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9)
- 2023(13061)
- 2022(11258)
- 2021(10264)
- 2020(8946)
- 2019(19791)
- 2018(19610)
- 2017(37518)
- 2016(20436)
- 2015(22852)
- 2014(22549)
- 2013(22037)
- 2012(20177)
- 2011(18118)
- 2010(18504)
- 2009(17841)
- 2008(17864)
- 2007(16362)
- 2006(14219)
- 2005(12845)
- 学科
- 济(81053)
- 经济(80949)
- 管理(67904)
- 业(63311)
- 企(54514)
- 企业(54514)
- 方法(35931)
- 数学(31198)
- 数学方法(30897)
- 财(26763)
- 农(21758)
- 制(20982)
- 中国(20909)
- 业经(18469)
- 务(17321)
- 财务(17282)
- 财务管理(17243)
- 技术(16668)
- 企业财务(16392)
- 贸(15865)
- 贸易(15854)
- 学(15596)
- 易(15430)
- 银(14860)
- 银行(14828)
- 地方(14343)
- 行(14087)
- 融(14057)
- 金融(14052)
- 农业(13892)
- 机构
- 学院(290354)
- 大学(289979)
- 济(121068)
- 经济(118500)
- 管理(110859)
- 研究(95423)
- 理学(94874)
- 理学院(93878)
- 管理学(92321)
- 管理学院(91759)
- 中国(73952)
- 财(60304)
- 京(59933)
- 科学(56464)
- 所(48305)
- 农(47612)
- 财经(46783)
- 江(45196)
- 中心(44396)
- 研究所(43238)
- 经(42167)
- 业大(41790)
- 经济学(37664)
- 农业(37507)
- 北京(37320)
- 范(35589)
- 州(35549)
- 师范(35207)
- 财经大学(34463)
- 院(34358)
- 基金
- 项目(188422)
- 科学(148365)
- 研究(139108)
- 基金(136361)
- 家(117997)
- 国家(116996)
- 科学基金(100510)
- 社会(88798)
- 社会科(84202)
- 社会科学(84176)
- 省(74866)
- 基金项目(71925)
- 教育(64633)
- 自然(63867)
- 自然科(62409)
- 自然科学(62390)
- 划(62222)
- 自然科学基金(61302)
- 编号(56971)
- 资助(55027)
- 成果(46773)
- 重点(42548)
- 部(42071)
- 创(41963)
- 发(40132)
- 创新(39423)
- 课题(39327)
- 制(39107)
- 国家社会(36673)
- 教育部(36452)
- 期刊
- 济(136141)
- 经济(136141)
- 研究(85482)
- 中国(59770)
- 财(50356)
- 学报(44163)
- 农(43624)
- 管理(42226)
- 科学(39988)
- 大学(33582)
- 学学(31779)
- 教育(30093)
- 融(28997)
- 金融(28997)
- 农业(28941)
- 技术(25590)
- 财经(23704)
- 业经(22170)
- 经济研究(22026)
- 经(20336)
- 问题(17677)
- 贸(15775)
- 业(15771)
- 技术经济(15086)
- 版(14176)
- 理论(13916)
- 财会(13876)
- 国际(13831)
- 科技(13779)
- 商业(13328)
共检索到438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应元 金枳希
一、背景及案例公司对外投资是指公司为了实现价值增值而对境内外的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和营运的行为,而做好自身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高资产的安全性,确保投资策略完善落实,保证投资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对外投资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较为重大的活动,它关系到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其成败更是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对外投资收益、市场开拓、资本回收等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丽花 孙宇 陈昶希 陈柳含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各科研机构紧锣密鼓地研究疫苗,来预防新冠病毒的肆意扩张。其中中国的科研机构新冠研究属于步伐比较快的。在科研工作的同时,经济业务量也随之迅速发展:试剂耗材和设备采购量增加、存货及固定资产量增加、合同签署量增加、财务收支量增加。文章就科研机构如何在新冠研究任务比较紧急的情况下,经济业务量增加的情况下,做好单位的内部控制,减少经济运行过程中风险,使科研工作顺利高效低风险运行等谈出看法。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科研单位 内部控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艳萍 桑颖 孙爱忠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我国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应对这次危机,成为广大企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从企业整体和业务两个层面,分析新冠疫情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内部控制 整体层面 业务层面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郑莉莉 刘晨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高强度的外部冲击,对企业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2018-2021年第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能够降低疫情对企业绩效的不利影响,疫情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中比较明显,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疫情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防范效应在传统行业中更为显著,疫情通过投资效率负向影响企业绩效,而内部控制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内部控制缺陷作为自变量、断点回归和安慰剂检测的结果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基于此,提出疫情背景下企业调整和优化发展战略、修订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内部控制 企业绩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永魁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我国国民经济生产带来巨大影响,国家多措并举稳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人力资源服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疫情状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的效率发现:综合效率整体表现良好,部分时间段内投入冗余致使资源浪费以及产出不足影响了服务效率,技术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较大影响,迁出人口、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和疫情环境对服务效率的影响最大。总结此次经验,将有助于完善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进程。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周密 李意
新冠疫情对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了阿拉伯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和水平,但不同国家间差异明显。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产能合作上有着共同的意愿、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及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双方从合作而非对抗的原则出发,在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拥有坚持对国际社会承诺的共识,为深化产能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潜在长期影响,中阿产能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改善疫情时期全球供需关系。鉴于此,双方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优化产能合作环境上协同发力。在加快形成保障机制、加强标准对接和互认、发挥行业组织和协会作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保障的同时,针对重点金融资源需求和当地需求,提供产能合作专向资金支持并引导市场资源配置。通过改善中阿产能合作的支持环境,努力提升双方产能合作的能级,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
阿拉伯国家 产能合作 新冠疫情 中阿关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丽 张祯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医药电商交易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对医药电商在线评论进行文本分析,以某B2C医药电商平台2019?2021年在线评论数据为样本,利用LDA主题模型提取在线评论蕴含的主题,并构建情感词典融合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模型,对评论和主题词进行情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消费者网购医药商品始终关注平台的可靠性、物流服务、商品价格、药品的使用效果;2)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消费者对服务态度、商品品牌、购买便捷性有很大关注度;疫情爆发后对感冒类和维生素类药品关注度更高,疫情的爆发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药决策;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更关注商品性价比、购买快捷性以及药品的品质;3)消费者对于在医药电商平台进行购药整体上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4)负面在线评论主要集中在价格、药效、处方药购买、虚假宣传、物流包装、限购等方面。本研究挖掘出疫情下消费者对于网购医药商品的需求重点和痛点,对医药电商平台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国兵 徐源晗 袁征宇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需求端与供给端都造成巨大的冲击,评估此次疫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机制分析变得重要。基于统计比较和使用DID模型,我们研究表明:(1)新冠疫情爆发前,我国总体失业率基本稳定,地区间失业差异趋于缩小;2020年疫情爆发后,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出现明显上升,但其影响在下半年趋于缓解。(2)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就业市场产生显著不利的冲击,但对我国31个大城市就业的不利冲击要相对小于总体城镇。新冠疫情导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上升0.31个百分点,导致全国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总体上升0.218个百分点。新冠疫情爆发4个月后我国就业受到的不利影响开始减小。(3)新冠疫情对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经济活动均造成不利冲击,进而对我国就业造成显著不利的影响,且对我国服务业经济活动产生的不利冲击更大。据此,需要严格防控国内疫情反弹,提升一流的营商环境,对受疫情不利影响的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出台人力资本政策支持建立国家高端人力资本储备池,拓展数字贸易、数字平台等就业创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文青 王建忠 王斌
[目的]为探讨药农对新冠疫情需求中药材品种的种植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短缺中药材资源稳产保供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根据农户有限理性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选择金银花、黄芩、连翘和柴胡4个新冠疫情需求品种,基于道地产区454个药农样本,采用多元无序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小规模药农和大规模药农均倾向于"面积不变"决策,中等规模药农倾向于"面积扩大"决策。(2)价格预期增加、劳动力投入容易、土地投入容易、加入组织、技术投入容易、风险偏好对药农种植决策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兼业、种植面积、种植年限对药农种植决策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3)不同规模药农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其中,与企业订单种植对小规模药农有显著正向影响;价格预期增加、政策支持对中等规模药农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工费用高、技术获取难对中等规模药农有显著负向影响;价格预期增加对大规模药农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工费用高、土地流转费高和筹资难对大规模药农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针对新冠疫情需求中药材品种,药农有扩大种植面积的主观意愿,但受到客观生产要素投入的制约,且不同规模药农制约的因素有所不同。应对不同规模药农制定不同方案,引导其扩大种植面积,为疫情短缺中药材资源稳产保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斌 潘彤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强劲,成为疫情影响下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形势持续向好,"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贸易新业态加速发展,但全球范围的疫情防控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充满变数。因此,中国应继续打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正确处理好国际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国际贸易规则这"三对关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区域开放格局,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拓展对外贸易合作领域,构建中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新优势。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区域化 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规则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晓云 杜崇珊 李成威
美国是医疗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发达经济体中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保的国家。其医疗体系特别是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尤为凸显。文章梳理了美国的百年医改历程,并在国际比较基础上总结其医疗体系的特点,探究美国医改屡遭失败的原因。美国医疗体系失灵折射的是其文化和制度在构建社会安全网络上的失效。与之对比,我国应有文化和制度自信,在医改中要避免类似误区,注重整体规划设计,确保各部分协调运行,防止制度碎片化;还应构建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的制度设计在确保最低收入阶层能获得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同时,又可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也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柳颍 武佳藤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以及疫情后的消费走势,成为国内理论和实践的热门议题。本文利用微观数据,以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意愿有所下降,"报复性消费"行为仅存在于极小部分人群中。(2)居民在疫情后选择减少消费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期收入减少、产生预防性储蓄动机和理性消费倾向。(3)具有赡养老人负担、居住地为农村、学历水平较低、家庭消费占总收入比例较高、未拥有证券类资产与拥有保障类资产等因素对居民预期收入减少、预防性储蓄动机或理性消费倾向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疫情后短期内刺激消费措施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中长期消费能否恢复甚至向好,则需要依据居民特征,从稳定居民的收入预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居民合理配置家庭资产等方面入手,出台更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消费 预期 收入 储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庞隽 楚燕来 李梦琳 焦腾啸
本研究聚焦新冠疫情影响下的产地歧视效应,发现消费者对产自疫情更严重地区的常温包装产品表现出更低的购买意向,即使该产品不具备病毒传播的可能性。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行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作者证实产地歧视效应具有跨地区、跨品类、跨样本的普遍性以及时间上的持续性。该效应的诱因是消费者因为缺乏科学知识而过高估计产自疫区的常温包装产品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因此,向消费者科普病毒传播知识可以有效削弱产地歧视效应。本研究拓展了有关新冠疫情和行为免疫系统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文献,并进一步丰富了原产地效应的理论模型。同时,本研究为企业和政府应对疫情冲击、恢复市场活力提供了策略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继勇 杨格
东亚国家和地区中间产品贸易份额的不断增长使得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联系日益加强,中日韩三国政府为防范新冠疫情扩散而采取的不同措施,在对本国工业生产与物流交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通过中间产品贸易对东亚产业链上下游的国外厂商造成一定损害。此外,作为东亚产业链重要消费市场的欧美发达国家因防止疫情蔓延而采取的限制措施,也会从需求端对东亚产业链带来一定打击。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东亚生产网络 产业链 中间产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建伟 郭苗苗
本文通过物流、人力成本、营销渠道、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链以及应急保障体系等方面深入分析新冠疫情爆发后农产品流通出现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找出疫情过后农产品流通业所面临的挑战,从智能物流的广泛应用、电商平台的日益兴起、农批市场的转型升级、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行业整合、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介绍,最后从农村建设、消费理念、农业平台建设、农产品电商系统改革以及农产品供应链升级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