控制疫情的蔓延,经济上应积极推动贸易畅通和自由化,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复苏。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就业效应 经济增长 数值模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陈煜
新冠肺炎疫情的急剧扩散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冲击,使得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本文探讨了疫情对世界经济增长、深层次结构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可能造成的冲击,认为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关系都将受到重大影响,全球化进程可能呈现出现碎片化发展趋势,全球治理赤字更加凸显且内容更加广域化,跨国公司的产业链重构进程将有所加快并更加注重安全因素。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应采取更加系统的应对措施,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应该从"保增长"调整为"保就业",并努力确保外向型产业链稳定;中长期应该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和积极推进国际经济协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佟家栋 盛斌 蒋殿春 严兵 戴金平 刘程
在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并竭力寻求增长动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打断了已经倍受质疑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的数字经济投资,以及中国深化发展完整、高效和安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
GVC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施学光
由于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将面临着诸多挑战,国际局势动荡和国际恐怖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最近“非典”疫情的爆发对中国经济和亚洲经济正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003年中国的GDP可能比预测略有下降,政府财政赤字将有所增加,失业率将有所上升。但从长期看,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
关键词:
伊拉克战争 “非典”疫情 经济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嘉泽 李慧娟 杨军
本文将2014年OECD国际投入产出表结构嵌入全球贸易分析数据库GTAP10,通过对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进口品的来源及在国内的流向进行划分,实现与WWYZ模型的连接。在此基础上,将就业、消费、通关时间和投资等四个因素作为冲击变量,模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长短期内差异显著,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DP和进出口总量明显下滑,在经历短暂反弹后,长期内全球经济将逐步回归到基准情景下的增长水平。产业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服务业和农业产出在短期内降幅较大,长期则会逐渐恢复;制造业产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对有限,但在长期内,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新冠肺炎疫情将促使中国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并逐步成为全球价值链供需的核心,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最后,本文就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剑辉 王静文
预计此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要大于非典期间,势必会干扰2019年四季度以来的经济企稳态势,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表现为短期性、阶段性,很难对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产生持续影响。
关键词:
湖北省 短期冲击 医疗卫生服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田勇 孙光宇
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又发生在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武汉,特殊的时点、特殊的地点,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短期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较大;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调节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迅速出台的多项应对肺炎疫情的有利举措的情形下,此次
关键词:
短期影响 股票市场 疫情防控 应对之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芬 李犁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仍需各级政府主动出击,全力应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本文以盘锦市为例,从三次产业、"三驾马车"以及三大收入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了新冠疫情对财政经济的影响,从宏观经济数据、调查问卷和财政收支等方面分析了财政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最后提出了强化各种政策组合、挖掘财政自身潜力及争取上级部门更大支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财政经济影响 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国俊 贾馥玮
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省发生并向全国迅速蔓延。截至目前,在中央有力领导下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梳理疫情发生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各界解决问题的相应举措,探讨如何完善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等促进经济的恢复,金融如何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并对防范相关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诚颖 闻岳春 常雅丽 耿晓旭
研究目标:测度并分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方法:事件回顾研究法、纵横向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路径分析法。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产出下降、消费减少、投资下降、外贸受限、产业发展遭受较大损失、金融机构风险增加、短期内资本市场波动比较激烈等。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需在疫情后争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研究创新:经过全方位信息分析,本文探究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对我国经济、产业、金融等各领域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路径。研究价值:既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稳定经济提供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和金融层面的对策建议,也为有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政策 经济 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