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1)
2023(6743)
2022(5508)
2021(5123)
2020(4060)
2019(9337)
2018(9121)
2017(16722)
2016(9139)
2015(10074)
2014(10154)
2013(10054)
2012(9256)
2011(8529)
2010(8658)
2009(7940)
2008(7862)
2007(7375)
2006(6720)
2005(5870)
作者
(26225)
(22577)
(21955)
(20811)
(13548)
(10914)
(9942)
(8785)
(8467)
(7945)
(7615)
(7472)
(6894)
(6845)
(6844)
(6766)
(6598)
(6441)
(6209)
(6034)
(5637)
(5619)
(5515)
(5351)
(5305)
(5177)
(4997)
(4797)
(4695)
(4600)
学科
(48255)
(41970)
经济(41937)
农业(32268)
(31167)
管理(17718)
业经(16536)
农业经济(12394)
地方(12099)
中国(11819)
方法(11505)
(10951)
企业(10951)
(10702)
数学(10019)
数学方法(9863)
(9439)
农村(9420)
发展(8946)
(8939)
(8500)
建设(8209)
土地(7987)
(7333)
(6699)
劳动(6698)
及其(6680)
收入(6610)
(6495)
(6399)
机构
学院(129395)
大学(122429)
(52080)
经济(50864)
管理(50081)
(45585)
研究(44903)
理学(43033)
理学院(42623)
管理学(41866)
管理学院(41659)
中国(35966)
农业(34187)
业大(28031)
科学(27982)
(26146)
中心(22786)
(22372)
(21135)
农业大学(20956)
(20350)
研究所(20165)
(18162)
师范(18020)
(17425)
经济管理(17299)
(16587)
(16324)
北京(15887)
(15839)
基金
项目(87006)
研究(68772)
科学(67695)
基金(59398)
(51320)
国家(50691)
科学基金(43070)
社会(42655)
社会科(39776)
社会科学(39763)
(38036)
基金项目(32146)
编号(31213)
教育(29860)
(29534)
(27731)
自然(25438)
自然科(24742)
自然科学(24738)
自然科学基金(24254)
成果(24251)
资助(22353)
(21157)
课题(21088)
重点(19346)
(18789)
(17973)
发展(17385)
(17292)
(17258)
期刊
(69612)
经济(69612)
(53645)
农业(36773)
研究(34422)
中国(34275)
学报(20376)
科学(19557)
业经(19421)
大学(16825)
教育(16675)
(16256)
学学(15818)
农业经济(14391)
农村(13585)
(13585)
技术(13467)
(13226)
金融(13226)
(13150)
管理(13036)
问题(10063)
(9631)
农村经济(9111)
资源(8613)
经济问题(8273)
世界(8109)
社会(8073)
社会科(7546)
社会科学(7546)
共检索到202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晓国  
文章建立了新农村建设达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新农村建设达标程度采用未确知综合评价模型,在底层评价基础上再进行顶层评价。底层评价使用区分权重,顶层评价使用专家权重。以江苏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文辉  缪小林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从西部10个省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型、社会保障型、公共服务型和生态保护型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别是公共服务型和社会保障型公共产品在地区间差异较大。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切实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义晏  
[目的]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总结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进当地新农村的建设。[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报告,获得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相关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函数法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确定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的综合价值。[结果]广东省的综合评价值70.9,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72.4、49.7、47.5和41.3。新农民建设过程中村庄规划、资金投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蔺雪芹  申玉铭  吴立军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村居住环境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对北京市首批市级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的问卷调查,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新农村建设以来京郊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要素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水平。研究表明:相比新农村建设前,京郊农村人居环境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大改善;京郊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地域特征显著,近郊平原区优于其他地域类型;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协调水平对村民形成人居环境整体印象最为重要,收入状况、村内道路质量、垃圾处理设施、卫生所等因素对人居环境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建立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京郊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关键环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农业部农业调研组  
文章分析了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政策的现状及成效,阐述了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历史机遇,最后明确了重庆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路、原则、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少春  
一、为什么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经过六年的改革实践,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效。中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承包经营、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村迈出的第三步重大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家庭承包经营主要解决耕者有其权的问题,即生产经营自主权、土地承包及依法流转权、农产品处置权、自由择业权和村民民主决策权;农村税费改革主要解决耕者有其利的问题,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取消了农业税和各种不合法、不合理收费,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开启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代;农村综合改革主要解决农民权益有保障的问题,通过促进改革完善农村上层建筑和农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农业部调研组  
文章分析了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政策的现状及成效,阐述了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历史机遇,最后明确了重庆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路、原则、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姜凝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变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与环节,对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书敬  吴春花  张洪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东坡,孙文生  
本文选定了13项反映农村居民生活的指标构成了我国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察了各省(市、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情况。本文还根据各个地区在“最高值”上的隶属度,利用快速聚类法将全国各个省(市、区)划分为6个种类,为在全国范围内有重点地扶持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争取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恩玉  张晓飞  朱莹  
农业综合开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推动辽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忠潮  尹满萍  李霞  余刚  
新农村应该是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强、积极采用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广大农村居民共同来管理和保护环境,形成环保责任制的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环境影响评价是保障科学决策、科学规划,倡导环保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需要。新农村建设中会涉及战略环评、建设项目环评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环评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敬忠  那鲲鹏  
目前关于新农村建设完成时间的研究,多是从学者的视角出发,缺乏农民视角的探讨。本文以社区为基础,对农民期望的新农村建设的完成时间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八成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以在20年以内完成。这也要求各地政府在以当地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要加强在政策上的宣传,不要给农民造成误解,让农民失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韬  
当前数额巨大的乡村债务问题与建设新农村的决策意图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通过对河南省农村改革综合实验区调研,厘清了乡村债务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乡村债务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从新农村建设语境中提出了乡村债务化解的思路:明确化解乡村债务的指导思想;从债务成因出发,分类化解;从债务来源出发,分类处理;保护农民利益为先,杜绝摊派;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车娜  李倩  黄薇  
"农村发展最大的任务是什么?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最能依托的资产是什么?是土地;土地资产利用的关键是什么?是通过节约集约和开发利用来盘活;盘活土地资产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改革与创新,也就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