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0)
- 2023(13614)
- 2022(11052)
- 2021(10461)
- 2020(8247)
- 2019(18128)
- 2018(17964)
- 2017(33293)
- 2016(17817)
- 2015(19560)
- 2014(18744)
- 2013(18057)
- 2012(16339)
- 2011(14734)
- 2010(14864)
- 2009(13875)
- 2008(13439)
- 2007(12098)
- 2006(10754)
- 2005(9327)
- 学科
- 济(66676)
- 经济(66611)
- 业(55445)
- 管理(48574)
- 农(48008)
- 企(35131)
- 企业(35131)
- 农业(31924)
- 业经(22175)
- 中国(20242)
- 方法(20214)
- 地方(17220)
- 技术(16297)
- 数学(16050)
- 数学方法(15745)
- 制(14898)
- 财(13859)
- 学(13544)
- 贸(13373)
- 贸易(13365)
- 易(12966)
- 理论(12808)
- 发(12186)
- 农业经济(11336)
- 银(11126)
- 银行(11110)
- 环境(10819)
- 行(10700)
- 体(10557)
- 策(10492)
- 机构
- 学院(240267)
- 大学(231145)
- 济(94477)
- 经济(92295)
- 管理(90374)
- 研究(79164)
- 理学(77495)
- 理学院(76677)
- 管理学(75347)
- 管理学院(74904)
- 中国(62155)
- 农(55658)
- 科学(48689)
- 京(48645)
- 农业(42164)
- 财(41345)
- 业大(40791)
- 江(38425)
- 中心(38276)
- 所(38273)
- 研究所(34448)
- 范(33856)
- 师范(33586)
- 财经(31782)
- 州(30936)
- 北京(29670)
- 院(29151)
- 经(28729)
- 技术(27234)
- 经济学(26799)
- 基金
- 项目(160953)
- 科学(126821)
- 研究(125747)
- 基金(112583)
- 家(97272)
- 国家(96253)
- 科学基金(82683)
- 社会(78946)
- 社会科(74144)
- 社会科学(74123)
- 省(67236)
- 基金项目(59387)
- 教育(56723)
- 编号(55049)
- 划(54024)
- 自然(50177)
- 自然科(48945)
- 自然科学(48935)
- 自然科学基金(48014)
- 成果(43870)
- 资助(42555)
- 课题(37783)
- 发(37301)
- 创(36514)
- 重点(36066)
- 部(34041)
- 创新(34019)
- 年(32082)
- 国家社会(31963)
- 制(31961)
- 期刊
- 济(116980)
- 经济(116980)
- 研究(69028)
- 农(59876)
- 中国(54806)
- 农业(40480)
- 学报(35010)
- 科学(33834)
- 教育(33558)
- 管理(31202)
- 财(30953)
- 大学(28241)
- 业经(26698)
- 学学(26367)
- 融(23567)
- 金融(23567)
- 技术(23361)
- 业(19826)
- 问题(16215)
- 经济研究(15771)
- 农业经济(14617)
- 农村(14537)
- 村(14537)
- 财经(14484)
- 版(13814)
- 科技(13003)
- 图书(12812)
- 经(12616)
- 世界(11978)
- 资源(11591)
共检索到368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邵士昌 周光宏 徐幸莲 吴菊清
新农科发展背景之下必然需要推动教材的创新与发展。以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新形态教材《畜产品加工学》建设为例,探讨了教材分析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而明确新形态教材建设的目的,以及新形态教材建设应该坚持的目标性、交互性、融合性、需求性等四条原则。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出了在新形态教材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四个重点内容,以期促成新农科建设的有效落实,最终助力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关键词:
新形态教材 建设逻辑 优化路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铁军 李富翠 杨珏婕 郭旭生 吴哲 申玉华 董世魁
新农科建设对草业科学等涉农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草产品加工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BOPPPS模式是一种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而设计的教学模型,其重要特点在于教学互动。在新农科背景下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笔者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草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中,调整教学学时、重新编写教案、改革考核方式,构建了本课程的BOPPPS教学体系。在BOPPPS模块设计过程中,笔者综合运用参与式教学、小组讨论、小型测验、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部分学生自学章节的辅助工具。实践表明,BOPPPS教学模式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本教学设计与实践也为国内高校开展草产品加工学教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茵 张宏鸣 李小丽 吕扬
新农科已经成为农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要从农业转型的新形势、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新需求、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几方面理解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背景。高校在推进新农科建设中应树立应用型人才与农林人才培养相结合和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相结合的理念,探寻涉农人才培育的新路径。然而在涉农人才培育中,我们却面临人才培养定位、规模、专业结构与乡村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水平”“产业结构”配合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学校应从教学体制、政府职能、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等维度出发,提升涉农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农科 涉农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雨
<正>新农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回应新时代农业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高校必须加快新农科建设,摒弃过时的办学定位、僵化的办学体制、陈旧的办学格局,打造新乡村、新农业、新农民三要素耦合的新生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远超过往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改革成果。其中,英语作为在新农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在不断结合学科本位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丽华
<正>2019年以来,新农科建设奏响“三部曲”:“安吉共识”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发展新农科的"四个面向"新理念;"北大仓行动"从中观层面推出了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八大行动”新举措;“北京指南”从微观层面实施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的“百校千项”新项目。新农科建设的锐意改革,正在向更有效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人才推进。其中,英语课程是新农科建设中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拓展国际化视野、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遵循专业特性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清梅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职业院校教与学的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需要资源配套丰富、内容呈现方式新颖、强调知识和能力并行培养、注重师生和生生参与互动体验和分享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予以支持。本文分析了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内涵,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互联网+"的理念,阐述了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逻辑起点、建设的思路及建设的关键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文 余琦
生产力是撬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是决定文明形态变迁的根本力量。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是符合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的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培育国家竞争优势、超越工业文明的关键,而且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应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发展新动能,丰富和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应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创造生态文明新形态;应进一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现代化新形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敬锁 李丙金 温琳 牟少岩
新农科的系统性、脱耦性和嵌入性特征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农科建设要求构建农业教育链、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价值链"三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涉农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确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并积极探索专业建设质量提升路径。基于"三链融合"做好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校内外一体的专业评估体系,建立有效的专业预警机制,最终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姣姣 杜慧起
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给职业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教材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为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发应当坚持校企“双元”主体合作原则,多元协同编写机制,推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的开发,以此深化教材改革,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材 新形态 校企协同 开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康珂
经济新常态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完成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最大挑战是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其"三位一体"的基本逻辑是供给管理、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从实施路径来看至少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创造稳定惠民的宏观政策环境,防控经济波动风险;二是让市场决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产业政策积极转型;三是以放权减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改革"明规则"同时消除"潜规则";四是在制度供给和公共产品领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闫冰心 赵瑞莹
本文运用贸易竞争性指数、产业内互补性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印度畜产品贸易。研究结果表明,中印两国畜产品贸易规模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且贸易不平衡性较严重;中印双边畜产品贸易种类比较集中,主要集中于蚕丝、毛皮及其他动物类产品。印度出口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高于中国,畜产品贸易处于比较优势地位;产业间贸易是中印两国之间畜产品贸易的主要方式,属于传统的互补性贸易,两国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对印度出口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远远高于印度对中国出口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文 石伟平
高职教育正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多重逻辑的引导和要求下,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势在必行。实践中高职教育还面临着专业结构的适应性偏差、布局结构的协调性不足、层次结构的合理性欠佳、类型结构的多样性欠缺等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未来高职教育的结构必须从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提高专业结构的动态适应性、加强资源布局结构的协调性、提升层次比例和衔接的科学性、丰富办学类型结构的多样性。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职教育 结构优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杜艳艳
智慧图书馆产品是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如何利用智慧图书馆产品助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首先,从产品支撑、资源聚合、数据汇集、精准服务、创新模式五个层面,阐述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图书馆产品的重要价值。随后,从解决方案、提升能力、创造业态、变革模式、转变目标、重构生态六个维度,探讨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图书馆产品的实践逻辑;最后,从提升智慧图书馆产品性能、推动智慧图书馆产品推广普及、促进图书馆创新实践、构建协同高效的共治机制、树立智慧图书馆建设典范、持续提升用户数字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图书馆产品的推进路径,以期推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亟需提上日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关系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有利于适配“工业4.0”人力资源需求变革的需要,使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有标准可依。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需要立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着眼“工业4.0”技术知识建构,并致力于职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耦合。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规范研制和修订;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激活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主体动力;衔接职业技能等级与资格证书制度,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落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强
随着我国快速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产业链群、技术群、岗位群发展态势日益显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向专业群协同发展转变。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面临组群逻辑混乱、建设路径繁杂两大困境。为此,建议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明确其组群的基本特征,把握其组群的技术路线;并以产教融合多元治理结构为生态,以模块化课程为核心,以"双师"教学团队为源泉,以学生发展获得为目的,以质量评价为导向,推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