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9)
- 2023(12208)
- 2022(9881)
- 2021(9354)
- 2020(7513)
- 2019(16285)
- 2018(16178)
- 2017(29433)
- 2016(16377)
- 2015(18213)
- 2014(17512)
- 2013(16498)
- 2012(14803)
- 2011(13396)
- 2010(13870)
- 2009(12959)
- 2008(12431)
- 2007(11681)
- 2006(10480)
- 2005(9244)
- 学科
- 济(54463)
- 经济(54406)
- 业(48643)
- 农(46645)
- 管理(42898)
- 农业(31075)
- 企(28371)
- 企业(28371)
- 中国(20509)
- 业经(19263)
- 财(17928)
- 地方(15419)
- 制(15298)
- 技术(15132)
- 方法(14306)
- 教育(12090)
- 财政(11922)
- 数学(11748)
- 数学方法(11496)
- 学(11245)
- 发(11206)
- 体(11139)
- 理论(10942)
- 农业经济(10863)
- 策(10756)
- 银(10328)
- 银行(10319)
- 政(10013)
- 行(9983)
- 技术管理(9556)
- 机构
- 学院(211217)
- 大学(204323)
- 济(81767)
- 经济(79811)
- 管理(76789)
- 研究(70533)
- 理学(64785)
- 理学院(64171)
- 管理学(62981)
- 管理学院(62598)
- 中国(55525)
- 农(51160)
- 京(43100)
- 科学(42131)
- 财(40867)
- 农业(38113)
- 江(36573)
- 业大(36572)
- 中心(34601)
- 所(34513)
- 范(31776)
- 师范(31562)
- 研究所(30664)
- 州(28948)
- 财经(28558)
- 北京(26936)
- 省(26684)
- 经(25774)
- 院(25518)
- 技术(25056)
- 基金
- 项目(137415)
- 研究(112035)
- 科学(107299)
- 基金(92899)
- 家(79569)
- 国家(78666)
- 社会(68719)
- 科学基金(67035)
- 社会科(64438)
- 社会科学(64420)
- 省(59119)
- 教育(52428)
- 编号(50318)
- 基金项目(48619)
- 划(46784)
- 成果(42054)
- 自然(38614)
- 自然科(37656)
- 自然科学(37648)
- 自然科学基金(36921)
- 课题(35807)
- 资助(34952)
- 发(32194)
- 创(31640)
- 重点(31114)
- 年(30860)
- 农(29516)
- 创新(29474)
- 性(29115)
- 部(29107)
- 期刊
- 济(104967)
- 经济(104967)
- 研究(66667)
- 中国(57577)
- 农(55666)
- 教育(41349)
- 农业(37114)
- 财(32145)
- 学报(31019)
- 科学(28501)
- 管理(26286)
- 大学(25891)
- 业经(24911)
- 学学(23180)
- 融(23085)
- 金融(23085)
- 技术(21402)
- 业(17815)
- 图书(15026)
- 问题(14445)
- 农村(14397)
- 村(14397)
- 农业经济(14335)
- 经济研究(13970)
- 财经(13512)
- 职业(12820)
- 版(12302)
- 科技(11825)
- 经(11746)
- 书馆(11584)
共检索到343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拥军
新农科建设要求农林高校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深化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农林高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扎根农村、奉献农业、服务农民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新农科 农林高校 课程思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丽锋 鲁春铭 宋贽 陶桂红 刘宪敏
农林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坚持"立德树人","育卓越农林新才"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全国29所农林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工作进行研究,解析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分析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思政教学建设中应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促进思政、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融合,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等四项举措,以进一步提升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能力,提高农林院校育人水平,为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农科 农林院校 公共基础课 课程思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敬锁 李丙金 温琳 牟少岩
新农科的系统性、脱耦性和嵌入性特征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农科建设要求构建农业教育链、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价值链"三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涉农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确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并积极探索专业建设质量提升路径。基于"三链融合"做好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校内外一体的专业评估体系,建立有效的专业预警机制,最终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育智 李卫祥 马晶
"新农科"建设呼唤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跨专业跨学科甚至跨区域的实践育人模式,加强学校与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高校联盟、产业联盟等的多元合作,开展互动融合式的"新农科"实践育人研究,为高等农林院校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卓越农林新才"提供支持。
关键词:
“新农科”建设 高等农林院校 实践育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原
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已经连续多年呈下滑趋势,加强基础教育中的体育建设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时代、新背景、新要求下,相关工作者需要解决校园视域下尤其是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体育教育发展问题,并推动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为后续体育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茵 张宏鸣 李小丽 吕扬
新农科已经成为农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要从农业转型的新形势、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新需求、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几方面理解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背景。高校在推进新农科建设中应树立应用型人才与农林人才培养相结合和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相结合的理念,探寻涉农人才培育的新路径。然而在涉农人才培育中,我们却面临人才培养定位、规模、专业结构与乡村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水平”“产业结构”配合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学校应从教学体制、政府职能、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等维度出发,提升涉农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农科 涉农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卢忠菊
高等教育改革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顶层设计薄弱、岗位学科支撑不足、辅导员内生职业动力欠强劲、职业特色不明显等成为制约农林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因此,围绕国家战略,做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农林高校要立足办学优势,多措并举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辅导员个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觉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
辅导员 职业能力 内生职业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雨
<正>新农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回应新时代农业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高校必须加快新农科建设,摒弃过时的办学定位、僵化的办学体制、陈旧的办学格局,打造新乡村、新农业、新农民三要素耦合的新生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远超过往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改革成果。其中,英语作为在新农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在不断结合学科本位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丽华
<正>2019年以来,新农科建设奏响“三部曲”:“安吉共识”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发展新农科的"四个面向"新理念;"北大仓行动"从中观层面推出了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八大行动”新举措;“北京指南”从微观层面实施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的“百校千项”新项目。新农科建设的锐意改革,正在向更有效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人才推进。其中,英语课程是新农科建设中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拓展国际化视野、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遵循专业特性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应义斌 梅亚明
中国迈向强国之路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农业强国梦是中国梦的坚强支撑。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站在了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农林人"思考如何建设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农业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以往注重服务产业经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4个根本性的转变(从偏重服务产业经济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从单学科割裂独立发展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转变,从专注专业教育向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高度融合转变,从专注知识本位向侧重个人本位转变),探索实现农科学生全面发展与人生价值的新农科建设之路。
关键词:
高等农业教育 后物质时代 新农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涛 谢诗语 蒲明君
在四部门发文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新农科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如何进行高等教育教学国际化改革尤为重要。为了解师生对于国际化交流,教学方式和教育体系不同视角的看法,本研究进行三个维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存在国际化交流呈现逆流,教学方式和教育体系面临改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通过在地国际化培养学生,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发展在线教育新常态,以此提高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水平,培养国际化人才,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建州 钱晨 王言心
<正>新农科时代,农林类高校作为培养农业领域人才的重要机构,肩负着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这个背景下,建立一个健全的农林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培育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及推动农业领域内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张丽娟、肖连军、黄家军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书,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坚持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创业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着眼于学生的特色技能教育,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它旨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增强创新活力。此外,本书也为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卞韬 金鸣娟 孙信丽 杨晶
通过调查当前农林院校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的状况,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革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办法,认为应结合专业科研、基层实践、调查研究、生态教育和产学研实践等途径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常青
[目的/意义]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改革为例,探讨课程思政与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路径与模式。[方法/过程]在厘清课程思政、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特点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掌握国内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改革为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和模式,反思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问题。[结果/结论]从嵌入式、支撑式和协同式3个方面探索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路径。归纳总结3种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模式:模式一,新媒体技术应用法;模式二:案例教学法;模式三:项目教学法。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基础是教材建设,动力是教学评价。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育 课程思政 高校图书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婉婷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高校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的新思维和新方式。文章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围绕新文科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首先,探讨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供应链管理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以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最后系统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思政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新文科 供应链管理 课程思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