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4)
- 2023(14273)
- 2022(11643)
- 2021(11025)
- 2020(9103)
- 2019(20342)
- 2018(20627)
- 2017(36906)
- 2016(21305)
- 2015(23775)
- 2014(23814)
- 2013(22255)
- 2012(20059)
- 2011(17861)
- 2010(18778)
- 2009(17468)
- 2008(17472)
- 2007(16487)
- 2006(14948)
- 2005(13610)
- 学科
- 业(86541)
- 济(73214)
- 经济(73109)
- 企(69896)
- 企业(69896)
- 管理(67949)
- 农(46018)
- 农业(30705)
- 业经(30524)
- 中国(27479)
- 财(27075)
- 方法(24853)
- 教育(23655)
- 制(21247)
- 技术(20639)
- 理论(19633)
- 务(17847)
- 财务(17820)
- 财务管理(17783)
- 企业财务(16742)
- 数学(16674)
- 体(16593)
- 数学方法(16468)
- 策(15887)
- 地方(15389)
- 和(14275)
- 划(13730)
- 发(13297)
- 体制(13056)
- 银(12524)
- 机构
- 学院(280937)
- 大学(275889)
- 济(109650)
- 经济(107103)
- 管理(106392)
- 研究(91540)
- 理学(89195)
- 理学院(88294)
- 管理学(87002)
- 管理学院(86436)
- 中国(69998)
- 京(59820)
- 财(55345)
- 农(52355)
- 科学(50573)
- 江(49122)
- 范(45500)
- 师范(45248)
- 所(44370)
- 中心(42532)
- 财经(40866)
- 业大(39648)
- 农业(39103)
- 研究所(38946)
- 州(38558)
- 北京(38252)
- 教育(36833)
- 经(36803)
- 师范大学(35413)
- 技术(32695)
- 基金
- 项目(169883)
- 研究(142496)
- 科学(135912)
- 基金(116496)
- 家(96809)
- 国家(95513)
- 社会(88386)
- 科学基金(83838)
- 社会科(83006)
- 社会科学(82984)
- 省(72082)
- 教育(71616)
- 编号(64191)
- 基金项目(61253)
- 划(57943)
- 成果(54670)
- 自然(48166)
- 自然科(47015)
- 自然科学(47006)
- 课题(46486)
- 自然科学基金(46207)
- 资助(44304)
- 创(40101)
- 发(39415)
- 年(39248)
- 部(38599)
- 重点(38371)
- 性(38241)
- 项目编号(37517)
- 制(36993)
- 期刊
- 济(141552)
- 经济(141552)
- 研究(97240)
- 中国(76554)
- 教育(68607)
- 农(55243)
- 财(47387)
- 管理(42765)
- 农业(36931)
- 学报(33340)
- 科学(33009)
- 技术(31495)
- 业经(29958)
- 大学(29024)
- 融(28917)
- 金融(28917)
- 学学(24620)
- 财经(20295)
- 业(19767)
- 经济研究(19431)
- 职业(18513)
- 问题(17795)
- 经(17695)
- 图书(16926)
- 技术经济(15200)
- 农村(14949)
- 村(14949)
- 坛(14660)
- 论坛(14660)
- 农业经济(14281)
共检索到464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杰
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要从现代农业产业转型的新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需求、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等不同维度深入理解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地方农业高校在新农科建设中要树立核心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与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融合、坚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融合、坚持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互相支撑紧密融合、坚持高校专业改革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紧密融合、坚持高校与区域发展紧密融合。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教育改革实践为案例,进一步探讨地方农业高校新农科建设的具体路径:把立德树人作为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根本、扎根东北服务东北突出新农科建设与行业企业协同,以学生为本重点关注学生阶段成长发展目标、强化专业自评估实现专业动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注重四个教育模块融合、突出学教融合实现学生学习回归与教师教育人回归融合。
关键词:
新农科 地方农业高校 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雨
<正>新农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回应新时代农业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高校必须加快新农科建设,摒弃过时的办学定位、僵化的办学体制、陈旧的办学格局,打造新乡村、新农业、新农民三要素耦合的新生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远超过往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改革成果。其中,英语作为在新农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在不断结合学科本位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晓丽 彭益全 吴彦宁 吕一雷
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154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研,分析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立足新农科建设,坚持以生为本和农业使命教育相贯通以及坚持通识教育和农业专业教育相贯通,重新深度定位课程目标,并据此设计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新农科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吉宇 谢文刚 张建全 张正社
草类植物育种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试验能力提升在培养适应新农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草业科学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标新农科建设要求,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和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这种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种业发展对高水平育种人才的需求。教学团队通过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材编写,引入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以及引进育种专业软件DeltaGen和国际智力等手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经过课程改革,学生对草类植物育种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金修 毛罕平 邹志荣 徐香茹
结合江苏大学办学特色与教育部新农科建设要求,介绍了江苏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办背景,以及专业在课程思政、学科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和本硕贯通培养等方面的主要举措,总结了新农科与新工科融合的新型农学专业的创建与实践经验,可为培养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凤梅 白皓然
在新工科融合程度逐步升高的背景下,基于时代境遇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地方农业高校——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列尝试性教学改革探索,阐释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优化了交叉融合课程架构,提出了"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了"在线课堂、理实一体、项目实践、以赛促教"教学方法,将专业课、实验实践课、创新竞赛内容有机融合,在开放协同视角下构建了"理论—实践—竞赛"实践培养路径,为实现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地方农业院校新工科教育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工科 农业电气化 教学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小东 温海深 周立明 黄六一 薛莹
通过对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以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核心,课程建设、学科竞赛、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支撑的"1+3"模式,打造具有鲜明水产特色的"金课""金专"和"高地",实现符合新农科发展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贺飞 凌婉婷 郑冠宇 王建 张旭辉 高彦征
农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处在“新工科”“新农科”建设的交叉领域,相关新兴科技正重塑该专业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性思维非常重要。在分析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开展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创新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建设服务于环境工程新技术教学的师资队伍,构建兼顾创新精神培养与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完善环境工程新技术知识体系,搭建集成环境工程新技术的实践教学平台,尝试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四新”建设 环境工程 OBE 毕业设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丽华
<正>2019年以来,新农科建设奏响“三部曲”:“安吉共识”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发展新农科的"四个面向"新理念;"北大仓行动"从中观层面推出了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八大行动”新举措;“北京指南”从微观层面实施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的“百校千项”新项目。新农科建设的锐意改革,正在向更有效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人才推进。其中,英语课程是新农科建设中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拓展国际化视野、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遵循专业特性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彦军 熊王丹 王波 丁兰兰 刘洪庆 孙娟 王增裕
双语教学是新农科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土壤肥料学作为草业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实施双语教学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土壤肥料学双语教学为案例,针对学生英语水平低,课程学习难度大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专业词汇)、课堂讨论(知识难点)、课后作业(总结知识要点);结合草业科学专业特点,提出教学内容的版块化、授课方式的多元化、教材的多样化、考核方式的过程化双语教学措施。从教学内容设置、教材选用、授课方式、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方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新农科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草业科学 土壤肥料学 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雪萍 左振华
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实施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国家教育改革新动向、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动能;又面临新挑战,如专业群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不平衡、专业群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滞后于高校"双一流"发展战略要求等。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实施学科专业体系供给侧改革,以创新专业群建设为主线,以优势学科为支撑,服务于地方战略性、支柱性和新兴产业,主动实施专业群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高专业群供给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契合度,走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
教育供给侧改革 地方高校 专业群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翠玉
学风建设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优良的学风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研究生学风建设显得更加迫切重要,它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成败。应以制度作保障,以导师为引领,健全监督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多措并举,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
关键词:
研究生 学风建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芳
在分析"双一流"大学建设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会计本科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并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知识体系整合和教师素养方面提出了具体设想。
关键词:
双一流 会计本科教育 培养模式 课程模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芳
在分析"双一流"大学建设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会计本科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并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知识体系整合和教师素养方面提出了具体设想。
关键词:
双一流 会计本科教育 培养模式 课程模块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涛 谢诗语 蒲明君
在四部门发文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新农科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如何进行高等教育教学国际化改革尤为重要。为了解师生对于国际化交流,教学方式和教育体系不同视角的看法,本研究进行三个维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存在国际化交流呈现逆流,教学方式和教育体系面临改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通过在地国际化培养学生,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发展在线教育新常态,以此提高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水平,培养国际化人才,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