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7)
2023(13210)
2022(11269)
2021(10222)
2020(8581)
2019(18551)
2018(18092)
2017(34618)
2016(18587)
2015(20343)
2014(19544)
2013(18817)
2012(17113)
2011(15538)
2010(15906)
2009(15323)
2008(14860)
2007(13579)
2006(12211)
2005(11077)
作者
(52265)
(43563)
(43471)
(41355)
(27766)
(20812)
(19403)
(16562)
(16430)
(15659)
(14861)
(14486)
(14100)
(13873)
(13844)
(13458)
(13090)
(12858)
(12841)
(12686)
(10808)
(10774)
(10499)
(10074)
(9881)
(9789)
(9756)
(9643)
(8841)
(8606)
学科
(66071)
经济(65967)
管理(63046)
(57231)
(49073)
企业(49073)
方法(24326)
(23040)
中国(20439)
(20400)
数学(20352)
(20096)
数学方法(20033)
业经(17549)
技术(16140)
(14263)
贸易(14252)
(14174)
银行(14142)
(13978)
(13910)
(13587)
(13325)
(13242)
财务(13209)
财务管理(13177)
(12998)
(12983)
金融(12979)
农业(12875)
机构
学院(258068)
大学(255574)
(107383)
经济(105094)
管理(96838)
研究(89380)
理学(82443)
理学院(81567)
管理学(80211)
管理学院(79712)
中国(68685)
(55189)
(52998)
科学(52386)
(44747)
(42373)
财经(41787)
(41418)
中心(40717)
研究所(40053)
(37867)
业大(36082)
经济学(33429)
农业(33185)
北京(32962)
(32960)
(32274)
(32046)
师范(31873)
财经大学(30910)
基金
项目(169713)
科学(135111)
研究(126332)
基金(123354)
(107745)
国家(106824)
科学基金(92000)
社会(81513)
社会科(77353)
社会科学(77338)
(67227)
基金项目(63441)
自然(58276)
教育(58152)
自然科(56986)
自然科学(56965)
(56364)
自然科学基金(55969)
编号(50779)
资助(49866)
成果(42262)
重点(38690)
(38445)
(37581)
(37172)
(36939)
课题(36433)
创新(36112)
国家社会(34095)
(32662)
期刊
(124881)
经济(124881)
研究(81271)
中国(56757)
(43760)
管理(40055)
(39909)
学报(39171)
科学(36689)
教育(30675)
大学(30308)
学学(28626)
(28613)
金融(28613)
农业(26678)
技术(21858)
业经(21233)
财经(21190)
经济研究(21004)
(18356)
问题(15277)
(13833)
(13689)
科技(13002)
国际(12059)
技术经济(12047)
(12024)
现代(11928)
理论(11364)
(11321)
共检索到401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庞隽  楚燕来  李梦琳  焦腾啸  
本研究聚焦新冠疫情影响下的产地歧视效应,发现消费者对产自疫情更严重地区的常温包装产品表现出更低的购买意向,即使该产品不具备病毒传播的可能性。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行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作者证实产地歧视效应具有跨地区、跨品类、跨样本的普遍性以及时间上的持续性。该效应的诱因是消费者因为缺乏科学知识而过高估计产自疫区的常温包装产品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因此,向消费者科普病毒传播知识可以有效削弱产地歧视效应。本研究拓展了有关新冠疫情和行为免疫系统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文献,并进一步丰富了原产地效应的理论模型。同时,本研究为企业和政府应对疫情冲击、恢复市场活力提供了策略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慕晓博  魏东  罗志军  邓绍俊  
首先分析了新冠疫情下进口冷链食品的必要性;然后归纳出进口冷链渠道存在疫情传播的风险主要来自病毒本身低温适应能力、国外疫情持续爆发、国门预警防疫、境内流通环节等几个方面;最后提出通过政府层面建立闭环追溯管理、海关方面加强国门病毒检测、进口经营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人民群众做到安全消费等措施,全社会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将进口冷链食品的疫情风险降到最低,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艳萍  桑颖  孙爱忠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我国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应对这次危机,成为广大企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从企业整体和业务两个层面,分析新冠疫情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静  祁玲  陈浩然  杨媛媛  张雪  海雪玲  
为了解宁夏农村村民疫情防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课题采用自行编制问卷对宁夏44个乡镇的900位村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了解疫情的村民占比为48.3%,接受新冠疫情健康教育的村民占比为90.6%,愿意接种新冠疫苗的村民占比为41.1%,对本地疫情防控满意的村民占比为57.1%。为进一步了解村民防疫现状,课题组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Logistic分析,得出年龄、健康素养、防疫意识、基层组织、宣传力度、防护物资、防控人员等对村民防疫现状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村民文化程度、村民配合戴口罩和社区机构缺少专业人员对村民防疫现状有显著意义,P<0.01。对此,政府应采取加大防疫物资储备、加强市场管控、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防疫知识等措施,改善宁夏农村地区村民的防疫表现,为农村地区的村民们提供健康保障,为进一步建立更加规范牢固的农村一线卫生防御体系提供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晖  王飞  李欣先  
就业关系民生,稳定的就业有利于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政府出台促进复工复产、援企稳岗政策,精准施策稳定居民就业形势。本文对我国在疫情期间就业领域相关政策措施和数据分析发现:随着援企稳岗、多渠道灵活就业等政策的落实,疫情期间,我国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改善,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有效缓解,中西部地区吸纳农民工就业规模增长,劳动力就业结构保持稳定,稳就业政策对劳动力市场调控取得积极效果。然而,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稳就业政策应在当前援助、帮扶、支持等应急性政策基础上有所创新,通盘考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趋势,通过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扩大"新就业形态"规模,扩大"以工代赈"和公益性岗位范围,鼓励生活性服务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经营模式,进而从劳动力资源角度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海莹  卢新海  柯善淦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给全球粮食的供给和需求造成巨大冲击。采用DCC-MGARCH模型研究后发现:第一,三大主粮的国内日价格在疫情冲击下较为稳定。第二,三大主粮的国内日价格会受到国际粮价的传导作用,并通过"国际疫情恶化-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国内粮食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第三,不同种类的粮食应对疫情冲击时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衣文玉  王淑荣  
为防止一场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教育部做出延期开学的决定,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本研究基于对培智学校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行为与学习特点的分析,对居家教学提出了如下对策:以问题为导向,做好情绪管理,消除抗拒行为;结合居家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尊重学生及家长差异,合理做好居家学习管理工作,并对下一步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翔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经济全球化出现新形势和新变化,其中就包括全球价值链重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蔓延和扩散,会加速全球价值链重构过程,即在短期内通过生产、消费、贸易和政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成冲击,进而呈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中长期看仍将在横向和纵向维度上伸展,并将伴随深刻的结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虽在外资、外贸和"走出去"等方面遭遇挑战,从而影响价值链分工,但考虑到疫情暴发的国内外时间错位及中国已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等因素,相比较而言,即便是在价值链呈现收缩的短期内,中国也具有进一步留住产业链、扎根价值链和巩固分工地位的机遇;而从中长期看,疫情倒逼创新发展带来的结构性调整等,也将有助于在新一轮价值链深度演进中赢得竞争新优势。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作用和角色,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中国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以更大的开放应对疫情冲击,既要采取有效的短期应对举措,也要做好有利的长期发展预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兴  田大洲  
本文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例,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保险造成的短期冲击和中长期冲击,分析并估算了疫情期间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减免、稳岗补贴等政策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疫情之后一段时间内降低中小微企业缴费负担,延长中小微企业缴费期限,加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力度和财政投入,加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并提高待遇支付的精准性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应对疫情冲击的社会保险政策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志钢  詹悦  张玉梅  樊胜根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扩散,许多本就因为冲突、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而深陷食物不安全的国家和地区的防疫形势也日益严峻。虽然目前全球食物供给总体充足,食物价格稳定,但疫情的快速蔓延将给全球食物安全带来威胁。由于隔离和边境关闭,市场、供应链和贸易受到波及,全球食物的供给受到影响。食物流通渠道可能因运输中断和更加严格的检疫措施而受阻,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一些国家为保障国内食物供应而采取限制出口的行为,将影响依赖于粮食进口的国家进口粮食,也不利于依赖于出口初级农产品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封锁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使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居民获得充足的营养食物变得更加困难。食物安全不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全球治理,对最弱势群体采取迅速的保护和援助措施。既要确保国内食物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同时,应该保持贸易开放,并利用和创新电子商务保障食物供应,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张丽  刘军弟  霍学喜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苹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产业经济研究室基于987名苹果相产业者的调研数据,从生产、储藏和销售环节系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苹果生产环节对农资、劳动力、苗木供给和果园管理影响较大;在储藏环节涉果企业复工难,贮藏苹果出库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贮藏企业、果农面临亏损风险;在苹果销售环节终端市场消费低迷、价格呈低走态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新冠肺炎疫情明显对我国经济整体产生阶段性的冲击和影响,年内将表现为前低后高的反转态势。2020年的经济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季度后的经济表现。为在战胜疫情的同时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并应以突出结构优化为要领,调抑升高的消费物价水平。减税降负应继续强调和实施,适当提升年度赤字率,以及采取配套改革措施降低企业税外负担。地方政府应积极考虑有效投融资,利用好PPP等机制创新,激发企业与市场潜力,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疫情对专项债、房地产走势以及其他具体行业的影响,都需要具体分析认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表现为:有效市场加上有为、有限政府的合理结合,一定是要以"守正出奇"地提供有效供给的机制创新,来解决超常规发展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追赶—赶超"问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芬  李犁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仍需各级政府主动出击,全力应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本文以盘锦市为例,从三次产业、"三驾马车"以及三大收入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了新冠疫情对财政经济的影响,从宏观经济数据、调查问卷和财政收支等方面分析了财政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最后提出了强化各种政策组合、挖掘财政自身潜力及争取上级部门更大支持等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国俊  贾馥玮  
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省发生并向全国迅速蔓延。截至目前,在中央有力领导下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梳理疫情发生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各界解决问题的相应举措,探讨如何完善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等促进经济的恢复,金融如何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并对防范相关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