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5)
- 2023(9407)
- 2022(7767)
- 2021(7449)
- 2020(5874)
- 2019(13277)
- 2018(13189)
- 2017(24591)
- 2016(13617)
- 2015(15306)
- 2014(15529)
- 2013(15036)
- 2012(14059)
- 2011(12879)
- 2010(13328)
- 2009(12157)
- 2008(12181)
- 2007(11471)
- 2006(10499)
- 2005(9521)
- 学科
- 济(52993)
- 经济(52936)
- 农(49692)
- 业(43091)
- 管理(33928)
- 农业(33073)
- 企(21705)
- 企业(21705)
- 业经(18463)
- 中国(16605)
- 地方(15851)
- 方法(13203)
- 制(13147)
- 财(12627)
- 策(12579)
- 农业经济(12505)
- 发(11497)
- 数学(11065)
- 数学方法(10864)
- 及其(10457)
- 贸(10431)
- 贸易(10420)
- 易(10164)
- 政策(9738)
- 村(9672)
- 农村(9648)
- 发展(9383)
- 展(9365)
- 学(9292)
- 方针(9275)
- 机构
- 学院(190095)
- 大学(179464)
- 济(76098)
- 经济(74115)
- 管理(70425)
- 研究(65005)
- 理学(58842)
- 理学院(58234)
- 管理学(57257)
- 管理学院(56903)
- 中国(53393)
- 农(50329)
- 科学(38194)
- 京(38061)
- 农业(37628)
- 财(35886)
- 江(33462)
- 业大(32825)
- 中心(32536)
- 所(32460)
- 研究所(28546)
- 范(26792)
- 师范(26611)
- 州(26416)
- 财经(26078)
- 省(24985)
- 北京(23876)
- 经(23428)
- 院(22968)
- 农业大学(22891)
- 基金
- 项目(116853)
- 研究(94980)
- 科学(90860)
- 基金(79669)
- 家(67845)
- 国家(67033)
- 社会(57460)
- 科学基金(56891)
- 社会科(53738)
- 社会科学(53727)
- 省(48996)
- 编号(43884)
- 教育(42611)
- 基金项目(41816)
- 划(39030)
- 成果(36047)
- 自然(33751)
- 自然科(32783)
- 自然科学(32775)
- 自然科学基金(32163)
- 资助(31386)
- 课题(30324)
- 农(29327)
- 发(27815)
- 重点(25935)
- 年(25604)
- 性(25316)
- 部(25271)
- 创(23974)
- 制(23688)
- 期刊
- 济(102496)
- 经济(102496)
- 研究(58353)
- 农(56825)
- 中国(49472)
- 农业(38383)
- 教育(28428)
- 财(26538)
- 学报(25933)
- 科学(25478)
- 融(24347)
- 金融(24347)
- 业经(24150)
- 管理(22299)
- 大学(21234)
- 学学(19713)
- 技术(18433)
- 业(17503)
- 农业经济(15077)
- 农村(14992)
- 村(14992)
- 问题(14318)
- 经济研究(12441)
- 版(11918)
- 财经(11666)
- 世界(10733)
- 经济问题(10669)
- 图书(10612)
- 资源(10196)
- 经(10063)
共检索到311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建华 孙峰 吉云松 王英利
在农民集中居住建设从试点向全面推开的背景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阐述了农村居民对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意愿,探讨了政府对集中居住建设的实施措施和建议。实施过程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农村居民的理解与支持,保护好他们的建设情感;做好镇村规划,既科学合理、反映时代气息,又注重实用、体现风俗特色;加强制度创新,既要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又要落实配套资金和规范土地流转;拓宽就业渠道,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高效、民主的服务管理机制。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民主、人居和谐、科学文明的社区化新型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农村集中居住 农民意愿 政府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焕民 徐伟荣 陶若伦 卢水生
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我国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催生的新型居民社区形态,既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又不同于现有的城镇居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需要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该文就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中的规划选址、社区规模、建设标准、配套设施、管理体制、配套服务、居民身份转换、社区经济和就业等十个方面的存在问题和破解之道提出了看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关付新
本文通过对农业大省——河南省的调查,表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意愿客观反映了当前农业生产力进步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大省应从实际出发,遵从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意愿 农业大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凡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政府的独角戏。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农民,其主体意愿应该得到重视。本文利用河南省600份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愿受到农民个体特征、经济因素、政策执行水平等因素综合影响。政府应遵循经济规律,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采取积极措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农民意愿 分析 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叶祥凤 廖功磊
农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在"农民"变"市民"的转化过程中能否实现安居乐业是令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某市A区30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劳动力就业调查为基础,分析其就业状况及成因,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集中居住区 社区居民 就业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明 金童生
常熟地处富饶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前缘。2003年,实现GDP 47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65.66亿元,人均GDP达到5547美元。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9万人,总户数34.18万户。全市有12个镇319个行政村。2003年底,常熟农村自然村落达10588处,其中,10户以下的村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冰 韩冬
通过对成都市农村的抽样调查,农民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集中表现出来以下几种意愿倾向:农民是否自愿参与取决于补偿预期的实现;部分农民不能适应集中居住带来的生产生活改变;希望通过产权改革真正获得土地的财产权利;希望建立起能够维护自身权益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希望通过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收入。为尊重农民的上述意愿和保障农民的权益,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本文在分析了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农民意愿 土地流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敬忠 安苗
本文研究表明,农民认为政府应该为新农村建设出绝大部分资金,农民自身更愿意以出工的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政府和农民的出资能力均有限,所以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新农村。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投入意愿 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云青 张文静 张再生 蔡为民
农民是中心村建设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农民满意是中心村集中居住工程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基于天津市216位农民的调查数据.首先分析了农民对中心村集中居住的总体满意度及对各方面工作的分项满意度;其次.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对应分析法分析了农民各分项满意度对其总体满意度的敏感性;再次.在把分项满意度及其敏感性放在同一坐标系内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心村集中居住各项工作划分为四类.即“继续努力事项”、“重点改进事项”、“低优先事项”和“不刻意追求事项”; 最后.提出了强化中心村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中心村建设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完善中心村治理机制、多渠道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心村 集中居住 农民满意度 敏感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洪霖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宅基地管理工作环节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索。本文针对居住点的规划和规模,居住点宅基地的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等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毅鹏 胡东淼
将当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行动置于21世纪快速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可以发现,这一系列政策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又与土地政策紧密挂钩,同时也关涉到快速城镇化的进展、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形态存续等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故其政策甫一问世便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热点。对该政策起源、发展及模式化进程的考察追索有助于深入理解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同实践类型和模式的形成条件、结构特征和运行特点。近年来,学界所做出的种种模式类型概括,既是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相关政策动态实践的提炼总结,也带有极强的示范性和批判性,通过模式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又进一步反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政策构建,以期形成一个带有总体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指导意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毅鹏 胡东淼
将当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行动置于21世纪快速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可以发现,这一系列政策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又与土地政策紧密挂钩,同时也关涉到快速城镇化的进展、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形态存续等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故其政策甫一问世便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热点。对该政策起源、发展及模式化进程的考察追索有助于深入理解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同实践类型和模式的形成条件、结构特征和运行特点。近年来,学界所做出的种种模式类型概括,既是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相关政策动态实践的提炼总结,也带有极强的示范性和批判性,通过模式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又进一步反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政策构建,以期形成一个带有总体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指导意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翠荣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涉及政府、经济组织和农户多方利益,农民是最大的利益攸关方,建设过程中要本着秉承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原则,创新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因地制宜地编制规划,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民满意的惠民工程。
关键词:
集中居住 农村社区 建设障碍 破解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袁春晖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后,总结回顾了党和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举措,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基本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成全 赵玉凤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今后农村建设的方向,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落脚点和支撑点;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理应尊重农民自身的意愿。文章基于调查研究和规划实例,参考国内外农村规划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以河南省为例,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的地位和意愿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
农民意愿 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