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2)
2023(10985)
2022(9267)
2021(8706)
2020(7341)
2019(17071)
2018(16966)
2017(32523)
2016(18162)
2015(20630)
2014(20781)
2013(20732)
2012(19450)
2011(17511)
2010(17587)
2009(16356)
2008(16325)
2007(15359)
2006(13577)
2005(12115)
作者
(52813)
(44944)
(44550)
(42565)
(27932)
(21740)
(20282)
(17703)
(16968)
(15960)
(15385)
(15136)
(14170)
(14016)
(13947)
(13924)
(13876)
(13128)
(12868)
(12752)
(11319)
(11118)
(10928)
(10415)
(10252)
(10242)
(10118)
(9816)
(9301)
(9150)
学科
(76867)
经济(76803)
(51050)
(48874)
管理(39883)
农业(33757)
方法(28731)
(26624)
企业(26624)
数学(25593)
数学方法(25370)
中国(22470)
地方(21524)
业经(21010)
(16169)
(15637)
(14858)
(14226)
(13387)
贸易(13383)
(12941)
农业经济(12627)
发展(11477)
(11462)
环境(10995)
(10504)
银行(10476)
(10189)
(10005)
(9965)
机构
学院(255679)
大学(250381)
(102607)
经济(100146)
管理(93453)
研究(90072)
理学(79534)
理学院(78568)
管理学(77179)
管理学院(76698)
中国(69795)
(66606)
科学(57438)
(54707)
农业(50817)
业大(47175)
(46961)
(44408)
中心(43744)
(42645)
研究所(42535)
(35921)
师范(35600)
北京(34344)
财经(34278)
(33314)
(33035)
(32335)
农业大学(31555)
(31027)
基金
项目(169000)
科学(130035)
研究(126814)
基金(117510)
(103013)
国家(101988)
科学基金(84844)
社会(77481)
社会科(72695)
社会科学(72671)
(69706)
基金项目(63517)
(56980)
教育(56624)
编号(54762)
自然(53137)
自然科(51691)
自然科学(51676)
自然科学基金(50718)
资助(46432)
成果(44144)
(39220)
重点(38199)
课题(37974)
(36625)
(36582)
(34175)
科研(32522)
创新(31945)
(31823)
期刊
(125375)
经济(125375)
研究(72237)
(69903)
中国(58495)
农业(47122)
学报(44030)
科学(39920)
大学(33738)
(33668)
学学(31736)
教育(28821)
业经(27769)
管理(27293)
(25233)
金融(25233)
(22682)
技术(22586)
问题(18717)
经济研究(16271)
(16012)
财经(15938)
农村(15633)
(15633)
农业经济(15562)
资源(14495)
图书(13847)
(13699)
世界(13272)
经济问题(13251)
共检索到393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印生  张立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新农民的培育。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调研,充分了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情况、转移情况和培训状况,为探求有针对性的农村就业对策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和情况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庆勇  吕杰  李风华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由于土地与资本稀缺,交通便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该论文以详尽的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永久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永久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市场环境、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应对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家成  刘钟钦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农户,进行抽样调查,获取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当前吉林省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障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若干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邵喜武  付文  周国福  郭庆海  
本文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总结了吉林省的科学普及现状,深入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程度、科普组织网络、科普载体,科普内容、科普经费及其地区分布、科普设施等,并由此得出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国光  刘高峰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长期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完善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启臻  李洁  
农村劳动力流向何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由两个规律所决定:一是社会心理规律,这个规律具体表现为"人往高出走";另一个规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我国这个规律表现为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产业之间的差异。这两个规律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的三个基本流向:即由农业流向非农业,由乡村流向城镇,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社会发展理论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国城市化水平由1979年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玲  耿永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农村建设也不能脱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实际情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方天堃  于学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农村劳动力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然会发挥最为重要和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劳动力外出城镇务工已经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大量相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外出就业必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抑制和阻碍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艳  
本文以对山东汶上县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为切入点,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转移成因等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并对其业务设计及意义进行了创新探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芳  孙上林  
吉林省英俊镇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特殊,使得其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有符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的共性,又有其特殊的个性。总的来说,呈现出转移数量大、转移质量低的特点。这与当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开展情况密切相关。本文以对英俊镇进行的农户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总结了英俊镇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展祥  
新农村建设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新构建,目的是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必要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需要政府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杨晓春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实践经验表明,职业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劳动力转移后职业以及收入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向性和半径偏小的特征,因此,政府必须统筹布局,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相关机制,调动职业机构灵活办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继云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